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贷警钟再敲响 审慎对待地方融资创新
银监会日前发文,强调各银行不得新增融资平台贷款规模。此次监管层将理财产品等全部纳入、实行全口径管理,将平台贷风险管控重点从表内扩展到表外,有利于风险全面管控。
新华网北京4月17日电(记者吴雨、陈雯瑾)银监会日前发文,强调各银行不得新增融资平台贷款规模。专家表示,随着平台贷集中到期压力加大,监管层再次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敲响警钟,并对地方探索新兴融资手段持审慎态度。
平台贷一直都是监管层防范风险的重点领域之一,银监会已连续三年下发文件对其进行规范。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规模为9.3万亿元,两年只增长了2%,总量规模得到了控制。
与此同时,各家商业银行也按照监管要求,不断收缩平台贷款规模。2012年年报显示,中行去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同比减少23亿元,农行同比减少48亿元,交行平台贷占各项贷款余额比例为8.49%;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平安银行去年平台贷占比为5.43%,且目前无不良贷款。
“尽管目前总量控制不错,但不难看出,监管层对地方政府平台融资的态度还是比较慎重。”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平台贷款总量控制压力犹存,要求禁止新增平台贷款也是必然选择。
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4年三年内有35%的平台贷款会集中到期,地方政府平台仍处于偿债高峰期,偿付情况尚待观察。
而早在本轮新型城镇投资大幕开启之初,不少业内人士就曾表示,不排除部分地方政府借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通过融资平台来吸纳资金,造成地方投资大幅攀升甚至“过热”现象。
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表示:“每当换届各地都会不同程度发生投资过热,银行在选择投资项目时要警惕为追求政绩而产生的新泡沫。”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各家银行都看到了城镇化进程中蕴藏的机遇,并将“支持城镇化”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发展战略之一。截至目前,包括工、农、中、建、国开行在内的多家银行都已相继出台了城镇化及配套建设相关的融资支持计划。
最新公布的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76万亿元,同比多增2949亿元,显示出旺盛的市场融资需求。建行首席财务官曾俭华也证实,该行1月信贷增长较猛,3月以来更是贷款需求旺盛,目前不少客户贷款需求难以满足。
“银行贷款依然是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资金来源,虽然目前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总体质量良好,但中长期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因素仍然存在。”郭田勇说。
标普报告指出,未来几年中国部分地方政府的债务状况风险依然很大。值得注意的是,在政府对地方平台贷款实行较为严格控制的背景下,各地融资平台正在全力寻求新兴融资渠道。而这也吸引不少银行探索与地方的创新融资手段。
农行行长张云表示,在城镇化进程中,已经有地方政府探索发债等多种新型融资手段,银行不需要遵循之前主要依靠贷款的投资模式,可以考虑购买债券等多种方式支持城镇化发展。
此次新规明确要全口径管理融资平台,要求“各银行和各级监管机构均要建立包括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信托计划、理财产品等在内的全口径融资平台负债统计制度”。
业内人士认为,银监会此举有意把表外负债纳入表内,一方面是方便监管,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监管层对目前出现的一些地方融资方式持审慎态度。
中信证券银行业相关分析师认为,近年来,银行通过理财资金等方式间接持有城投债,风险集中滞留在银行系统内部。此次监管层将理财产品等全部纳入、实行全口径管理,将平台贷风险管控重点从表内扩展到表外,有利于风险全面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