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金多未流入实体经济 监管层称将严查
信贷数据一路放大,但实体经济持续低迷,两组数据的矛盾显示,高速发展的信贷资金转入实体经济的效率并不高。值得注意的是,4月份,企业中长期贷款仍旧不足,继续验证了实体经济面临的巨大压力,而且出口低迷的情形下,微观企业动力仍旧不足。
信贷数据一路放大,但实体经济持续低迷,两组数据的矛盾显示,高速发展的信贷资金转入实体经济的效率并不高。钱哪去了?本报记者调查发现,民营企业的贷款普遍减少,国有企业贷款普遍仍然保持增长。业内人士指出,银行贷款正在辗转流向信托、银行理财产品、甚至股市和民间集资市场,而实际投入生产的有效率并不高。
文、记者陈海玲
现象:实体经济与货币信贷数据差距再度扩大
中国4月实体经济数据与货币信贷数据之间的差距再度扩大。数据显示,4月新增贷款为7929亿元,高于市场预期,同时,社会融资总量达到了17.75万亿元,也显著高于市场预期。而广义货币M2的增速则达到了16.1%,高于上月0.4个百分点,同时也明显高于今年13%的目标增速。
市场普遍预计, 4月开始已经有去库存的迹象,但是力度比去年弱,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在7.7%~7.8%附近。
对此,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认为:从这些数据来看,货币和信贷支持力度的加大,并没有转化为经济的成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信贷政策的过度宽松反而会加剧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4月份,企业中长期贷款仍旧不足,继续验证了实体经济面临的巨大压力,而且出口低迷的情形下,微观企业动力仍旧不足。
瑞穗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由于国内流动性大量释放再创新高但却未带动实体经济复苏,部分企业借新债还旧债的压力较大,且成本较高。”
本报记者调查到:民企实际上今年减少贷款,因为市场大环境复苏疲软,市场需求并未明朗,企业多在节约成本上下工夫,不敢轻易增加贷款等成本。
调查:
民企贷款减少 国企增加
上市公司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公司副总裁何金成表示:中小企业的急需贷款时,却常常贷不到款。上市后能够募集到资金,也就不需要贷款了。
和民企贷款减少不同的是,国有企业增加贷款的个案不少。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韶能集团下属子公司广东绿洲纸模包装制品有限公司2012年的贷款规模是2000多万元。
而对于资金流向,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商业银行一位有关负责人说:“原则上,企业的贷款用途必须是按合同规定进行,但是通常银行只能监控到资金的首次流动,也即资金按计划进入某个项目指定账目上,如果流动到别处,我们一般不得而知了。”
资金使用率仅两成
实际上由于市场的投资机会少,2009年以来就连募集资金的实际有效使用率也不到两成。在过去的一年中,先后有150家公司以IPO的方式登陆A股市场,首发实际募集资金共计927亿元,为2009年IPO重启以来的最低值。从公告看,上述公司计划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816亿元,而去年实际只投入了175亿元,占比仅有两成左右。
贷款去向:
信托、理财、民间集资、股市
此种情况与银行贷款的去向非常相似。金融界资深人士思知咨询公司合伙人祁汉群博士介绍,银行贷款的实际去向很可能就在信托、理财、民间集资甚至股市。分析信托产品的规模和结果变化,可以判断出资金的流向。根据Wind资讯的信托产品成立日统计,自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60家信托公司共成立信托产品370只,较去年同期上涨49.19%;产品投向方面,地产信托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最高,约9.17%;基础设施类第二,为8.8%;工商企业类第三,约8.6%,也都在整体平均水平之上。
信托公司另一项突飞猛进的业务是证券投资信托。去年三季度信托公司证券账户在“停产”三年有余后终于得到解禁,由于此前证券投资信托只能使用存量账户进行投资,其发展动力不足,随着新账户的解禁,证券投资信托“奋起追赶”。按照投向划分,今年一季度末,资金信托中证券投资类信托(股票+基金+债权)余额达到了9096.81亿元,同比增加了97.91%环比增加了12.79%,超越了同期房地产信托的规模。
出路:调整结构
“政策已经没什么放松空间了,信贷现在已经够放松了,但问题是不能拉动经济增长,如何拉动经济增长还是结构性问题,为何除了房地产没有什么产业在增长。”法兴银行中国经济师姚炜称:“从短期周期性政策没有什么可做的了,确实要加快改革了。”
4月信贷高增长同时经济并没有明显回暖,无疑表明倚靠信贷来刺激经济的边际效应在进一步减弱。交通银行唐建伟认为:“财政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支撑一直在比较宽松的环境,加上目前基本面略有改善,因此现在没有必要在政策方面再加力,还是要以调结构为主。”
监管层:将严查
广东省银监局有关负责人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正在严查贷款去向。
实际上中国监管机构曾在2009年7月下令各银行确保空前数量的新贷款流向实体经济,而非股市或房地产市场。新政策要求各银行监督贷款去向。当时中国各银行在上半年对基本的放贷准则视而不见,争先恐后的发放了7.37万亿元人民币(合1.079万亿美元)新贷款,达到去年同期放贷量的两倍以上。而往年15%上下的贷款总量增长率,支撑了1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