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业银行“次优”抵押贷款或引发第二波危机
美国银行和美林证券这种象征性的联姻本就没有什么蜜月期可言,当美国银行董事长肯·刘易斯(Ken Lewis)愤怒地踢开美林前首席执行官约翰·塞恩(John Thain)的时候,我们开始明白:美国的商业银行其实也自身难保。
从去年夏天开始,人们对于商业银行的恐慌还仅仅是局限于地区性小银行的财务状况。但现在的情况看起来要比预想的要更加糟糕,第四季度美国两大金融巨头——美国银行和花旗集团同时报出巨额亏损。
2月11日,因美国财政部新公布的救助方案未能重塑市场对银行系统的信心,导致银行类股票大幅“跳水”。当天,道指在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的新闻发言后,一路狂跌至去年11月以来的最低收盘水平,也创下近2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也许银行家们刚刚才枕着那些发端于投资银行的次级抵押贷款忐忑入眠,但美国金融业正在经受的新一轮危机的冲击可能又要将他们惊醒。
救助计划过于乐观
目前的焦点在于银行的“有毒资产”。虽然美国财政部最新的金融稳定计划是创立一家公私合作的“坏账银行”,用以从银行手中购买价值500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但金融市场对这一援助计划反应消极。
许多经济学家和市场参与者均表示,该计划远远达不到所需的资金额度,而且继续希望依赖于私人投资者加入清除银行体系中的“有毒资产”,未免也过于乐观。
政府在吸收不良贷款的同时还需向银行注入更多的资本,另外相对于银行坏账的估计以及银行体系的混局,目前的资金怎么看都显得不足。高盛的最新分析报告对于美国金融体系的不良资产预估就达到了5.7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可以让我们对真实的资金需求有个参照。
另外,由于美国对自由市场经济的坚持以及对国有化的恐惧,使得美国政府在金融救助方案和推出时机上都表现得缺乏决断,进而导致金融危机被拖延得越来越严重。
需要指出的是,金融企业在接受政府救助后,本身也放缓了对于不良资产的清理速度;同时出于企业利益考虑,资金的用处也没有真正落到信贷市场上。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现在信贷市场,尤其是公司债券市场有复苏的迹象,但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上层部分正在变质。
“次优”危机浮出水面
其中最让人担心的就是由商业银行发放的所谓“次优”抵押贷款,针对信用记录在次级抵押贷款和优质抵押贷款所规定的标准之间的人群。
该产品设计初衷是能让那些信用记录良好但收入不固定的人士买得起房,对于贷款人资质的证明文件要求极低,还可以接受还款额度低于累计的利息(少付的那部分利息会被算入贷款余额),因此得以名噪一时。
但该贷款的变质速度和评级机构反应之强烈,让人瞠目结舌。最近几个月的违约案例飙升。
半年前,穆迪(Moody)还曾对“次优”抵押贷款持乐观态度,而现在它预计这些抵押贷款所支持的债券将产生四倍于以前的损失。评级下调的个案如潮水般增加,大量与“次优”抵押相关的资产也纷纷跳水。穆迪预计2006~2007年发行的与“次优”抵押关联的证券损失将达到20%,然而其历史平均损失的数值还不到1%。
高盛的分析师称,贷款总额为1.3万亿美元的“次优”债券(包括证券化及非证券化),损失可能将达到6000亿美元,几乎与次贷危机的预计损失相同。
有的银行将很大部分的“次优”证券以极低的折扣出售给了对冲基金和其他资产管理公司。随着“次优”抵押证券的市价下跌,金融机构都需要被迫接受“未实现”的损失。
“次优”贷款已经让人头疼不已了,但是更坏的情况还在后面。危机发展到这一步,究其原因是实体经济的衰退反作用于金融业。
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美国1月失业率为7.6%,是1992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一些经济学家还预计,美国未来几个月失业率或升至9%。
如果美国失业率继续高企,优质的贷款也要变质。银行越来越担心其账面上1.1万亿美元的优质抵押贷款及其证券。
有业内人士表示,金融危机的第一波是“次贷”,目前我们正在经受“次优”贷款的打击,也许会横扫整个贷款市场。
严防危机“第二波”
为了防范金融危机的升级,各国都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双管齐下。美国早已将基准利率降为0~0.25%,英国央行的政策利率也降至1%的纪录低点,而欧洲央行则暗示下个月可能会将关键利率也下调至1.5%的低点。
另外,在美国国会通过8380亿美元的救援计划的同时,欧盟国家也掀起了第二波的救市高潮。英国政府近日又再次推出规模2000亿英镑的金融救市计划;德国政府的经济计划规模也达到有史以来最大的800亿欧元;法国也正在准备总额为105亿欧元的第二轮救市计划。
但是,现在从美国财长盖特纳上任后的首项工作——宣布修改后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就遭到质疑来看,这次银行问题资产引发第二波金融危机的冲击不仅来势汹汹,而且棘手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