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亟须走出“同质化”困局
上市银行2012年的巨额盈利依旧耀眼,但难掩利润增速下滑、不良贷款上升等隐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商业银行也在纷纷尝试开辟新的市场空间,诸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子商务等。
上市银行2012年的巨额盈利依旧耀眼,但难掩利润增速下滑、不良贷款上升等隐忧。其根源主要在于,银行业的发展模式过于同质化,多年来挤在狭小的“圈子”里互掐,最终必然是路越走越窄。
从上市银行利润来源看,利息收入仍是收入主体,靠政策吃饭、靠扩大规模取胜的路径没有根本转变。2012年,工行利息净收入达4178.2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7.8%,较上一年增加了1.5个百分点;农行利息净收入为1382.9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83.4%,较上一年增加0.9个百分点;建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7.9%,较上一年增加了1个百分点。
纵然监管部门大力引导,各上市银行的贷款客户行业集中度仍呈上升趋势。如建行,2012年其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为3.86%,2010年和2011年这一比例才分别为2.76%和3.30%。2012年,建行最大10家贷款客户中,7家分布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际上,各上市银行的情况大都差不多,贷款仍以“垒大户”为主,尚未真正向小微企业、“三农”等经济薄弱领域倾斜。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商业银行也在纷纷尝试开辟新的市场空间,诸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子商务等。但总体来看,由于绝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产品研发基于粗线条的市场划分,对客户需求的认知仍停留在表面,推出的单一产品往往面向多个客户群体,缺乏为客户量身订做的能力,难以提供特色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多元化、差异化经营,向来是企业赢得市场的利器。要走出“同质化”,银行业仍需持续深入调整信贷结构,优化客户结构。目前,商业银行无论资产规模大小,经营战略雷同,风险偏好相似,产品创新力度不足。为此,商业银行还需大力推进金融创新,调整产品体系,完善考评体系,从而调整优化信贷结构。
降低资本消耗、提高定价能力也是打破“同质化”的重要手段。面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商业银行需根据市场条件和行业政策,主动调整利率水平,维护稳定的客户结构。同时,根据客户的信用水平、发展潜力、综合实力等因素,实行灵活的利率浮动政策。另外,商业银行需加强利率管理人才培养,加强利率定价问题研究,逐步增强利率风险定价的能力。
开拓中小企业业务市场,也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相较于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具有机制活、效率高、网络广等优势,更适合中小微型企业对流动资金需求规模小、周期短、频率快的特征。此外,中小商业银行的网点多覆盖当地的乡镇,便于城镇和农村居民办理业务。大型银行则具有金融创新能力强和金融产品丰富的优势,在理财业务、信用卡、网上银行等中间业务方面社会认知度高,且能满足更多企业的金融消费需求和信贷需求。因此,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服务的不足,是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有效途径。
近几年来,已有一些银行力求在差异化、特色化经营方面有所突破。2012年,多家银行在金融市场业务、贵金属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新型财务顾问业务等方面加快了发展步伐。这些努力初见成效,有助于在同质化竞争中突围,谋求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