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金融酝酿深层次合作 沪将借鉴台金融市场体系
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加速了大陆与台湾地区“大三通”时代的到来。而据本报了解,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在设计一些境外市场品种,在交易所挂牌进行交易实验,这些境外市场的品种会随着两岸金融市场融合而共同推出。
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加速了大陆与台湾地区“大三通”时代的到来。
在2月19日举行的第二届上海金融论坛上,“全球金融海啸下的海峡两岸金融合作”成为论坛的主议题,国台办常务副主任郑立中、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屠光绍、上海市金融办、上海市国台办等均出席会议,台湾金融服务业联合总会则组织了40多位金融界的高层出席。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此次金融论坛台湾方面希望大陆金融业能更加开放,能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到大陆设立分支机构,而大陆尤其是上海,更是希望借力和台湾深层次金融合作,推进国际金融建设。
屠光绍提四点推动意见
记者了解到,在19日的金融论坛上,上海加快推动金融中心建设的意愿极其强烈,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屠光绍表示,随着两岸经贸交流的日益密切,金融领域深层合作的展开已经势不可挡,而对于上海和台湾之间的金融合作,可以围绕四条路径展开。
屠光绍表示,第一条路径是加强交流,虽然上海和台湾的金融业从业人员已经有了频繁的交流,但是现在面对新的挑战,还要进一步加强合作;第二条路径是推动机构互设;第三是加快市场融合;第四是完善清算支付。
“一些监管条件具备之后,两岸金融机构的互设需要进一步推动,这是两岸多年来的愿望,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大陆的金融机构还无法进驻台湾,但现在是非常有利的时机,两岸各方会创造条件,奠定机构互设的基础,两岸金融机构互设是两岸金融交往深化的重要标志。”屠光绍如是表示。
记者在论坛现场了解到,自从去年第二次“江陈会”在台湾举行之后,两岸已经明确要签署金融监理协作备忘录(MOU),但何时签署已经成为两岸关注的焦点。对此,台湾金融服务业联合总会的全球金融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忆如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两岸金融机构的互设要先行建立监管机制,只有等到监管机制确立之后,才能准入大陆的金融机构。
“目前,我们正在与台湾海协会、海基会就MOU的签署加强沟通与联系,这对推动两岸银行、证券、保险业建立监管合作机制以及两岸货币清算机制有积极帮助。”在论坛上,国台办常务副主任郑立中对外透露。而郑立中也表示,第三次“江陈会”将于今年夏天在大陆举行。一家参加金融论坛的高层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届时双方会探讨签署MOU。
沪将借鉴台金融市场体系
屠光绍表示,两岸要推动市场融合,在大陆,重要的金融市场体系大都集中在上海,而上海要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则是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
“台湾在金融市场体系的建立方面,已经有很好的发展,因此两岸是不是能够进一步促进、创造条件,比如先探讨在一些金融工具产品方面进行合作。”屠光绍分析称。
而据本报了解,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在设计一些境外市场品种,在交易所挂牌进行交易实验,这些境外市场的品种会随着两岸金融市场融合而共同推出。
1600亿信贷解台企之困
据了解,在金融危机下,在大陆的台湾中小企业也面临着资金链紧张、融资困难的局面,而大陆已经安排1600亿信贷资金解决台资企业的融资困境。
“国台办最近出台十项惠台政策,其中涉及台资中小企业的有台资中小企业适用大陆扶持中小企业的财税、信贷政策,国开、工行、中行拨出总额为1600亿元转向额度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在当日信贷市场发展论坛上,上海银行副行长王世豪告诉记者。
他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上海银行已经在2000年就建立了沪港台合作平台,主要为台商提供跨越三地的金融服务,还将探索搭建综合金融合作平台。目前,上海银行还组建了沪港台三地银团贷款,已有十余起合作成功。
但如何真正解决台资企业在大陆的融资困境?王世豪也坦承,现在台资企业产业链相对封闭,经营单一,上下游比较固定。此外,征信渠道有限,信息不对称,两岸金融没有开放,也限制了跨境的担保。台资中小企业也缺乏抵质押资产,风险高。
“由于台资银行在大陆不能设立经营机构,无法提供金融支持,外汇管制原因使境外融资受限制。这一切还有待于两岸金融深化之后才能真正得以解决。”王世豪表示。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