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贸易逆差创历史新高 货币贬值于事无补
从周期因素看,连年的欧债危机使欧洲经济持续低迷、进口减少,这是日本出口不振的主因之一。由此看来,不改变产业和贸易结构问题,仅靠“政策啃老”,难改日本贸易赤字结构。
企业创新钝化导致产品竞争力被扼杀,货币贬值于事无补
日本贸易逆差创历史新高
日本财务省4月18日发布数据显示,日本2012财年(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贸易逆差为8.17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98日元),较2011年度大增84.8%。这也是日本贸易连续两年出现逆差,逆差额创1979年度有可比数据以来的新高。其中,3月贸易逆差3624亿日元,连续第九个月出现贸易赤字。
据统计,日本2012财年进口额约为72.11万亿日元,同比增长3.4%。这主要是因为日元近期的贬值导致火力发电燃料液化天然气和原油进口价格高企,以及从中国进口的智能手机贸易额激增41%。2012财年日本出口额约为63.94万亿日元,同比减少2.1%。出口低迷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对中国和欧盟出口减少。受中国经济放缓以及中日关系紧张的影响,日本的汽车等产品对中国出口减少9.1%,连续两年出现下滑,对中国贸易逆差近4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影响,日本对欧盟出口减少14.1%,贸易首次出现赤字,逆差达4240亿日元。
与贸易数字形成对比的是,日本经济出现了一些复苏苗头。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自去年底上任以来,推出了以货币宽松、财政支出和增长战略为支柱的“安倍经济学”。3个多月以来,日本经济景气指数正在改善。日本去年10—12月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增长率换算为年率后同比增长0.2%,时隔3个季度GDP终于转为了正增长,而今年1—3月的GDP更有望超过2%。
然而,日本的经济状况到目前为止还只是“货币现象”。股指大幅提升虽然刺激了部分高端消费,却尚未转化为持续的内需力。
黑田东彦出任日本央行行长后,启动了超发货币和扩大国债规模的新一轮宽松政策,这对国债规模已经超过GDP两倍的日本财政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据日本财务省推算,日本国债余额在10年后的2022年度末将超过1000万亿日元。日本4月16日通过的2013年度财政预算也显示,政府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再创新高。
日本经济持续复苏最终取决于日本的产业创新能力。日本曾经是电子行业的领头羊,却在新一轮的产业竞争中黯然失色。作为成长战略的重要内容,日本政府正在商讨以东京、名古屋、大阪三大城市圈为中心,选择5—6个地区建立新特区。新特区制度将放宽对大城市的限制和实行税收优惠,打造“世界最容易从事商业活动的业务环境”,在大城市主导下提升日本整体竞争力。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竹中平藏认为,“安倍经济学”三根支柱目前只启动了一根半,即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一半,而如何提高中期的经济增长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此外,虽然世界银行对日元贬值表示宽容,却遭到周边国家,特别是出口结构和日本极为接近的韩国的反对。大量投机热钱涌入日本提振了股市,一旦退出也就意味着景气成为泡沫。
>> 点评
刘军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日本连续两年出现贸易赤字,究其原因,一般认为是日本2011年地震核泄漏危机后,核电停机导致能源进口增加,从而构成了贸易赤字结构。但从贸易结构和出口分布来看,出口减少是导致日本贸易赤字的主因。
首先,从周期因素看,连年的欧债危机使欧洲经济持续低迷、进口减少,这是日本出口不振的主因之一。同时,作为世界级高附加价值市场,欧洲经济低迷拖累了世界经济复苏,这又间接导致日本对外出口减少。不能忽视的是,中国经济从2011年下半年起进入结构调整期,形成了能源资源进口减少局面,这直接导致日本对华零部件、工业原料和中间产品出口减少,堪称造成日本贸易赤字的关键因素。
其次,从结构上看,日本人口结构变化和国内经济萎靡导致制造业外移,日本企业将目光更多集中于新兴市场国家,其产品等级和标准也更多倾向于“新兴市场需求”。日本企业的标准降低和创新钝化,使得日本产品的优异性和领跑性被扼杀。结果,美欧韩等产品反而冲击日本市场。
其三,从日本贸易竞争力分布看,今年日本出口产品的排序中,汽车虽仍排第一,传统的钢铁却跃升至第二,电子旗舰企业全面陷入转轨重组,竞争力下降导致日本贸易结构急剧变化。而这种变化显然并不是仅靠日元贬值便能改观的,更何况日元贬值将导致原材料进口价格上涨,进一步扩大进出口差距,不利于日本改善贸易收支。由此看来,不改变产业和贸易结构问题,仅靠“政策啃老”,难改日本贸易赤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