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体系空转三大风险点

2013-05-02 09:56 1164

他告诉记者,票据“空转”表现为存款企业开出银行承兑汇票,银票贴现后,将贴现资金作为保证金再次开出承兑汇票,再次将银票贴现的做法。不能采取先开放后市场化的错误顺序,让热钱等浮增货币和虚假贸易搅乱整个金融体系。

  4月,银行间债市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整顿风暴。

  继万家基金基金经理邹昱、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执行总经理杨辉,以及齐鲁银行金融部负责人徐大祝等人被曝出涉嫌违规套利后,证监会在4月19日又强调,将进一步专项核查,重点涉及利益输送、基金公司内部制度和固定收益类产品制度漏洞。

  专家指出,银行间市场套利只是冰山一角。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与高利贷等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之间,与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之间,与部分大型国企、信用较好的民企之间,甚至企业与非金融机构、企业与企业之间,都存在着大量鲜为外界所知的套利空间。

  当前金融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处于“空转”状态,专家深以为忧,他们分析,尤其要注意企业三角债、银行票据和进出口贸易这三个“空转”风险点。

  三角债再现

  “中国有概率会再爆发三角债危机,或许只是时间早晚和严重程度的问题。”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分析。

  一季度,广义货币M2增速高攀至15.7%,高出去年同期5.4%。“这说明,企业生产还仅仅是库存生产,并未转变成实际投入,只是将应收账款拉升,回款速度变慢。”中银国际副执行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也指出,中国经济有可能不久后爆发三角债危机,企业流动性将相当吃紧。

  所谓三角债,即企业间超过托收承付期或约定付款期,应当付而未付的拖欠货款,是拖欠货款所形成的连锁债务关系。

  早在1985年银根紧缩之时,企业账户中“应收而未收款”和“应付而未付款”额度就大幅骤增。至1992年前,三角债曾扩大至占银行信贷总额1/3的规模。

  当前三角债风险苗头重现。有专家介绍,浙江、江苏、广东和内蒙古等地广为串联的担保链,掺杂了大量三角债。

  据悉,全国工业企业应收账款目前超过7万亿元,以每年接近20%的比例持续增长。应收账款与信贷总额之比也持续攀高,2012年达到自2009年以来最高水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12年10月发布《长三角小微企业经营与融资现状调研报告》显示,长三角地区小微企业此前6个月开工率均值仅为68.16%。此外,上下游欠款已经成为小微企业的共用方式,产业链中几乎每家企业都主动或被动参与这种资金腾挪,产业链最底端的企业压力巨大。截至去年10月,因客户拖欠货款影响经营的企业达30.75%,整个长三角地区受资金影响经营的企业比例达到54.65%。

  万得资讯的数据显示,仅2012年上半年,全国机械行业应收账款达5482亿元,同比增速28%;钢铁行业应收账款356亿元,增速30%;增速最高的煤炭行业为同比增长78%,应收账款高达611亿元。

  “根源在于货币资金只在高收益领域‘打转’,到不了底层。”前述专家称,这将给企业经营带来灾难,也将极大考验中央尽快为企业铺设高效融资渠道的真实能力。

  票据套利卷土重来

  从去年8月开始,区域经济形势严峻的温州开始整顿银行票据市场,试图“挤出”泡沫。

  “尽管目前仍旧面临风险,但去年以来的数次监管工作会议,让一部分违规行为得以规范。”温州市政府一位官员告诉记者。

  去年8月份,除温州银行等极少数当地金融机构的票据业务影响较小外,其他商业银行总体上都开始负增长。当月,全市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环比减少了49亿元,接近总量的3.31%。

  他告诉记者,票据“空转”表现为存款企业开出银行承兑汇票,银票贴现后,将贴现资金作为保证金再次开出承兑汇票,再次将银票贴现的做法。“理论上可以无限循环”。

  但缺乏实际贸易支撑的循环,一方面使得票据业务与实体经济背离而超常生长,另一方面造成货币信贷成倍数地虚增扩容,形成信贷泡沫。因而,央行新增信贷规模实际低于官方数据,很大程度上源自于银行票据的衍生。

  “如果一家企业以100万元贷款为保证金来循环,可制造出1000万元信贷泡沫。”前述专家表示。通常,如果信贷出现超速生长,则其中接近30%可能来自于票据业务。然而,一旦企业亏损或出现欺骗行为,整个利益链将崩溃。

  一些银行的做法,通常是将贴现利率降至再贴现利率之下,以牺牲少许贴现利润为代价,拿票据业务“滚雪球”,赚取贴现利差这一最“实惠”的利润增长。

  前述温州官员表示,一些银行常常劝说企业客户寻求所谓的简单审批流程,将企业贷款改为票据。而企业则通常重复使用甚至伪造增值税发票,以进入上述循环之中。

  2004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延续了十年之久的《票据法》,对条款顺序和效力做出调整。当年10月、11月,全国银行票据贴现余额就下降了644亿元,银行内部调整相当剧烈。

  “必须警惕票据‘空转’潮席卷重来。温州政府的及时预警,也为全国提了醒。”前述温州官员表示。

  虚假贸易丛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一季度全国进出口总额9747亿美元,同比增长13.4%;出口总额5089亿美元,同比高达18.4%,增速显著。

  “在中国进出口关卡上,货币一年最多可以来回倒转50次。”曹远征表示。眼下各商业银行都加大了在香港的业务投入,让人民币出境后再通过各种途径倒回来,在价格操作中热钱大量涌入。

  曹透露,内地和香港加总起来,首次出现了新增8000多亿元的出口额度。这种现象无法解释,除非新增额大部分由金融活动造成,即“利用出口产品作为载体,来实现中间环节的套利套汇”。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称,今年二、三月份的全国出口额相比一月有大幅下降,对日出口额增速降为-10%,对欧洲降为-14%,对美国降为-6%。原因就在于,后两个月货币“倒转”中遭遇到了更为强劲的人民币升值压力。

  尽管“出口一美元,再进口就两美元”的价格操纵手法早已有之,但在去年广东前海等地实施金融改革的前提下,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无形中加速了上述手法的操作频率,减少了操作难度。加之日本政府量化宽松政策的持续实施,日元的贬值大面积影响到中国、韩国与台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因而眼下套利套汇的操作空间很大。

  “例如,金银首饰等商品出口后再进口,货值将增大一倍多。”曹远征称,“当下一些地区在经济开发过程中设立保税区,加大了便捷程度。商品在保税区中停留出一个时间差,报关费用和运输成本更是大幅度减少。”

  据此分析,尽管今年一季度出口额和货币扩张数额均处于正向增长,但两者相连的中间环节却有虚假之嫌,货币虚增已成部分事实。

  此外,去年三、四季度以来,美国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QE4来替代之前的扭曲操作,美联储每月资产采购额高达850亿美元,使得中国去年9月突然开始面临人民币升值压力转强,也使得香港日益承受一轮又一轮的热钱冲击。

  种种现象都致使进出口市场成为货币‘空转’的重要场所。如果虚假贸易大量存在,造成出口数据增长、货币供应增长,但资本却被“挤出”本应得到哺育的实体经济领域,则中国经济发展将严重受缚。

  “放宽汇率浮动空间或可缓解现状。”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表示,关键问题在于,中国汇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开发究竟孰先孰后。不能采取先开放后市场化的错误顺序,让热钱等浮增货币和虚假贸易搅乱整个金融体系。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天津:引导金融机构建立数字信息披露等机制,完善数字金融安全治理体系

2024-01-15 12:19
54428

合力构建 产业数字金融生态协同体系

2023-05-18 14:43
167790

上海银行:深化“绿树城银”品牌内涵 打造“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

2023-05-17 11:28
53775

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写进“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

2021-03-15 18:00
12035

通知:《华贸融·商学院》之供应链金融系统培训体系,全新上线!

2018-10-22 16:06
22113

李东荣:建议完善五位一体多层次金融科技治理体系

2018-09-05 12:08
828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