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贸易面临逆差与结构挑战
届京交会今日开幕,服务贸易12大领域将悉数亮相这一全球惟一的国家级服务贸易平台。李钢:尽管中国服务贸易已经跃升到世界第三位,但是我国的服务贸易逆差还是比较大的,去年服务贸易逆差达到897亿美元,逆差的增幅也比较高,同比增长60%。
第二届京交会今日开幕,服务贸易12大领域将悉数亮相这一全球惟一的国家级服务贸易平台。究竟什么是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涵盖哪些内容?当前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如何,又存在哪些问题和挑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话了权威专家——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钢。
服务贸易在每个人身边
北京商报:您理解的服务贸易是怎样的概念?
李钢:服务贸易对于老百姓总感觉很遥远,但实际上也很近。服务贸易是现代的概念,涵盖的东西很庞杂,用专业的理论解释很复杂。事实上,在服务贸易这个词汇之前,我们讲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有形贸易对应货物贸易,无形贸易就是服务贸易。无形性、不可储存、即时性是服务贸易的一个特点,因为服务贸易更多的是面对面提供的,服务是实时完成的。
服务贸易的交付方式分为四种,分别是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例如,家乐福设在中国的超市网点就是一种境外企业在中国的商业存在,消费者在家乐福购买商品严格来说是计入服务贸易进口的。此外,留学也是服务贸易的一种,如果是去海外读书,事实上可以理解为教育服务的进口,而如果留学生来中国接受教育,则是教育服务的出口。
我国服贸逆差同比增六成
北京商报:您如何看待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李钢:中国在加入WTO之后,服务贸易发展还是比较快的。据统计,2012年中国服务进出口延续增长态势,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4700亿美元,达到4706亿美元,比2011年同比增长12.3%,跃居世界第三,位于美国和德国之后。
去年,中国运输和旅游服务在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达到58.8%,比上年增加2.2个百分点;其中,旅游进出口总额突破了1500亿美元,居各类服务之首,同比增长了25.6%;运输服务进口总额达到了1247.7亿美元,位居第二,同比增长了7.5%。
按照预估,2012年世界服务贸易的增长约2%,这也意味着我国服务贸易增速比世界服务贸易增幅高出10.3个百分点。从服务贸易在国内和国际所占的比重来看,目前,中国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的份额达到5.6个百分点;在国内,服务贸易占到对外贸易总额10.8个百分点。
北京商报:现在我国服务贸易面临哪些问题?
李钢:尽管中国服务贸易已经跃升到世界第三位,但是我国的服务贸易逆差还是比较大的,去年服务贸易逆差达到897亿美元,逆差的增幅也比较高,同比增长60%。2012年,旅游成为第一大贸易逆差来源,运输服务为逆差规模第二位的服务贸易类别。
经过我们的粗略计算,目前在服务贸易的12大领域当中,运输、旅游、建筑、计算机、咨询、其他商业服务这六大类服务贸易领域占到全部服务出口的93.17%,而像通讯、保险、金融、专利特许服务、广告宣传和影视文化服务出口仅占到6.83%。
在服务进口当中,运输、旅游、保险、专利、咨询和其他占到94.86%,其他六类仅占5.14%。由此,服务贸易的逆差种类相对来讲还是比较集中。从逆差来看,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这也需要我们在今后扎扎实实发展服务业。
服务业开放有待深化
北京商报:对于我国未来服务贸易的发展,您有何建议?
李钢:目前,服务贸易领域还需认真考虑一些现实问题。一方面是,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还需要开放和扩大。在加入WTO的时候,中国在WTO服务贸易总协定当中做出了承诺,开放12大类当中的100个部门。但实际上,开放程度和国内的规制及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开放在实施过程当中还面临一些问题。服务业的开放还有待不断深化,未来还应当持积极的开放态度。从高层的表态到政府工作报告,未来我们国家开放的重点在服务业上面。
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明确,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要由43%提升到47%。在服务贸易的“十二五”规划当中,按照WTO的统计来看,全球服务贸易平均占到货物贸易的不到1/5;而我们国家,比重仅为1/10。因此,我们提升服务贸易发展还有很大空间。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发展服务贸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行政管理方面,各部门之间需要更多的协调和重视。服务贸易涉及到的种类特别多,从12大类的类别和现行行政体制我们可以看到,商务部门的管理仅占到很小的一部分,其实还涉及到交通、旅游、金融等部门。
服务业的细分和拓展也在不断地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延伸链条会很长,如何加强部门之前的协调,在服务业的发展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当中处理好管理和发展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此外,服务贸易的发展还需要落实到企业和地方,现在从服务贸易的发展来看,很多地方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抓手。从地方经济发展的综合考核来看,服务贸易领域并没有设定考核性的指标,地方重视的程度和对经济转型的促进认识还不够。各地也在出台一些政策措施,总体上还是应该营造更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