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看改革新走向
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先行取消和下放71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重点是投资、生产经营活动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政府的“自我革命”,涉及政府部门职能定位、权力调整和管理方式改变,自我“开刀”的难度可想而知。
新华网北京4月26日电(记者刘铮)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先行取消和下放71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重点是投资、生产经营活动项目。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已两次研究部署了清理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工作。
新一届政府上任一个多月来,三次研究部署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并明确提出把减少行政审批作为职能转变的突破口,以政府职能转变的新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这透露出怎样的改革新走向?
“大力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抓住了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关键,体现了新一届政府坚定推动市场化取向改革、激发经济社会活力的坚定决心。”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聂高民说。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深刻的转型期,亟待改革激发新的活力。中国经济从过去30多年两位数高增长进入7%到8%的中速增长时期,社会利益格局也更加多元复杂,中国面临很多过去从未遇过的矛盾和挑战。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遭遇玻璃门、弹簧门现象长期难以得到根本解决,束缚了中国经济的活力;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把过多精力放在干预微观经济的具体运行上,不仅影响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而且影响了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
“无论是从经济社会的实践看,还是从企业公众的呼声看,下一步的改革都要从政府自身改革切入,特别是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政府的“自我革命”,涉及政府部门职能定位、权力调整和管理方式改变,自我“开刀”的难度可想而知。国务院全面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近12年,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行政审批项目边减边增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延续计划经济的管理思路,影响了经济社会活力的充分发挥。
迟福林认为,要通过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按照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原则,凡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行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的,政府就不设定行政审批;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不再进行前置审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有一个过程,但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育,改革力度应当加大。
“对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不应做过窄的理解,这是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重要一步。要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入手,牵动系统性改革。”聂高民认为,第一批先行取消和下放投资、生产经营领域的行政审批项目,短期看有助于稳增长,但其实有着更长远的考量,是撬动一系列配套改革的杠杆。
经过30多年的渐进式改革,中国改革如今已经进入深水区。专家们普遍认为,中国在商品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已基本完成,但在生产要素领域和行政垄断行业的市场化改革远未完成,成为当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结构优化的根本问题;中国社会利益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社会公众的迫切需求,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推进,还需要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改革。”聂高民说,下一步要通过深化改革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要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让人民群众依法通过社会组织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实现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