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降息增加中国经济决策难度
5月2日,欧洲央行决定将欧元区主导利率调降25个基点至0.5%的历史新低,这是自2012年7月以来欧洲央行首次降息。总之,在欧洲央行与美日相继持续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中国当前就是要稳住宏观,保持观经济大体的稳定运行。
5月2日,欧洲央行决定将欧元区主导利率调降25个基点至0.5%的历史新低,这是自2012年7月以来欧洲央行首次降息。近期公布的一些列疲弱经济数据显示,当前欧元区经济面临严重下行风险,并开始影响到德法等欧元区核心国家。欧元区消费物价指数(CPI)从3月的1.7%进一步下跌至4月的1.2%,为3年以来的最低值,而失业率升至12.1%的新高,这种形势给欧央行再次使用货币政策抑制经济下行提供了空间。
欧元区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但欧洲央行降息对贸易影响不大。近年来,欧洲市场对外购买力明显下降,中欧贸易出现了负增长。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一季度,中欧双边贸易总值1244.1亿美元,下降1.9%。欧洲央行的做法是为了刺激国内需求,但另一方面,欧元的走软反过来导致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一正一负影响相互抵消。
值得警惕的是,在欧美日三大经济体都竞相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下,大量资本会涌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这将进一步加大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难度,这或许才是问题的关键。央行近日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进一步验证了热钱涌入的压力。数据显示,3月末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为27.07万亿,当月新增 2363.02亿。这也是外汇占款连续四个月增加,表明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升温,跨境资本持续流入中国。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0.7%,其中4月升值0.45%。
中国实行资本账户管制,但热钱可以通过各种变通渠道进入境内,大量热钱涌入将增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如果人民币被迫升值过快,就会影响到中国企业出口竞争力,那么企业利润就会下滑,从而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下降,企业的产业资本就会投入到楼市股市这些赚钱快的投资之中,中国就会出现产业空心化和资产泡沫化问题,产业资本离开实体经济舞台的问题就会变得更为严重。
目前国内宏观政策调控面临着新的压力,不少数据之间存在冲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各省近日陆续公布首季国内生产总值(GDP),其中最少20个省份的GDP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的7.7%,首季工业增长达9.5%,粗钢、水泥、有色金属这些高耗能产业的实物量增长基本上得到恢复,但首季发电量仅增长2.9%。发电量与其他几个数据之间的巨大差别目前需要进一步判断。二是作为经济活动的风向指标,融资数据显示金融系统托媒持续加大,空转问题明显。数据显示,3月底广义货币(M2)余额103.61万亿元人民币,首季社会融资规模达6.16万亿元,按年增2.27万亿元,属历史上的季度最高值;而首季新增贷款达2.76万亿元,仅次于2009年首季4.5万亿元的天量规模。但无论是工业生产以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与去年同期比较均取得跌幅,显示企业部门并没有很强的投资意愿,有相当一部分资金可能并未进入实体经济。这表明大量的信贷资金在金融系统内部空转。三是进出口贸易出现异常,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一季中国外贸进出口增速13.4%,比去年全年水平高7.2个百分点。尤其是2月出口增速超出20%以上,高于市场预期。但今年广交会第一期结束,定单按年下跌2.2%,反映出口市场持续困境。对于目前的经济真实运转情况需要决策部门仔细甄别。
当前我们面临两难:一方面外需仍未企稳;另一方面在美元日元等主要货币持续宽松背景下,人民币升值压力大,对今年出口形成新的压力。从目前形势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不支持人民币持续大幅升值,将来人民币有可能贬值,资金流向不排除可能突然逆转。因此,在下半年美元可能加速升值背景下,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对减少我国经济和金融风险有重要作用。然而,汇率弹性增加可能使出口企业成本和收益波动增大,进而给企业带来不确定性。
总之,在欧洲央行与美日相继持续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中国当前就是要稳住宏观,保持观经济大体的稳定运行。放活微观,放宽企业微观主体的发展空间,具体就是减税,降负,结构转型升级不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