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职员私自出售600余份客户信息获刑1年

孙莹 |2013-04-23 18:09919

本属于保密的工资证明、身份证明等客户个人信息却成了银行职员余某的“摇钱树”。银行工作人员看到,余某将客户信息全拍照存在相机里,并按照这些记录填写信用卡申请单。

余某涉嫌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罪在西城法院出庭受审。

  本报讯(记者 孙莹) 本属于保密的工资证明、身份证明等客户个人信息却成了银行职员余某的“摇钱树”。余某将自己掌握的600余份客户信息出售,获利3万余元。这些个人信息被用作办理信用卡,并透支200余万。今天上午,余某涉嫌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罪在西城法院出庭受审。鉴于其认罪悔罪,积极退赃,当庭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罚金2000元。

  昨天才刚满25岁的余某个子不高,虽然穿着“号服”,可看上去还有些稚嫩,像个大男孩。余某曾是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的职员,虽然在职时间不长,也掌握了数百名办卡客户的个人信息,特别是客户办理信用卡时留存的工资证明、身份证明等个人信息。

  2010年4月至2011年年底间,余某将自己从单位工作时获取的600多个客户的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个人信息,卖给其他银行的工作人员,每份50元,总计获利3万余元。

  一般情况下,一条普通的公民信息也就几毛钱,余某的信息怎么这么值钱?

  一名从余某手中买信息的银行职员作证说,2010年上半年,余某说他有很多客户信息,可以帮忙办理信用卡。刚好银行职员也有办卡的任务,于是他就从余某手中买了270余份客户资料,其中包括工资证明、身份证明等资料。同时,他还让余某填写信用卡申请单。

  银行工作人员看到,余某将客户信息全拍照存在相机里,并按照这些记录填写信用卡申请单。

  余某手握客户资料的消息在银行工作人员之间传播,有需要的人都来找余某“买货”。

  据记者了解,银行给员工下达了办卡任务,完成任务一张卡奖励50元,如果完不成办卡任务,还会相应扣钱。因此银行职员为了不扣钱,干脆自己也不挣钱,用每张50元的奖励款购买信息。而余某的资料正好是办卡所必需的工资证明、身份证明等,因此格外值钱。

  出售信息时,余某还在另一家银行工作。按照余某的说法,他用卖客户信息的钱又拿来发展客户。“拿到这3万余元钱款,我有些用于租商场摊位办信用卡,购买给办卡客户的小礼物。”

  “你知道这些信用卡最终的流向吗?”检察官问。“不知道”,余某摇摇头。事实上,数百张被冒名办理的信用卡最终失控,流入不法分子手中,频繁套现,给银行造成200余万元经济损失。

  发卡银行提交的证据显示,银行首先发现有50余张信用卡通过ATM机频繁套现,经进一步核查,竟有数百个关联账户信用卡存在套现情况,均为该行14名员工办理。经对员工询问后,得知他们都是从余某手中购买的客户信息,并违规将资料交到审批部门办理了信用卡。文并摄

  公民个人信息为何值钱

  个人信息成犯罪源头

  个人信息的利益链条在此案中得到一定体现。记者发现,个人信息主要有两个用途。首先是成为推销的利器。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家里刚生了小孩就能接到婴幼儿用品的推销电话,快到续车险时就接到很多保险公司的询问。这些毫不相干的单位就是拿到了信息资料才能如此“精确打击”。

  如果仅仅是被一两个电话骚扰已经算是很“幸运”了。更恐怖的是,泄露的个人信息已经像此案一样,成为诈骗,甚至敲诈、暴力讨债等刑事犯罪的源头。

  2011年,某银行的客户接到自称是银行客服人员的电话,说银行正在搞回馈活动,买一张300元的电话充值卡,就可以免费得到一套价值数千元的欧莱雅化妆品等,货到付款。由于客服人员能够详细说出客户的身份信息,因此客户也没太怀疑。参加活动后,有快递员送来电话卡和化妆品,收取300元充值卡钱。等客户充值时才发现这些卡根本充不了,化妆品也是假货。

  从2011年底开始,这家银行不断接到客户投诉,被骗者达数千人。银行从未开展类似回馈活动,于是向警方报案。

  警方根据快递发出的地址将冒充银行骗取客户钱财的嫌疑人抓获,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他们已经骗到130余万。经过调查,这些骗子掌握的客户信息竟是快递员出售的。

  由于该银行经常通过宅急送给客户送货,因此快递公司留有客户的资料。快递员从单位电脑中将客户信息拷出,再以每条4毛钱的价格出售,3万余条信息获利1万余元。

  个人信息也分贵贱

  记者了解到,公民的个人信息也分贵贱。电话能否打通,信息是否精准齐全都决定了出售价格。

  在西城检察院查办的另一起出售公民信息案件中,两名离职保险推销员将自己掌握的20万条客户信息出售给急于拓展业务的保险业务员刘某。刘某介绍说,买个人信息也要看数据“质量”好不好,主要是电话的接通概率,如果太多停机号或者外地号就说明这些数据“质量不好”。

  在武汉警方查办的一起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案件中,私家侦探公司为非法调查婚外恋、催款等,获取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电话号码、居住地址、银行资产、教育、就医信息、缴税信息等。每条信息视齐全程度售价不等,一条通话记录和个人行踪等信息购入价格约300元,售出价格约1000元。最高一条售价4000元。

  信息越准确、越可用,自然价码越高。

  网友妙招反查泄露源

  虽然对个人信息泄露束手无策,但有网友却想出了反查泄露源头的“妙招”。

  网友张小姐说,在网站上注册时,我有个习惯。要求填写姓名时,注册Sina的用户我就填张新浪,注册Baidu我就写张百度,注册Google我就改叫张谷歌。如果接到电话,我一听对方怎么称呼我,就知道是谁把我的个人资料泄露了……如今,张小姐的这个“窍门”广为流传。

  检察官提醒说,对于保险、银行等使用相关数据的企业则应加强管理,保证数据的隐私、安全,通过完善企业制度控制数据的流出。

  本报记者孙莹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百日攻坚!1285人涉嫌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被立案侦查

2021-12-20 15:24
67600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任命廖进荣、陈凯为国家邮政局副局长

2021-04-27 18:07
70953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

2021-03-01 14:05
15240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

2021-01-13 13:43
34602

ETC成VIP?高速收费站工作人员:不办就让他堵!

2019-12-26 15:09
198370

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度总行公务员及参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录公告

2019-10-17 14:01
1827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