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加码升级 多农信社要求从代持机构拿回债券

张朝晖 杨光 任晓 |2013-04-19 21:23807

据悉,目前很多机构都在进行债券代持的操作,而监管机构也并未明确禁止这种交易行为,只能说明代持交易仍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有业内人士表示,监管风暴来袭,昨天很多农信社打电话要求从代持机构拿回债券,且到期不会继续续期。

  监管加码升级 金融机构去杠杆化启动

  警惕机构借机做空银行股

  □本报记者 张朝晖 杨光 任晓

  业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监管风暴来袭,昨天很多农信社打电话要求从代持机构拿回债券,且到期不会续期。“现在大家都对代持行为讳莫如深,谁也不知道债券代持的规模到底多大。如果监管机构禁止代持行为,这种表外资产表内化的去杠杆行为,很可能会导致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增加,进一步拖累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近期监管层的一系列举措表明,金融监管风暴正在升级。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央行等部门正对债券市场进行现场风险排查,银行、券商、基金等行业均有公司接受排查,城市商业银行、农信社将成为清查风暴重点。而在代持、养券等灰色操作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丙类账户,已然成为此次监管排查的暴风眼。

  今年以来,监管层已在理财产品、债券固定收益交易、银行同业等领域开展了规范或风险排查活动。业内人士指出,这些检查并非孤立,也并非是个别的,而是系统性的排查,是监管层对金融业的风险合规全盘的行动。这些举措无疑将导致中小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如果监管机构未来对债券交易进行规范,应该不会暂停正常的代持交易行为,但可能会要求双方机构签署正式的合同,明确这种代持-回购的完整交易,防止利益输送等潜在风险。

  但银行业人士指出,金融机构的同业操作往往颇为神秘,本是正常的风险排查被一些机构有意渲染,它们扩大监管影响不排除别有用心。有证据显示,个别境外机构意图做空银行股。

  谁将是下一个约谈对象

  某基金前债券基金经理邹昱接受公安部门调查,掀开债市灰幕一角。

  “代持在固定收益市场上普遍存在。”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并无法律对债券代持进行明确定义或作出禁止性规定。代持可能会带来投资交易风险,但其中是否涉及利益输送很难界定。”

  业内人士介绍,代持的目的主要有:一种情况是商业银行在季末考核时,为满足风险考核达标的要求,找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私募机构、投资公司代持债券,代持方通常是中小机构。“有些债券品种在季末等监管时点可能是亏损的,所以银行通过让机构代持的方式转出去,来美化业绩。”

  另一种情况是,金融机构往往对债券交易账户进行限额管理,超出部分银行只能通过代持的方式从交易账户隐身。由于代持债券不会体现在甲方的资产负债表内,因此机构也可以通过找乙方代持提高杠杆率。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金融机构通过代持、转回的操作才能放大杠杆,取得最大化的收益。

  据悉,目前很多机构都在进行债券代持的操作,而监管机构也并未明确禁止这种交易行为,只能说明代持交易仍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

  “很多代持交易机构之间并未签署正式的回购合同,更多是机构之间私下的交易,而邹昱、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执行董事杨辉以及齐鲁银行相关责任人接受问询,可能就和这种私下交易以及存在的利益输送有关系。”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现在基金、券商、银行整个债券的链条都在进行风险排查,不排除在上述人士之外还有相关责任人被监管机构约谈和调查。大家也不清楚监管风暴是否会继续升级。

  而一位内部人士表示,由于本身代持交易较为普遍,但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的交易并不清楚。不过,昨天市场上大量代持券集中抛出,说明很多交易机构已经噤若寒蝉。“现在谁也不知道是否会成为下一个约谈的对象。”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如果监管机构未来对债券交易进行规范,应该不会暂停正常的代持交易行为,但可能会要求双方机构签署正式的合同,明确这种代持-回购的完整交易,防止利益输送等潜在风险。

  丙类账户或成清查重点

  在代持、养券等灰色操作中,丙类账户扮演了重要的乙方角色,已然成为此次监管排查的暴风眼。

  “这几天债券圈人人自危。丙类账户很可能将成监管部门清查重点,中小金融机构去杠杆的过程开始了,债券市场短期受冲击不可避免。”一位债券圈内资深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通过丙类账户进行各种灰色交易很普遍,与其交易的银行、基金、券商、财务公司、城市商业银行、农信社等市场参与者或多或少都会有,城市商业银行、农信社问题比较多,监管部门有可能通过中国债券登记结算公司入手,清查丙类账户的异常交易。”

  丙类账户的机构往往是一些投资公司,本身的资金实力和资质并不高,相当一部分丙类账户背后存在内幕交易和非法利益输送。这位人士透露:“丙类账户在银行间市场神通广大,他们往往有着极深厚的背景和人脉。不仅能够拿到一些高收益券种,还总能低买高卖,且价格离谱。因为是轧差交易,丙类账户完全是空手套白狼,无本万利。类似交易都是口头协议达成,靠个人信用,隐蔽性强。如果不是合作方落马,很难察觉。”

  如果私下有猫腻的话,交易方金融机构负责人会里应外合与丙类账户的人员勾结,成交基本会向有利于丙类账户受益的方向发展。事实上,交易买卖方并不平等。而丙类账户往往是强势方。出现金融机构直接低价卖出、高价回购债券等形式向丙类账户直接送钱的行为也不足为奇。

  有业内人士表示,监管风暴来袭,昨天很多农信社打电话要求从代持机构拿回债券,且到期不会继续续期。

  金融机构被动去杠杆化

  一家主管债券业务的大型国有银行老总指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相当一部分交易是通过丙类账户来进行的,近两年银行间债券市场上丙类账户的违约、毁约事件频频发生,涉及金融机构的账面公允价值损失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元,而国有银行往往是受害者,丙类账户则是受益方。

  之前某银行与一家丙类账户签署协议,由银行出面在一级市场购买某企业债,待债券上市交易后,按照此前约定的价格及数量和丙类账户进行交割。由于准备金率上调导致市场资金面突然趋紧,各期限债券收益率快速上行,市场交易价格大幅下跌,结果丙类账户拒绝履约,导致银行账面出现巨大浮亏。

  债市游离于监管之外的操作除代持之外还有多种方式可能涉及利益输送和商业贿赂。例如,在国债、金融债招投标过程中向投标方泄露边际价格(可以使投标方中标的最优价格)。此前也有类似案件查出。2010年底,财政部国库司国库支付中心原副主任张锐因经济问题被“双规”。张锐案发源于在国债投标时间内,通过手机短信向一家城银行透露了中标价格,使该城商行在多次国债发行的投标中,中标价均为最低价。

  其次,业内人士介绍,在国债、金融债承销过程中,银行与券商之间的利益输送与商业贿赂也并非罕见。券商资金量少,为完成承销量业绩向银行购买“标位”,银行将其获取的债券承销量蛋糕分一部分给券商。

  此外,今年来,债券市场一二级市场通过利差进行利益输送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业内人士指出,监管层对金融机构的合规检查和风险规范,将推动部分杠杆率高的金融机构去杠杆化,其中主要是以业务规范性较差的中小金融机构受冲击较大。受债市监管风暴影响,近日银行间市场风雨飘摇、信用债卖盘汹涌。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简单汇成功落地云南省农信社全国首笔供应链票据质押业务

2024-08-06 14:18
97323

违法发放贷款,7名农信社管理人员被终身禁业

2024-01-29 13:56
135985

广西农信社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桂盛金科”

2021-06-22 16:51
53910

5亿贷款几乎全打水漂!这家农信社领导班子为改制铤而走险

2020-07-03 21:40
193458

陕西推农信社改革 省长挂帅

2020-05-09 13:54
138298

多地农商行、农信社因反洗钱不力被罚 数十名行长同时被罚!

2020-03-06 22:11
102745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