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呼吁改革
货币政策放松与经济复苏势头的减缓之矛盾已越来越放大——今年一季度GDP的增长率低于去年的全年水平。当前改革的难度已经越来越高,这是历史的必然,如果无法正视,开启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增长周期将难以期待。
货币政策放松与经济复苏势头的减缓之矛盾已越来越放大——今年一季度GDP的增长率低于去年的全年水平。但同期社会融资规模为6.1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27万亿元。同时,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5.7%,远高于13%的政府控制目标。最近两三年中国经济运行状态的起伏已明确提醒我们:指望货币政策完全解决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关键问题已不现实。
尽管经济复苏势头较弱,央行难以紧缩货币政策,但过度宽松的流动性令资产泡沫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压力累加,从未消退。不仅如此,财政政策的力量也在减退:1~3月全国公共财政收入逾3.2万亿元,同比增长6.9%,比去年同期回落7.8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期盼任何外力的帮助都只能治标不治本,而且外力的力量非常有限。中国经济的关键问题是潜在增速放缓的趋势一直未变,唯一的出路是改革,还原市场经济自身复苏和发展的空间及力量,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应从原来粗放型的依赖投资和出口驱动转向未来的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具体而言,眼下有几个迫切的课题需要着手解决。首先是,尽管城镇化被视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头号动力,但要避免演变成进一步鼓励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
其次,政府应该更切实地降低企业和家庭的税收负担。中国目前的主要购买力和投资力量仍然集中在政府机构上,若税收改革不给力,个人、家庭和民营企业的购买力和投资力的大幅提高将是空话,中国经济的再平衡和结构性改革也是空话。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经济增长大致经历了三个周期:1979~1990年、1991~2001年以及2002~2011年。这三个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分别由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以及加入WTO的制度改革推动。当前改革的难度已经越来越高,这是历史的必然,如果无法正视,开启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增长周期将难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