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算法“颠覆”全球贸易格局 中国并非第一贸易大国
但按照考虑增加值的新算法,这次国际贸易形成韩国对美国贸易顺差100美元,中国对美国顺差仅为20美元。根据新算法,不仅中国对美国的顺差幅度被大幅下调,对日本等贸易强国的顺差甚至被修正为逆差。
众所周知,苹果手机在中国加工、组装,再到国外市场上出售,它的187.51美元出厂价(2010年)全部计入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总值,但这187.51美元当中其实真正属于中国的增加值只有几美元,绝大部分则归日本、韩国、德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所有。
从苹果手机的利益分成、增加值梳理上,可以看出中国对外贸易量大利薄的现状是由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决定的。
2012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值高达3.87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3.82万亿美元。中国一跃成为全球头号货物贸易国,其历史意义被媒体广泛关注,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因为这一根据传统算法得出的结论,并未反映出中国在加工贸易中对产品提供的增加值非常有限的现实。事实上,这种以国境线为统计基础的算法,在全球贸易之初,即以最终品贸易为主的时代,较能反映真实的国际贸易状况,但在全球化不断加深、跨国投资、产业转移带来的中间品贸易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现实情况下,往往导致重复计算,不仅扭曲了中间品贸易的本质,更夸大了全球贸易失衡的严重性。
因此,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贸易组织(WTO)去年共同开发出了“贸易增加值统计体系”,这一算法与传统算法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统计口径上。
比较而言,传统算法以各国海关统计的出入境数据作为统计基础,任何一项出口货物每出入一次边境,就会作为进口或出口进行一次计算;而新算法计算的是商业流动在垂直贸易链条中每一步骤的净额,仅计算一国参与全球产业链中的真实增加值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一项出口货物的增加值包括货物总价值减去直接或间接投入物。
比如一个涉及韩国、中国、美国三方的电子产品贸易,该产品涉及的国际贸易流程为:中国从韩国进口100美元的核心部件,进一步加工组装至该产品最终形态价值120美元,然后将此120美元产品出口到美国。如果按照传统算法,这次国际贸易形成中国对韩国100美元逆差,中国对美国120美元顺差。中国总体贸易顺差增加20美元,总贸易规模增加220美元。
但按照考虑增加值的新算法,这次国际贸易形成韩国对美国贸易顺差100美元,中国对美国顺差仅为20美元。
比较两套算法可以发现,新算法下中国对美顺差大幅下降,贸易规模也出现下降。事实上,根据传统算法,2009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2.49万亿美元,美国为3.54万亿美元,中国为美国的70%;而根据增加值统计算法,中国增加值贸易总额为1.61万亿美元,美国为2.69万亿美元,中国为美国的59.8%。根据比例推算,美国2012年的进出口总额仍将高于中国,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
而且根据新算法,不仅中国对美国的顺差幅度被大幅下调,对日本等贸易强国的顺差甚至被修正为逆差。在这一“乾坤颠倒”的图景中,全球失衡将被重新定义,或将有利于把握更真实的全球贸易格局,有利于中国更清晰地认识自身的全球贸易地位,有利于各国更好地把握汇率方向。
相关
重新定义全球失衡 中国对发达国家顺差被大幅高估
全球贸易失衡一直被定义为最主要的全球失衡,加之对汇率问题、就业问题,乃至2008年金融危机责任论的延伸,全球贸易失衡问题实际上是近年国家间经济外交的主要角力场。
OECD-WTO共同开发的“贸易增加值统计体系”更符合真实的全球贸易图景,在这一图景中,全球失衡被重新定义。这一真实图景有利于认识更真实的全球贸易格局,有利于中国更清晰地认识自身的全球贸易地位,有利于各国更好地把握汇率方向,有利于全球经济外交寻找到真基础。<<<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