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短期难回暖 经济增速下行可能性在增加
分析一季度G D P增速回落的原因,联讯证券宏观及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杨为敩认为,有一定的基数效应,但不是主要因素。” 投资需求在3月份突然回落,主要是受到房地产投资减速的影响“投资增速的下降主要是源于房地产投资出现减缓,这种减缓是由房地产新政约束带来的。
制造业短期难回暖 出口高增长可持续性存疑
经济增速继续下行可能性在增加
但当前多数预测认为经济有望二季度回升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 D P)同比增速只有7.7%,低于市场预期。从原因看,制造业和消费的疲弱是主要原因,投资在3月份的突然减速则相当于火上浇油,只有出口情况较为乐观。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近日发布的2013年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 I)为50.6%,连续7个月高于50%,仍处在平稳区间。但指数较上月回落0 .3个百分点,增势趋弱,经济增长动力还需增强。
展望二季度,制造业的情况未必会出现明显好转,出口的情况却可能变差,虽然认为经济将回升的观点仍占多数,但是预测继续下行的声音也在增大。如果稳增长的力度在二季度不进一步加大,少数人观点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就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增加。
制造业短期难回暖
供需双方的力量决定经济增长。从供给面来看,进入2013年,工业尤其是其中的制造业情况表现得非常疲弱。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数据一路下滑,反映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在持续放缓。数据显示,2013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回落0.5个百分点。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环比增长0.66%,较1-2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下滑1个百分点。
分析一季度G D P增速回落的原因,联讯证券宏观及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杨为敩认为,有一定的基数效应,但不是主要因素。数据走低说明在大政治周期的起点阶段,市场的避险心态明显扰动了整体经济周期。从G D P分项来看,工业企业是造成G D P减速的主要原因。由于不确定新一届政府的政策趋向,微观企业出于避险考虑主动降低资产杠杆并消化库存,这造成了一季度经济增速下滑。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也认为,内生增长动力不足是经济增速回落的关键。他说,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 I)回升幅度相比历史同期明显偏弱,交银财富景气指数中的小康家庭的经济景气指数也较上期回落5%,说明微观主体对经济前景并不乐观。3月份用电量增速创下自2009年6月份以来46个月的次低,说明当前制造业回暖势头疲弱。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没有明显迹象显示二季度工业情况会回暖。工信部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文彩霞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制造业的情况难有明显好转,这主要是因为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动力不足。她给出三点原因:一是城镇化刺激投资带来的增长短期还不能显现,政策对于投资增长的控制趋于严格。二是工业企业抗通胀能力较低,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变动过于频繁可能会影响企业生产状况,在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影响下,出厂价格与购进价格的不对称传导机制将挤压企业利润。三是利润增长结构急需优化,从1至2月数据来看,原材料加工行业仍然是支撑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制造业市场比较低迷,市场预期也有所下降。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2013年我国工业经济将缓中趋稳。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陈强表示,虽然我国工业存在回升动力,但这种回升仍会受内外各种因素干扰。2011年以来我国经历的工业调整,并不是一个小周期层面的调整,而是一个较长的中期产能调整过程,整个工业增速下滑的时间、幅度可能超过之前预期。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工业运行趋势,我们认为2013年工业经济发展尚不具备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但随着“稳增长”政策的陆续出台以及地方投资力度的加大,工业增速将在2013年呈现温和复苏态势,预计工业增加值将增长10.5%。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同样判断工业增长将中速企稳,并由此进入中速发展阶段。中国社科院工经所所长金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工业经济增速下滑幅度超出预期。据测算,2007年以来,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出现明显下滑趋势,反映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制度红利、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带来的技术红利正在逐步减弱。所以,潜在产出增长率下降是当前我国工业经济增速下滑的根本原因。不过受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预计中国工业经济将进入中速增长阶段,这是相对于中国过去的高增长率来说的,相对于其他国家仍是较高速度。
中小企业的情况可能比行业情况更差。“我对2013年经济的看法是以稳为主,但我觉得平稳的条件下企业的日子并不会好过。这种转型孕育着企业的全面洗牌,可能有好有坏,坏的全面退出,好的不断成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张立群说。
出口高增长可持续存疑
从需求端看,导致一季度经济减速的罪魁是消费。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2.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回落1.9个百分点。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反腐败、反浪费行动进一步深入,对高端餐饮行业造成的影响已经显现。商务部的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1-2月,餐饮消费回落明显。餐饮收入增长8.4%,比上年同期放缓4.9个百分点,为2003年7月以来新低。特别是大型中高端餐饮销售下滑明显,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收入同比下降3.3%。未来预计这种态势还会继续保持下去。
不过从3月份数据来看,市场对餐饮业受创已经有所消化,消费数据已经开始小幅回升。然而考虑到之前几年政策对消费潜力的透支,消费情况全年都难以有明显好转。莫尼塔分析师杨程稀说:“我们发现中国居民消费意愿或与美国居民没有明显差异,存量金融储蓄偏低可能是居民倾向于储蓄的原因。因此,未来通过提升消费意愿、降低储蓄率、刺激消费可能难见成效。我们预期2013年消费增速将稳定在14%以上,中期消费增速或随经济增速放缓而同步放缓。”
投资需求在3月份突然回落,主要是受到房地产投资减速的影响“投资增速的下降主要是源于房地产投资出现减缓,这种减缓是由房地产新政约束带来的。”杨为敩说。数据显示,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名义增长20.9%,较1-2月份回落0 .3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0.2%,较1-2月份回落2.6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的回落在二季度很可能继续。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称:在新一轮房价上涨的背景下,国家出台多项政策调控房市“国五条”细则规定二手房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这一政策的出台打击了二手房市场及投机性购房需求。比税收调控需求更值得注意的是,细则中将稳定房价列为省级及以下各级政府的直接责任,这将会对房价上涨及房地产投资增速形成更明显的约束。综合以上考虑,我们对今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及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持保守预期,我们预测,受前两个月房市持续升温的影响,在未来的几个季度,投资将会出现小幅下滑趋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上涨20.1%。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受宏观经济面基本平稳、信贷环境相对宽松、各地住房政策微调和居民预期改变等多重因素影响,2013年1季度房地产市场出现了“V”型反转,部分地区出现了偏热苗头。为给不断高涨的楼市降温和防止泡沫的膨胀,2月份,国务院出台了新“国五条”。随着各地政策细则的出台、恐慌性情绪的逐步消退、刚性需求的平稳释放,房地产市场将由一季度的“量价齐涨”转向二季度的“量滞价稳”。三季度,随着供需双方对政策的逐步消化,房地产市场将试探性下挫,成交量可能萎缩。整体而言,我们维持2013年房地产销售呈现“前高后低”的观点。
作为一季度亮点的出口情况,可持续性令市场担忧。周景彤表示,出口高速增长反映前期订单兑现,近期出口增速将会面临回调。去年9-11月份,PM I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3个月上升,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2013年初的出口高增长。但是,从去年12月份以来,PM I新出口订单指数已经连续3个月下降,并且降幅较大,2013年2月份该指数创下近半年来的新低,表明近期出口增速将会出现回调。出口高速增长能否持续,取决于全球经济复苏的力度和持续性。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表明,世界经济正走在曲折复苏的道路上,美国失业率继续下降,消费者支出比较强劲,欧债危机逐步趋稳,新兴市场需求强劲,这都有利于我国出口保持较高增速。根据我们的判断,出口增速虽然在短期内会回调,但仍有望保持在较高水平,整体上将高于去年。
从刚开幕的广交会来看,出口企业对回暖的感受也并不深刻,许多行业都对今年情况表示谨慎乐观。3月份出口数据也部分印证了出口高增长的不可持续,同比增长为10%,与1月份的25%、2月份的21.8%相比回落明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认为,上半年欧盟可能还会延续2012年的衰退局面;美国经济在复苏,但是不完全稳定,有些地方甚至只是弱复苏;新兴经济体来看,特别是资源型经济体目前经济能否支撑还不确定,所以外部环境很可能要到下半年才会相对好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动关系,从工业增加值来看,它的增长主要取决于投资和出口需求的持续增长,如果在二季度这两方面需求回落,工业的复苏势头将遭受进一步的打击。
增速可能继续下行
从各方对二季度经济走势的预测来看,认为将回暖的是大多数。比如周景彤就认为,在外需改善、政策趋松和投资加快等因素的作用下,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长将小幅回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也表示:“从经济增长的基本面看,保持中国经济稳定较快增长还是有比较多的有利条件的。”据他分析,一是中国仍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的进程之中,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还有国际化、市场化这些进程都没有完成,将会释放出巨大的投资和消费的潜力。二是我国地域比较广阔,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比较明显。三是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处在由传统以吃穿的生存型消费,向以住、行、教育、旅游等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的过渡阶段,除了车和房子卖的比较好以外,现在教育和旅游的消费增速也比较快。四是政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另外具有比较优越的制度,通过加大改革开放,可以释放源源不断的制度红利。
但值得注意的是,判断经济将继续回暖的观点中往往隐含着政策可能略向稳增长方向偏斜的假设。美银美林大中华区经济研究部主管陆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政策对增长的支持力度应该有所增强。当前物价上涨压力较轻,经济增长速度却在下降,所以货币政策应该继续保持对增长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应该让货币量保持近期的上升势头,近期考虑收紧货币从时间上看还太早。杨为敩也说:“目前的通胀环境与经济走势相对匹配,我们预计二季度政策将有更大空间。”
但最终是否会像这些机构预料的那样,还很难确定。从此前李克强总理的讲话来看,政府对经济适度减速的容忍度似乎在提高。总理在两会上答记者问时表示,政府的首要任务仍是持续发展经济,经济增速需要达到年均7%才能实现国民收入10年倍增的目标并保证创造就业。总理还强调,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推动经济转型要注意发挥财政、金融、价格改革的杠杆性作用,推动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这可以使人民更有效地监督财政收支、优化支出状况,更多向民生倾斜。中国现有的1700项行政审批项目,将在未来5年至少削减三分之一。将开始从系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政府职能。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点评称:从总理答记者问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新一届政府坚持市场化改革、试图推动转型改变过去生产方式的强烈愿望。新一届政府似乎能够容忍更低的经济增速,以换取更高的经济增长质量,并大力反腐、精简机构、削减审批事项以及抑制政府开支。
如果在二季度,政策不明显偏向稳增长,那么经济增速就可能继续下行。李稻葵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我仍然坚持自己半年多前对十八大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判断,即未来10年中国经济仍然有保持7%到8%的较快增长的潜力。但是未来2到3年,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将面临艰巨的改革调整的重任。国内外最新的宏观经济数据与这一判断是基本符合的。从国际上看,尽管中国经济的出口在上升,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国际市场乌云密布。日本央行事实上正在挑起新一轮的货币战争,中国贸易顺差的上升将成为借口,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今年会骤然上升,像去年那样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期望是极其不现实的。从国内来看,上一届政府任期行将结束前出于对房价上涨控制不力的考虑,出台了房地产调控“国五条”,造成了市场的恐慌,客观上导致从去年二季度开始的增长速度缓步回升的趋势到本季度末基本结束,中国经济的增长将进入一个缓行期。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曙光说,2012年四个季度的增长呈现前落后高态势,这是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结果,也是人们所期望的。但能否成为整个经济企稳回升、进入新一轮周期上升的标志,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因为经济环境和增长基础并未根本改善,也不稳固。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也表示,近期消费数据的表现明显低于市场预期,这可能主要受到了中央反腐的影响,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在未来几个季度存在一定的下行风险。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袁钢明则称:2013年,新一届领导面对的经济形势复杂艰险。首先,经济增速衰退下滑趋势还在延续。再者,近些年实行的投资推动型增长方式已经无法持续。第三,房地产泡沫无法维持,溃破危在旦夕。第四,金融风险蓄积,货币政策收缩可能导致工商企业正常资金短缺,进而引发经济深度下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