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过剩流动性往哪去了?
央票重出江湖证明了两件事,一是流动性依然超量宽松,二是经济增长已对宽松产生“抗体”。百万亿M2是一个危险的“堰塞湖”,过去数年,在股市偃旗息鼓后,解决“堰塞湖”危机的抽送渠道只剩下一个:楼市。反过来,没有流动性过剩,中国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反而要延后更长久的时间。
央票重出江湖证明了两件事,一是流动性依然超量宽松,二是经济增长已对宽松产生“抗体”。把这两个现象结合在一起,再往下推论,就会产生一个巨大的疑问,本应推动经济增长的巨量的流动性,到底流向了哪里?
有观点认为,钱确实到了生产部门,但起作用还要等一段时间,也就是所谓的“时滞”。但这一解释的苍白之处在于,这样的流动性宽松水平,实际上是去年下半年起一直延至当下,而非刚刚开始。仅仅是今年前四月,中国社会融资总量7.91万亿元,同比多3.06万亿元;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3.55万亿元,同比多增4056亿元。
这种宽松的历史还可以追溯更远。今年3月,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余额已达103.61万亿元,这是M2余额有公布数据以来首次超过100万亿元大关。百万亿M2并非一时之功,中国流动性过剩,更多是一种制度性过剩。
百万亿M2是一个危险的“堰塞湖”,过去数年,在股市偃旗息鼓后,解决“堰塞湖”危机的抽送渠道只剩下一个:楼市。“要么在楼市,要么在去楼市的路上。”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资本对楼市的顽固偏好。这一偏好在数轮楼市调控之下,依然初衷不改。就连房地产商自己也觉得心惊不已。SOHO董事长潘石屹昨日还在微博上表示:“房地产像吸血鬼,正在吸干市场上的资金。像鸦片让瘾君子买房子坐等升值,无心去干活,去创造。”
究竟有多少资金进入楼市呢?仅从银行贷款数据来看,我们已经很难发现踪迹,楼市调控已经改变了房地产资金的进入方式。安永5月14日发布报告称,中国17家上市银行去年房地产贷款总体增幅极小,一些银行甚至为负增长。
银行不给,不代表房地产募不了资。有两组数据证明了这种资本的“乾坤大挪移”。一组数据是,今年第一季度末信托资金对房地产配置比例规模再次增长,达到7701.79亿元,重新超过2011年底的规模。进入4月,房地产信托发行持续火热,全月有50款房地产信托产品成立,平均募集规模达到2.40亿元。
而这么多资金又是来自哪呢?有一个数据部分证明了这种来源。数据显示,4月住户存款减少9341亿元,而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3107亿元。这一数据表明,一方面居民的存款正在腾挪出去,另一方面企业正在努力吸纳现金。
楼市需要“减肥”,却玩命吃肉;一些中小企营养不良,却顿顿缺肉。这一恶性循环不打破,就免不了撑死和饿死的两种惨烈结局。其实,流动性流向比流动性过剩更为关键,一定的流动性过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引导流动性走向的渠道。
在制度性过剩趋势没有根本扭转的情况下,类似央票对冲等技术性手段,不可能产生根本的对冲,因此我们的货币政策的重心本来就不是遏制流动性过剩,而是引导过剩流动性。培育资本市场就成为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因为相比物价上涨而言,资产价格上涨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我们也需要一个规模很大的、开放度很高的资本市场,对建立一个现代金融体系有根本性的作用。反过来,没有流动性过剩,中国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反而要延后更长久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