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家激辩人民币国际化
也有不少专家不赞同人民币国际化的观点,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华民谈到:“人民币一定不可以国际化。” 华民强调,中国的经济增速在放缓,人民币相当于“空头货币”,国际化无异于放开市场,任由其他货币挤兑,进而造成流动性的危机。
由复旦大学举办的“上海论坛2013”于5月25日-27日在上海举行。邵如芸/摄影
“欧元之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在上海论坛上表示,目前美元继续贬值,人民币保持坚挺,现在1美元兑6元多人民币,中国的经济体量非常大,人民币有希望成为一个国际化货币。但也有学者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好时机。
由复旦大学举办的“上海论坛2013”于5月25日-27日在上海举行。这此次论坛上,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称,中国的经济体量非常大,人民币有希望成为一个国际化货币。但也有学者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好时机。
人民币国际化:有争论
与会的“欧元之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表示,目前美元继续贬值,人民币保持坚挺,现在1美元兑6元多人民币,中国的经济体量非常大,人民币有希望成为一个国际化货币。
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也表示,目前唯有人民币是潜在的国际货币,如果着力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经过10年左右,人民币可以成为非常重要的贸易货币,而后慢慢发展成投资货币、储备货币。
方星海称,在接下来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决策层、学界、市场人士需要关注几大问题:一是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如贸易结算、定价、融资的使用情况;二是人民币国际化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两者间的关系,后者不推进将对前者产生重大制约;三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尤其是港澳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动态;四是美国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复杂态度;五是人民币国际化同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不过,也有不少专家不赞同人民币国际化的观点,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华民谈到:“人民币一定不可以国际化。”
华民强调,中国的经济增速在放缓,人民币相当于“空头货币”,国际化无异于放开市场,任由其他货币挤兑,进而造成流动性的危机。“看看现在有多少钱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信贷扩张,实业紧缩,金融市场和实体市场相比,倍数不断放大。”在华民看来,信用冲击随时可能催生危机,作为空头货币的人民币是不可能实现国际化的。“如果有一天你的筹码放出去,别人来挤兑我们的央行资产,那不就是央行负债表要紧缩了吗?央行负债表一紧缩商业银行就要紧缩,商业银行一紧缩流动性、空集经济不就崩盘了吗?”
深化金融改革:无异议
与人民币国际化引发争议不同的是,与会专家一致赞同深化金融体系改革。世界银行前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在主旨发言中强调,中国需要具有更开放的金融体系,在货币和汇率上与国际进一步接轨。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外商直接投资第二大接收国,中国的改革一方面要跟进过去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需要经济结构的转型,这样才能在价值链上更上一层。”佐利克表示,“这其中包括拉动内需、开发私有部门、打造更开放的金融系统、完善资源分配等。”
华民则强调,金融体系改革的目标是要让资金流向实体产业,挤破经济中的泡沫。“中国不应该盲目开放资本项目,而要坚持生产在先,消费在后,通过创造财富来实现经济增长。”华民称。
“从中国经济的总体情况看,是钱多与钱荒并存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直言,虽然诞生了不少小额贷款公司和金融创新工具,但中小企业融资难仍是当下中国经济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中国的风险投资市场聚集了大量泡沫,中国的PE有5万多家,手头能获得的项目只有1万多个。私募基金膨胀非常迅速,但并没有看出这个金融创新平台让中小企业的融资由难变易。”他谈到,关乎中国转型发展的金融创新,就应将资金引入产业的配置,促进实业的成长。
方星海也表示,一些行业应当放宽对民间资金投资的门槛,避免房地产、大宗商品领域囤积大量资金导致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