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收费:垄断争利莫成杀鸡取卵

张舵 闫祥岭 王晓洁 刘元旭 | 2013-04-09 16:37 6952

近日,三大电信运营商纷纷公布年报,与惨淡的短信、语音业务相比,数据业务流量激增,年报显示,中国移动2012年无线上网业务流量同比增长187.6%。“微信收费是企业间的正常商业行为”,一些“知情人士”解释说,微信收费指的是运营商向腾讯公司收费,将它理解成向用户收费是误读。

  毫无疑问,“微信收费”是时下国内舆论领域最热的话题之一。电信运营商背负着运营成本和传统业务遭到侵蚀的双重压力,而腾讯则是谨慎地呵护着自己悉心打造的招牌应用,在双方博弈之下超过3亿用户中的活跃代表们也加入战团,让这场备受瞩目的激辩更加令人眼花缭乱。

  从“该不该收费”到“怎样收费”,当人们的辩论围绕着“收钱”之时,大家似乎都忽略了微信在赚钱之上的“小麻烦”——盈利模式,从来都是让互联网大佬们头疼的问题。一个备受期待的“神童”,似乎所有人都看好他的未来,然而他的成功也未必就是板上钉钉的。如何选择“变现”的时机和方式,也是腾讯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然而眼前电信巨头们的联合发难,会不会让成长中的微信过早开始操心“养家糊口”的问题?垄断巨头们“胳膊粗力气大”,在他们的重压之下创新产品成为“童工”是不是一种“杀鸡取卵”?

  盈利模式之困:用户人气“变现”难

  尽管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超过5亿,但仍未摆脱亏损;腾讯微信快速崛起,用户量已超过3亿,但还未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新浪微博、腾讯微信两大巨头“叫好不叫座”,流量难变现考验商业技巧和综合实力。

  微博:赚吆喝没赚钱

  由于率先开创“门户+微博”盈利模式,新浪曾经受到投资者追捧,股价一度飙升至134美元。然而对微博的高昂投入拖累了新浪整体业绩,2011年新浪整体亏损3亿多美元,到2012年才勉强扭亏。在业绩压力下,新浪股价最低跌至41美元,股值大幅缩水。

  事实上,新浪微博用户数早已到了流量变现的时候。2011年,新浪CEO曹国伟公布了微博商业化六大模式:互动精准广告、社交游戏、实时搜索、无线增值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及数字内容收费。从2012年开始,微博为新浪带来收入,2012年后三个季度,新浪微博收入分别达到1000万美元、2000万美元和2850万美元。

  易观咨询分析师闫晓佳认为,如果新浪微博是一家创业公司,一年几千万美元的营收足以支撑资本市场的预期,但对新浪来讲,这样的业绩与公司规模很难匹配。新浪微博聚人不聚财、只烧钱不盈利的窘境未根本改观,长期用门户广告收入养微博,对新浪形成巨大拖累。

  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去年新浪微博的收入中77%来自于微博广告,微博广告中绝大部分是展示广告。微博上的展示广告位终归是有限的,过度投放必将伤害用户体验。

  另外,新浪微博的用户群以白领和大学生居多,而付费游戏的用户大部分都是收入、学历和年龄较低的人群,新浪的用户群体并不是付费游戏的主流人群,想通过微博带动游戏收入也十分困难。

  微信:变现依旧太远

  业内人士认为,背靠综合实力强大的腾讯,微信拥有比新浪微博更强的变现潜力。但基于战略考虑,微信变现盈利依旧很遥远。

  易观咨询分析师董旭表示,微信目前承担着腾讯两大任务:首先,要拿下高端客户,对接高端广告,这是QQ客户端一直想做而做不到的;其次,拿下移动互联网门票,帮腾讯在移动互联网行业站稳脚跟。

  微信是完全基于移动互联网开发的,这与手机QQ有本质的区别,也是其优势所在。“尽管微信发展迅猛,但仍处于扩大用户、巩固用户的阶段。以腾讯目前的业绩表现,还没到要求微信尽快盈利的地步。”董旭说。

  张毅认为,微信变现迟缓,腾讯高层的谨慎是重要原因。在移动互联网行业,用户忠诚度太低,快速崛起又快速消失的产品太多了。QQ发展十几年未见衰落,关键在于QQ上维系了大量的社会关系,人们离开QQ的迁移成本太高,QQ已经成为人们的“刚需”。

  微信的崛起,对腾讯而言也是个意外。与QQ相比,微信仍然是个“暴发户”。腾讯高层希望微信成为腾讯的下一个“刚需产品”,因而在更清晰有效的变现方式出现之前,腾讯并不想因过快的商业化而影响微信的用户体验,使微信变成“短命产品”。

  “对于具有社交属性的移动互联网产品而言,商业化与用户体验很难平衡,微信今天的亏损仍然是腾讯放长线钓大鱼、逐步寻求合理变现方式的必然过程。”张毅表示。

  流量变现考验综合实力

  将流量做大只是互联网企业寻求盈利的第一步,而将流量变现更加考验流量巨头们的综合实力。流量变现能力的竞争,同样是综合实力的竞争。

  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副教授史广顺表示,对于新浪微博而言,广告投放仍然不够精准,大量广告推送给了不需要的人群。事实上,新浪微博的活跃用户群相对高端,其用户群与电商客户群高度重合,如果加强用户信息挖掘,做到精准分析,通过技术手段做到有效推送,并与电商建立合理的分成模式,将为新浪微博带来更加有效的变现渠道。

  “新浪微博应做到精准营销,比如分析用户的浏览习惯等碎片化信息,了解其潜在的需求。做到这一点,新浪需要提高大数据处理能力,而这对其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史广顺对半月谈记者说。

  闫晓佳分析,微信应大力推动开放平台建设,把用户贡献出来,带动更多的第三方服务。微信可以把流量向合作伙伴引导,对接游戏、购物网站和其他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服务。

  同时,将微信作为线下对接线上的入口,利用二维码等技术形式对接电影院、酒店、快餐店等经济实体,通过腾讯旗下的财付通在线支付,享受打折优惠,并在实体店获得商品和服务。(《半月谈内部版》记者 邓中豪)

  逐垄断小利还是取创新大义?

  微信是否会收费?随着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微信有收费可能”的表态,一场涉及3亿多用户的争议持续发酵。

  新华网就此发起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九成网友表示“若微信收费将不会继续使用”。一边是国有运营商的“放风”收费,一边是用户的海量力挺,“微信收费”之争似乎正在演变成一场垄断与创新的较量。

  “占道交费”理由是否成立?

  手机聊天软件“微信”自推出以来,凭借其免费(上网流量费由运营商收取)和便捷,短短两年时间内便拿下3亿用户。然而,“微信有收费可能”的声音,让网民担心这一免费午餐有可能被终结。

  对于收费理由,多位电信运营商负责人先后表示,微信的运行需要持续占用通信网络的信令资源(一种代表用户在线的数据),有“免费搭车”的嫌疑,有必要额外收费。

  那么,这样的理由是否成立?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无线通信中心副教授王亚峰认为,运营商的信道分为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通俗地讲就好似信号灯和公路,信令走的是控制信道,流量、语音走的是业务信道。现在的问题是微信“永远在线”,占据了大量的控制信道,有可能造成运营商的控制信道拥堵。

  而业内专家计世资讯副总经理郭海涛则表示,信令资源并不存在紧张问题,“即便真的有问题,相关部门也应该公布数据,不应自行裁判。”

  也有多位受访专家认为,信令资源占用并不足以成为微信额外收费的理由。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表示,大量网络信令资源被占用的责任不在微信,而是暴露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展。

  姜奇平同时认为,微信收费同样涉嫌双重收费。“目前移动数据业务采用根据流量付费的模式,消费者已经为此支付了费用,另外再支付流量费以外的费用显然是不合理的。”

  合理收费还是打压竞争?

  “微信收费,是触动了运营商的灵魂还是利益?”有公众质疑,不排除微信收费背后暗藏深层利益博弈。

  实际上,近年来,三大电信运营商都开发了类似微信的手机聊天软件,如中国移动的飞聊、中国联通的沃友、中国电信的翼聊,公众因此质疑:运营商为何不拿自己的这些产品开刀?况且,微博、QQ等移动社交工具数不胜数,为何唯独针对微信?

  互联网研究机构易观国际分析师闫晓佳认为,正是因为微信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运营商传统的高利润业务,运营商面临被管道化、收入降低、流量价值下降的困境,这才“举起了刀”。

  “当手机逐渐从只能打电话的‘大哥大’进化到掌上电脑,人们就自然而然地绕过运营商,通过免费的移动应用软件聊天、交流;语音、短信这两大运营商的‘摇钱树’也就日益枯萎。”闫晓佳说。

  2012年7月,微信推出4.2版,新增视频通话功能,被业界认为对电信运营商的语音业务堡垒发起全面挑战,以至于坊间流传出一个说法:拥有3亿多微信用户和8亿多QQ用户的腾讯,将成为中国第四大运营商。

  工信部公布的数据也充分说明了运营商面临的压力,2012年全国短信发送量达到8973.1亿条,同比仅增长2.1%,远低于2011年6.2%的增幅;蛇年春节期间,全国语音通话业务量较上年减少20%。

  近日,三大电信运营商纷纷公布年报,与惨淡的短信、语音业务相比,数据业务流量激增,年报显示,中国移动2012年无线上网业务流量同比增长187.6%。中国联通全年移动数据流量同比增长92%;中国电信2012年手机上网总流量增长约2倍。

  固守垄断还是大胆创新?

  “运营商需要直面沦为通道的事实,全球的电信运营商都在面对这个挑战做出业务调整,与其以保守垄断思维打压竞争对手,不如加强创新,开拓新的盈利空间。”闫晓佳表示。

  有网友开玩笑“如果微信收费,我就用微博!”在互联网研究机构艾瑞咨询分析师陆静雅看来,这样的“戏言”充分说明,以收费制衡微信最终难以挽回运营商的颓势,“如果消费者转向微信之外的移动社交软件,运营商的语音、短信业务损失同样会遭受流失。”

  “运营商完全可以设计出流量更大的套餐提供给商旅人群,这个市场大有可为。”闫晓佳举了个例子:所使用的手机套餐最大流量的包月是5G/月,但由于他经常出差,需要移动办公,因此流量根本不够用。

  姜奇平说,微信与电信运营商的利益冲突也是三网融合过程中业务融合的表现,“随着3G时代到来,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必然会出现局部利益冲突,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在产业融合的大趋势下,电信运营商应该顺势而为。”

  中国移动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王建宙指出,互联网应用的爆炸式增长带来整个信息和通信行业的市场格局和生态链的快速变化,电信服务“带围墙的花园”难以为继,电信运营商在价值链内的中心地位受到实质性的挑战。

  在郭海涛看来,运营商要成功实现移动互联网的转型,必须摒弃“垄断为王”的思维,投身市场洪流,考虑用户的利益,而非自身利益,“但从微信收费的争议来看,这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半月谈网/记者 张舵 闫祥岭 王晓洁 刘元旭)

  “微信收费”之争,难道不该问问用户?

  一项持续了近半个月,受到公众普遍质疑的微信收费争论,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再次成为嘉宾热议的话题。面对“该不该收费”的问题,各个利益方都回避直接回答,转而谈论“OTT服务造成网络负担加重是世界难题”“微信应该是多方共赢”……波及面广且持续展开的“微信收费”争议,背后到底掩盖了什么?

  “微信收费”是误读,还是误导

  “我本人从中国移动董事长这个位置退休已经一年了,从退休以后我就不在外面谈论中国移动的事情了。”中国移动战略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原董事长王建宙在发言前做了这样的陈述,“OTT(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造成了运营商网络负担加重,运营商收取的流量费无法弥补这项支出,这是一个世界难题,双方应该开展协商对话。”

  近半个月以来,“微信是否收费”引发公众种种质疑。电信运营商坐地起价的“微信收费”之说却不断加码。

  “今天的免费是为了明天的收费。”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说。

  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甚至感言“微信比电信联通更可怕!”

  对于运营商方面坚持“收费”的坚决态度,腾讯对此的表态让人费解。腾讯董事长马化腾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先后回应称,运营商向微信收费一事“不可能”“是否收费尚未确定”“微信商业化的探索才刚刚起步”。

  腾讯总裁刘炽平在博鳌论坛上表示:“微信的基础服务不收费,我们会在增值服务上寻求三方共赢的商业模式。外界传说的5分一条信息,一毛一条语音都不足为信。”

  半个月以来,关于微信收费的解释、推断、乃至收费版本等各种消息甚嚣尘上,鱼龙混杂,加深了群众的猜疑。

  “微信收费是企业间的正常商业行为”,一些“知情人士”解释说,微信收费指的是运营商向腾讯公司收费,将它理解成向用户收费是误读。

  事实上,从开始宣扬计划、拟向用户收费,到辩解称“用户不会承担过多费用”,众多“杂音”的背后,到底是相关方面的刻意误导,还是消费者的误解呢?

  “微信之争实为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采取收费的形式试探民意也是一种所谓的公关‘技巧’。”海南省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代红认为,与受到冲击的短信、语音业务相比,电信运营商引发争议的背后“绝非收钱这么简单。”

  多方共赢,是什么从中作梗

  “在新一轮的移动互联浪潮中,需要一个鼓励竞争、鼓励技术创新的环境,否则,谁都不能成为这场技术革命的受益者。”中泽嘉盟投资基金董事长吴鹰说,微信实际上也在打造一条技术创新生态链,需要运营商的支持。

  “微信收费之争是利益之争,微信受热捧直接损害了三大运营商的商业利益。”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所谓“微信占用信令资源导致网络通信瘫痪”只是运营商“赤裸裸的借口”。

  虽然,三大电信运营商们很早就布局一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飞信、联通沃聊、电信翼聊等,但这些业务在微信冲击之下溃不成军。

  “想不通为什么用收费打压微信,如果飞信比微信更便捷,更快速,谁还用微信呀。”海口市民顾志斌说,关键是三大运营商依靠垄断地位挣钱成为习惯,“捆绑”住了创新的“手脚”。

  吴鹰说:“微信只是一个点,真正给运营商的传统业务带来冲击的是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趋势,因此,运营商必须转变业务发展模式,投身于技术创新。”

  据工信部统计显示,今年前两个月短信业务同比增长仅为0.7%,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的7.6%,普通用户使用的短信下滑更达到10.6%。

  而一家网络咨询机构的统计显示,今年春节期间,有11.1%的祝福信息是通过微信发送,就在一年前,微信所占据的数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垄断不能成为技术创新的障碍。”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一些嘉宾对“微信收费”引发的技术创新缺乏必要的呵护,表示了担忧。

  春华资本董事长胡祖六表示,中国企业需要通过创新来实现高成长。他特别强调,环境与制度对创新的影响比人才和资金还要重要。

  公共服务如何更加敬畏民意

  博鳌亚洲论坛的一些嘉宾认为,此次“微信收费”争论中,运营商一方面举着“市场经济”的牌子要求收费,另一方面又急于引入“政府干预”,给“收费”贴上“合理”标签,这是对政府管理部门监管能力的考验。

  “公共政策制定,政府不可缺位,但更不能越位。”代红表示,类似微信这种涉及是否向三亿公众收费的公共政策制定,政府部门不应“表态过频、伸手过多”,干扰本应由自由竞争决定的市场行为。

  “一些由政府职能部门干预带来的错误和后果,最后又成为政府再次干预经济的理由。”经济学家张维迎在博鳌论坛上表示,在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时,“政府不应随意干涉市场,尤其是在产业发展的问题上”。

  相关专家认为,一些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在重大民生政策制定出台前,故意“放风”,拿民意“试水”,反映出“执政为民”的理念还未落到实处。

  中国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政府转变公共职能,必须以公众需求为根本,“应注意合理分配既得利益,调动民众参与,落实民众意愿。”

  3亿多用户关切:微信到底收不收费?至今仍无答案。“对于这样的民生关切,有关方面‘放风’‘试水’是不负责任,迟迟不做正面回应同样是不负责任。”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说。(新华视点,记者 傅勇涛 伍鲲鹏 马超)

  博鳌论坛声音:三方共赢是前提

  “微信是否收费”这一涉及3亿多用户的争议不断发酵。在7日下午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移动互联:热点的‘冷’思考”分论坛上,引发激烈讨论。参会嘉宾表示,这场垄断与创新“较量”,取得三方共赢的局面,是缓解“微信收费”之争的前提。

  腾讯明确:不会在基础服务上收费

  面对“微信收费”,电信运营商和用户争执不断,但作为最重要当事人,腾讯公司却一直保持着沉默。然而在今天的论坛上,腾讯总裁刘炽平似乎觉得,现在有必要向外界发出明确的信号了:“微信不应该也不会针对基础服务进行收费。”

  刘炽平表示,对于微信这类基础性业务,在用户已经付过流量费后,全球没有那个国家还要求用户额外为服务付费。更重要的是,微信等移动互联网产品,通过语音、文字、图片、群聊等业务,极大地扩大了手机用户群的数据业务量,这对运营商和整个产业链是带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以联通为例,在GSM时代用户月均消费只有30多元,但转向3G之后,用户的月均人均消费提高到80元,这是因为移动互联应用让用户觉得更方便,因此愿意付费。”刘炽平说。

  刘炽平说:“我们作为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代表,一直认为未来的模式是首先满足用户价值,在此基础上把产业链扩大。随着用户规模扩大,新的产业链延伸,让更多的用户把时间、流量放在无线互联网上,进而创造出更多增值业务模式。”

  刘炽平认为,微信不仅仅是一个通讯和社交平台,今后还会成为一个推动移动互联产业链发展的开放平台,让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有机会发展壮大。

  中国移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手机和各种移动设备总数已经达68亿部,预计2017年会达到97亿部。2012年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下载量是600亿次,到2017年会达到1100亿次。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20年,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电子商务为主的新一波信息化浪潮,将在全球生成20万亿美元以上的市场。

  电信运营商:技术优化降低网络负担非常必要

  “我本人从中国移动董事长这个位置退休已经一年了,从退休以后我就不在外面谈论中国移动的事情了。”中国移动战略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原董事长王建宙在发言前做了这样的陈述,“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OTT)造成了运营商网络负担加重,运营商收取的流量费无法弥补这项支出,这是一个世界难题,双方应该开展协商对话。”

  作为中国移动曾经的掌门人,王建宙没有简单的回答是否应该对微信收费,而是从技术上和化解矛盾的思路上提出他的建议。“微信这样OTT产品带来了流量的爆炸,极大地加重了运营商的网络负担。OTT服务商是否应该分担移动商网络成本是个世界性难题。很多问题需要服务商和运营商共同商量,用共同智慧才能解决。”

  曾经做过8年电信运营商和10年互联网的VIVA无线新媒体CEO韩颖,从业内人士的角度进行分析:“和传统方式不同,微信这类OTT应用,会按照一定的频率不停地对网络互动访问,让移动互联网一刻都停不下来,就像心跳一样,所以网络资源消耗非常大。”

  对此刘炽平表示,OTT软件的“心跳”问题,是整个智能手机和应用在互联网时代必然会出现的问题,确实需要从技术上进行解决。过去几年,腾讯通过和运营商合作,对微信的“心跳”机制做了很多优化。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电信运营商应该是合作共赢的关系”,王建宙表示:“要最终解决OTT服务商和运营商的问题,必须双方共同合作。只有消费者、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电信运营商三方利益都兼顾了,才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

  吴鹰认为,尽管社会讨论很热闹,但从操作层面看,微信根本不可能收费。“且不说工信部等主管部门是否支持这种布局可操作性的做法,就是对运营商本身而言,尽管嘴上喊吃了亏,内心还是算得过来账的。因为微信对流量的拉动作用非常大,现在消费者对流量的支出,很快就要超过语音话费了。更重要的是民意,3亿用户里面九成人反对,就会有2.7亿个反对声音。”

  博鳌嘉宾:绝对不能让垄断“扼杀”创新

  据工信部统计显示,今年前两个月短信业务同比增长仅为0.7%,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的7.6%,普通用户使用的短信下滑更达到10.6%。

  而一家网络咨询机构的统计显示,今年春节期间,有11.1%的祝福信息是通过微信发送,就在一年前,微信所占据的数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垄断不能成为技术创新的障碍。”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一些嘉宾对“微信收费”衍生出的技术创新缺乏必要的呵护,表示了担忧。

  “在新一轮的移动互联浪潮中,需要一个鼓励竞争、鼓励技术创新的环境,否则,谁都不能成为这场技术革命的受益者。”吴鹰说,微信实际上也在打造一条技术创新生态链,需要运营商的支持。

  韩颖则认为,运营商该不该收费,说到底是一种市场行为。但现在这个问题引起这么大关注,主要是参杂了对运营商垄断的负面情绪。“把市场的问题还原给市场。运营商、服务商和消费者通过市场的方式自行博弈选择,最终自然会有能接受的方案。”

  虽然,三大电信运营商们很早就布局一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飞信、联通沃聊、电信翼聊等,但这些业务在微信冲击之下溃不成军。

  为此,春华资本董事长胡祖六表示,中国企业需要通过创新来实现高成长。他特别强调,环境与制度对创新的影响比人才和资金还要重要。(半月谈网/记者 傅勇涛)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匈牙利外长:荷兰向“土耳其流”管道运营商归还出口许可证

2022-10-22 21:09
17839

华为最新人事任命:汪涛、李鹏接任企业BG和运营商BG总裁

2022-10-14 11:40
23236

中兴通讯:助力泰国最大移动运营商AIS发展5G技术

2022-10-08 16:00
15842

直播电商运营商易心优选完成战略融资

2022-06-30 15:19
34179

第四大运营商中国广电5G放号:套餐38元起,能否挑战三巨头?

2022-06-28 14:18
13550

新能源汽车供应链运营商“兆驰供应链”引入30亿战略投资

2021-11-23 14:49
6639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