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会放大技术贸易叠加优势 有望成为上海经济转型重要契机

2013-05-07 17:521033

5月8日,我国第一个以技术交易为标的的进出口交易会——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即将举行。上海技术交易所累计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进行了技术交易,常年保持交流有20多个国家。

  5月8日,我国第一个以技术交易为标的的进出口交易会——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即将举行。继货物贸易为主的广交会、服务贸易为主的京交会、投资贸易为主的厦洽会之后,第四个国家级贸易展会——上交会应运而生,它将弥补我国缺乏面向国际的技术展示和交易平台的不足,也有望成为上海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契机,通过技术交易的集聚和辐射,形成1 1>2的叠加效应,增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竞争力。

  开辟经济转型新路径

  转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只轮子”是上海经济转型的主要方式,在资源短缺、商务成本不断上升的今天,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的拉动至为关键,技术交易成为上海经济转型的新路径。据市科委副主任陈杰介绍,上海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已连续3年在“全国科技进步监测指数”中排名第一,上海的“科技活动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均名列前茅,但技术交易规模还不够大,技术交易的市场尚不成熟。按照全国科技大会提出的要求,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应根据企业的需求、市场的需求“度身定制”,上海还需要新的突破。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集中亮相上交会,这些上海经济升级的“生力军”走进技术交易“主战场”,具有很强的牵引作用,同时上交会将搭建国际技术展示交易平台、国际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平台、企业获得国际技术支持平台和发明创造技术转化平台,这四大“平台”构建起多层次技术交易市场,直接拉近技术研发、技术中介和技术需求三方“面对面”的交流,扫除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技术交易障碍,使技术交易更加活跃。

  上交会将进一步打破“画地为牢”的经济隔绝“壁垒”。市商务委副主任陈先进说,据统计,去年长三角地区技术交易占全国总量近40%,经济高度活跃的长三角科技融合的趋势也在显现。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夏东平说,长三角已建立了政府间科技联席会议,正形成科技创新的协同合作机制,苏浙沪皖等地在环太湖、黄浦江水域治理等方面进行共同研发,上海创新驿站的26个成员中许多都是江浙的,不少上海的大学、研究所也在长三角建立工作站。他披露,2012年,上海16家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促成技术转移5034项,技术交易金额达63.63亿元,其中重大项目788项,金额47.6亿元,长三角的技术交易既有“官方”的推进,但更多的是大学、研发机构与企业的民间“联姻”,多元化的技术交易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打造现代服务产业链

  上交会有利于加速上海确立全国技术交易中心的地位。陈先进认为,上海要成为一个万商云集的“大码头”,首先要让参与交易的海内外各方都感受到这里不仅是公平、公正交易的市场,更是一个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的场所,这样才能真正占领市场的“制高点”。打造技术交易全程服务链是整个上交会形成“向心力”的关键,这次交易会将与技术交易相关联的技术转移、金融服务、专业人才、法律服务等企业或机构“全覆盖”,以“一站式”的服务体系营造近悦远来的市场氛围。上交会在加重交易“砝码”的同时,注意竖立知识产权“防火墙”,让买家、卖家消除被仿冒、被侵权的“隐患”。主办方专门制订了上交会知识产权保护方案和“上交会专利纠纷处理规则”;运用网络、热线等手段宣传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并在展馆现场设立200平方米的知识产权服务站。

  贯通技术、贸易两大市场的技术贸易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去年我国进出口贸易达到38667.6亿美元,但技术贸易只有区区740亿美元左右,不到总量的五十分之一。据陈先进介绍,我国的技术贸易是逆差的,所以大力推进技术贸易不仅有利于提高贸易的“含金量”,也可平衡贸易结构。目前,上海的技术交易涵盖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这既反映了上海拥有宽广的产业基础,但也暴露出上海技术交易缺乏重点的“短板”。上海要做大做强技术交易,还需要凸显优势,细分需求,消除政策局限和市场障碍。

  建立技术输出新通道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集聚,我国在技术引进消化的基础上,集成创新,走向成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已登堂入室。我国技术交易规模持续放大,技术交易额自1987年的7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6437亿元,当年同比增长35%,占全国R&D投入的三分之二。技术交易呈现出内涵与规模同步提升、高新技术占比增长、企业技术交易主体地位稳固、专利技术较快增长等特点。

  上海的技术交易植根于开放式的“土壤”中。据市商务委披露,目前上海已有354家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直接从事研发的人员超过4万人。这些机构结合了国际和本土两方的人才优势,同时他们的技术既与国际研发同步,也有针对中国市场的特性。这种“中外兼容”的技术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性”,也适合技术的“梯度转移”。技术交易将为上海企业“走出去”开拓更大的空间,20年前,上海的冰箱压缩机公司引进日本技术进行合资生产。20年后,海立股份公司去年以7000万美元在印度建立制作基地,这并非单纯的资本行为,而是“带技”投资。去年上海有一批纺织、轻工、家电企业向东南亚、中亚投资,其背后是中国本土技术的崛起。

  中国技术实用性强,价格实惠,为海外买家所看好。最近,上海的一家民间科技公司联合上海技术交易所与匈牙利佩奇大学签约,将在当地组建合资企业,制造新型相变材料太阳能热水器。上海技术交易所累计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进行了技术交易,常年保持交流有20多个国家。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郑州银行科创金融服务“直通”郑州技术交易市场

2022-05-21 14:26
14904

国内首推技术交易供应链金融项目

2021-09-23 14:07
28661

张亚勤:反全球化不利于全世界 技术贸易壁垒应消除

2018-01-29 13:24
2884

香港技术交易所:中国中小企业如何具有核心竞争力

2015-12-21 12:07
2486

打造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体系—访苏美达国际技术贸易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张信

2015-07-13 15:23
2723

李克强:望英方促进对话高技术贸易

2014-06-19 09:01
1049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