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账户开放协调发展
“要关注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的关系,现在已经到了着力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时候。方星海说,人民币国际化的制约因素已经转到资本项目可兑换上,如果资本项目持续不可兑换,则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空间已经不大。
下一步,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如何走?
“要关注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的关系,现在已经到了着力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时候。”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昨天在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与澳大利亚国际金融与监管中心共同主办的“2013人民币国际化全球论坛”上表示。
方星海说,人民币国际化的制约因素已经转到资本项目可兑换上,如果资本项目持续不可兑换,则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空间已经不大。
当天参与论坛的银行界和学界人士还表示,资本项目开放、汇率制度灵活、成熟的资本市场等都是影响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资本项目可兑换之争
对于资本账户与人民币国际化,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资本账户开放可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且有利于经济增长和长期内国内金融的稳定和深化;二是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如果控制不好,可能引起资本的大量流动导致货币替代等危机,因此要加强对资本项目的管制;三则是两者无先后顺序之分,是在相互促进之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方星海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将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的发展,而资本项目可兑换也可以反过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向前迈步,“如果资本项目持续不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空间已经不大,同时在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前想透风险因素。”他表示。
方星海同时认为,要关注人民币国际化与国内金融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开放程度和流动性程度等,都决定人民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
“我们的金融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些市场要着力改革开放,成为面向全球开放、融资能力强、定价能力强的金融市场,人民币国际化才能真正取得预期目标,成为主要国际货币之一。”他说道,“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也可以倒逼国内金融市场发展。”
对于港澳地区人民币市场发展,方星海表示,要加强港澳地区与内地人民币市场的互动关系。“港澳地区在金融监管、法制建设等方面走在内地前面,而且创新度高,国际资本参与广泛,所以港澳地区人民币市场发展或走在内地前列,要推进港澳地区和内地人民币市场互联互动,从而推进国内人民币市场的改革推进,下一步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也会鼓励港澳地区先行一步,起到为人民币国际化探路、开拓新领域的作用。”他说。
“‘倒逼’资本项目开放能行得通吗?就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改变了他们原先对各国资本项目开放的态度,只有当国内外资本边际收益率相等时才是资本账户开放的最佳时机。”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人民币国际化项目首席专家丁剑平则认为,资本市场成熟应该走在资本账户开放之前,其中主要包括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加强人民币汇率波动灵活。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学院国际宏观经济学教授Roberto Rigobon指出,作为国际货币必须拥有经济规模、宏观经济政策稳定、资本项目开放、汇率制度灵活、成熟的资本市场、网络外部性六个要素才能达到可兑换性、有信誉性和可接受性。
Rigobon认为,目前中国有了经济规模和获得“网络外部性”的机会,宏观经济政策绩效也尚可,但其他三要素都没有达到。他建议人民币国际化首先要弥补三个没有达标的要素,继续保护本地市场,同时开放人民币的离岸市场,并用于贸易和储备。
人民币计价被强调
“现在我们过分强调人民币跨境结算,而没有强调人民币计价,对全球的大宗商品等没有话语权。”丁剑平还说,由于中国在进出口结算支付中使用货币不对称,人民币计价功能的相对弱化,进口贸易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中占比较大,使得中国被动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对外资产的比重结构恶化。
在丁剑平看来,货币国际化有两大模式:大陆模式和岛国模式。其中,大陆模式是依托大陆经济体,以在岸市场的发展带动离岸市场发展,比如美国和德国;岛国模式在是以离岸市场发展倒逼在岸市场改革,主要通过离岸市场向国外投资的方式输出本币,实现本币的国际化,比如日元和英镑。“人民币则应该是两种模式相结合的推进方式。”他说。
澳大利亚国际金融与监管中心专家Geoff Weir则坦言,人民币贸易计价日趋频繁,但增长率还是很低;离岸人民币流动性大幅增加,但主要还是集中于香港;越来越多央行持有人民币资产作为储备,包括澳大利亚马上也会采取这一措施,但这需要资本管制的持续放松。“在中国香港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对资本账户的控制依然极大制约了离岸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如此则导致潜在投资者更愿意进行短期货币投机行为,而不那么愿意持有人民币。”他说。
Weir认为,在短期内,最关键的是作为人民币流动性主要基础的人民币贸易计价。他援引最近对澳大利亚银行客户的一个小型调查显示:约35%的公司表示他们目前在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57%的公司认为他们在今后贸易中会更多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然而,企业对人民币计价仍感到将受到的制约多于好处,这些忧虑集中在人民币对冲汇率风险的能力、人民币贸易结算的相关行政负担、结算可靠性与及时性的不确定、可能缺乏离岸人民币流动性获得人民币基金的路径,以及很多中国企业可能缺乏对人民币计价的兴趣等。”Weir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