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亚洲金融危机启示中国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4月29日文章】 题:中国需要一场像1997年那样的危机(作者菲利普·鲍林) 中国的增长放慢激起了人们对其金融系统健康状况的新一轮担忧。使中国免于危机的一个重大不同之处就是中国是一个重量级的国际债权人,而不是像亚洲金融危机中的一些经济体那样是债务人。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4月29日文章】 题:中国需要一场像1997年那样的危机(作者菲利普·鲍林)
中国的增长放慢激起了人们对其金融系统健康状况的新一轮担忧。在经历一段长期的繁荣后,中国的经济确实表现出几个与1997-1999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前一些经济体相同的特点。然而,它们中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同点可以使中国免于破产,但这也让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变得更加困难。
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韩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受到了尤其严重的冲击,马来西亚紧随其后。尽管这些经济体各不相同,但一些共同特点使它们从世界银行眼中的典型沦落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监护之下。
在这几个国家,大规模地过度投资于产出不够高的企业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同样在今天的中国,我们也看到了过度投资制造业导致收益下降的局面,还有一些没有考虑经济收益而仅仅讲究排场的公共项目。至少在一些地区,对房地产投资的痴迷带来了住宅楼的大量供应,而这些住宅楼的价格远远超出大多数居民的承受范围。
投资泡沫总是植根于提供现金的金融体系。在泰国,为外国银行开设的离岸银行中心旨在增加资本流入,但事实证明这个中心太过成功了。外国银行蜂拥而至,迫切希望在这个当时作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占有一席之地。每年超过20%的信贷扩张成为新的常规。
使中国免于危机的一个重大不同之处就是中国是一个重量级的国际债权人,而不是像亚洲金融危机中的一些经济体那样是债务人。因此,中国的货币没有崩溃的危险。中国当局对其金融行业内的潜在问题有着足够清醒的认识,因此不会在近期内推动结束资本控制,虽然这是它一直承诺的。
然而,没有亚洲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中国被束缚住了手脚。它无法轻松地将债务一笔勾销,因为大多数债务都是国内债务,而且很大一部分都为某种经济实体所有。其次,没有一场危机,也很难看出如何对与政府和执政党有着密切联系的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促使它们和地方政府关注企业的商业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