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经济数据喜忧参半 经济升级需简政放权
中国4月份经济数据近日陆续出炉,其中,消费、出口、工业增速、消费价格指数(CPI)等较3月份出现回升,但投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均出现回落。
资料图片
中新网5月14日电(李金磊)中国4月份经济数据近日陆续出炉,其中,消费、出口、工业增速、消费价格指数(CPI)等较3月份出现回升,但投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均出现回落。分析指出,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回升乏力,要通过简政放权释放改革红利,激活微观经济,从而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4月份经济数据喜忧参半
进入5月份,4月份经济数据陆续发布,数据呈现出“喜忧参半”的局面。喜的是,工业增速、消费、出口等增速出现小幅回升;忧的是,物价重拾上涨势头,而投资、PMI、PPI等数据出现回落。
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3%,增速比3月回升0.4个百分点;4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2.8%,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4月份出口增速达14.7%,比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此外,4月份CPI同比上涨2.4%,涨幅比3月回升0.3个百分点。
而4月制造业PMI为50.6%,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4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5%,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4月份PPI更是同比下降2.6%,创下了近半年新低。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20.6%,增速比1-3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此外,4月份中央财政收入同比下降了2.2%,延续了3月份负增长的态势。分析指出,中国近期宏观经济数据缺乏亮点,进一步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乏力、回升动力不足。
货币政策面临两难选择
在中国密集发布4月份经济数据的同时,全球刮起了降息潮,欧洲央行、印度央行、澳大利亚联储、韩国均已宣布降息。意见认为,各国降息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不振,全球央行争相掀起宽松浪潮,凸显了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
分析指出,全球降息潮将使热钱流入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中国货币政策面临两难选择:如果不降息,则内外利差扩大,容易导致更多的热钱入境套利;另一方面,房地产调控乃至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都要求央行保持稳定的货币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民银行9日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一步将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报告认为,展望未来一段时期,总体看支持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基本面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在宏观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改革措施的助推下,仍将保持平稳发展的基本态势。
经济升级需要简政放权
此前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速为7.7%,比上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而4月份的数据也并不亮眼,面对复杂的局面,中国经济该如何应对?
近期中央三次会议释放出重要信息。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稳定增长、防控通胀、化解风险,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迫切需要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出实招。
5月13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新一届政府成立一个多月内,已取消和下放了133项行政审批事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是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一招。要以简政放权稳增长、推转型、促就业。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指出,未来,让微观经济主体有更大的自主权进行探索、创新和突破将成为中国保持经济增长动力的关键所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则表示,“要通过结构调整,扶优汰劣;推动改革,激发活力。虽然会付出代价,遭遇困难,但必须坚持下去毫不动摇,才能打造成中国经济升级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