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流动性陷阱”
【财经网专稿】记者 廖宗魁 中国的流动性依然宽松,社会融资总量、广义货币供给(M2)依然强劲,但这些流动性却没有转化成实际的经济增长,工业领域甚至出现着严重的通缩,中国经济陷入了特有的流动性困境。也就是说,真正享受到资金宽裕的是房地产和国有企业,而私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并不能从表面的流动性宽裕中受益,相反,他们反而觉得流动性是紧的。
【财经网专稿】记者 廖宗魁 中国的流动性依然宽松,社会融资总量、广义货币供给(M2)依然强劲,但这些流动性却没有转化成实际的经济增长,工业领域甚至出现着严重的通缩,中国经济陷入了特有的流动性困境。
今年以来,无论从社会融资总量、M2,还是从银行间利率看,中国的流动性状况是宽松的,央行甚至还重启了央票的发行来回收流动性。
一季度社会融资总量增长近60%,4月末M2同比增速达16.1%,比2012年高出2.3个百分点,是2011年3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截至5月13日,隔夜和1月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分别为2.16%和3.32%,都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但是流动性的宽裕并没有换来实体经济的增长。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7%,比去年四季度有所回落,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只有9.4%,比2012年下降0.6个百分点。而工业领域还存在着严重的通缩,4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增长-2.6%,已经连续14个月负增长,这一持续时间甚至超过了金融危机的时候。
这种流动性的困局在过去几年的欧美经济中也频频出现。2011年底2012年初,欧洲央行实施了近万亿欧元的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但当时欧洲的信贷依然低迷,欧洲经济整个2012年都处于衰退之中。美国在金融危机后,连续实施了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但经济依然没能够恢复正常的增长。
欧美的经验表明,流动性并不能解决经济中的问题,尤其是在存在较大的债务约束的背景下,流动性的释放和宽裕并不能转化为更多的经济增长。但中国的债务水平远比欧美国家低,为什么也出现了这种流动性困局呢?
实际上,中国的资金使用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像房地产和国有企业,能够承受较高的资金成本。由于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率较高,可承受相对较高的融资成本,目前的实际利率对房地产行业来讲并不高。同时,地方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并非市场行为,对实际利率等价格因素反应不敏感。但另一方面,相对于私人部门中房地产以外的行业的利润率来讲,当前的实际利率过高,而这些行业正是经济自主增长动能的主要代表。其中,受冲击最大的应该是中小企业。
也就是说,真正享受到资金宽裕的是房地产和国有企业,而私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并不能从表面的流动性宽裕中受益,相反,他们反而觉得流动性是紧的。
自2012年四季度以来,整个投资领域表现较好的恰恰是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这也较好的印证了这一中国式的“流动性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