穆迪:中国将以审慎速度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财经网专稿】记者 魏枫凌调整经济增长再平衡和防范金融风险正成为中国领导层并行推进的目标。GDP增速放缓以及经济增长引擎的变化给中国国企带来挑战,钢铁、建材、重型装备制造等处于竞争性行业的国企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
【财经网专稿】记者 魏枫凌调整经济增长再平衡和防范金融风险正成为中国领导层并行推进的目标。尽管目前呼吁改革的呼声颇高,但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对《证券市场周刊》表示,中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并不会过于激进。
根据穆迪的预计,在5年以内,中国GDP增速仍可以维持在7%-8%的区间。
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上周出访期间在外媒撰文宣扬中国经济转型的同时,亦强调“7%”这一使中国经济总量十年翻番的底线增速。
穆迪亚洲主权风险部主管Tom Byrne表示:“我们预计中央政府将以审慎的速度全面推进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通货膨胀受到良好控制,我们预计中国的对外收支将依然强劲。”
但Byrne又指出,中国的信用状况会受到潜在风险制约,这些风险包括地方政府的或有财政负债以及快速增长的银行和非银行信贷。
他补充称:“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外债务缺乏透明度,这会增加投资泛滥导致的潜在或有负债的不确定性。此外,非银行信贷的增长已接近其他国家的高水平。”
上述忧虑促使穆迪在今年4月份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后,将中国的评级展望从正面修订为稳定。
相比于经济增长,金融稳定则是天平的另一端。
上周五晚间,中国央行发布2013年《金融稳定报告》。在央行的通稿中,去年曾提出的“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措辞被取消。
以社会融资规模代表的宽口径流动性曾被相信反映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进而预示经济增长。但这一经验在今年似乎失效。相反,市场开始意识到过快的融资规模增速可能推升信贷风险。
在继续强调防范风险的同时,央行今年补充提出“防范风险跨行业、跨市场传递”。
由于银行是关联中国资金供求双方最主要的金融渠道,其风险也最受关注。寄生于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子银行,正被视为中国银行业的主要负面信用因素。由于又涉及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影子银行给中国金融稳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穆迪高级分析师胡斌表示,虽然影子银行产品可将高风险借款人从常规银行体系中分流出去,但其具有不透明的特点,还存在违约损失及风险蔓延的威胁,因此银行体系很难独善其身。
此外,GDP增速放缓以及经济增长引擎的变化给中国国企带来挑战,钢铁、建材、重型装备制造等处于竞争性行业的国企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
在产能过剩和债务负担过重的情景下,借款人出现违约的可能性或将上升。而在调整经济结构、清理产能过剩的过程中,避免跨行业的金融风险蔓延,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将是一条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