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盛宴” 引全球金融中心哄抢?
香港银行业纷纷提高利率争抢人民币存款,工行正式启动在新加坡的人民币清算行服务,海峡两岸“货币直航”梦想成真,澳大利亚总理访华将谈及与人民币直兑事宜......人民币崛起、人民币国际化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惊奇”。
香港银行业纷纷提高利率争抢人民币存款,工行正式启动在新加坡的人民币清算行服务,海峡两岸“货币直航”梦想成真,澳大利亚总理访华将谈及与人民币直兑事宜......人民币崛起、人民币国际化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惊奇”。世界历史上,一个大国实力增长得越快,使用该国货币的人就会越多。近期人民币的一系列故事都表明,人民币可兑换的范围和国际影响力正在提升,对美元的地位造成挑战;中国经济崛起和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机遇,同时也引发一股全球各金融中心竞相争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旋风。
人民币的境外需求持续增长,最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实力和地位的提升,与全球贸易额持续跃增,产生了利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需求。尤其在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主要的贡献方,同时在美元结构性贬值下,人民币仍保持坚挺,为了规避汇率和贸易风险,以与中国贸易关系密切的周边地区和新兴市场国家为首,越来越接受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今年2月,人民币已超过俄罗斯卢布及丹麦克朗,成为全球第13大“最常使用的货币”。当然,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一大助推力量。
当前,中国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额已增长近6倍,人民币结算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比例已从2010年的3%增加到去年底的12%,其中经香港地区进行的人民币贸易结算更占总额的79.6%。三年前完全不存在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截至去年12月,已经达到9000亿元人民币,其中香港地区便有6030亿元人民币,占香港地区银行体系总存款额的9%。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稳步发展,截至今年1月,未到期的人民币债券总额为4050亿元人民币,比两年前的690亿元增加约五倍。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外汇和远期交易量也在去年底翻倍增长至每日80亿美元的交易额。
香港与内地关系独特,具有天然优势,已经成为当仁不让的最主要离岸人民币市场,也是人民币产品最丰富、最成熟的离岸交易中心。与此同时,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的人民币清算银行已获批准建立,大有争夺第二个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之趋势。此外,伦敦、巴黎、悉尼也对成为国际离岸人民币市场“虎视眈眈”。
首先来看台湾地区。2012年8月,两岸货币管理机构签署《海峡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同意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有估算称,两岸的贸易将因此降低1%的交易成本,因为可以避免由人民币兑换美元,再由美元兑换成新台币的汇率损失和手续费用。同年9月,台湾银行上海分行获选成为新台币在大陆地区的清算行;12月,大陆选定中国银行台北分行作为大陆在台湾的人民币清算行。
今年2月6日,台湾银行将2500万元新台币新钞运抵上海,这是台币史上首次“直航登陆”。同日,台湾首批46家金融机构正式开办人民币业务,包括人民币的存款、放款、汇款、贸易结算和理财产品。截至3月5日,中国银行台北分行就办理人民币清算业务达4500多笔,总金额突破100亿元人民币;另据台湾“央行”的数据,截至3月11日,台湾地区外汇指定银行(dbu)人民币存款达129.2亿元人民币。这一成长速度比香港、新加坡还快,渣打银行预计,到今年底,台湾有望蓄积1000亿元至1500亿元的人民币资金池,相当于台湾本地存款总额的2%。
台湾对于人民币接受程度比香港、新加坡还高,这既让人惊讶,也理所当然。两岸有大量的贸易行为,两岸目前每年有高达1600亿元人民币的进出口交易总额;大陆又是台湾最大的投资地,台湾企业对大陆投资金额庞大,有将人民币汇到大陆的需求;另外,大陆已取代日本,成为台湾最主要的观光客来源,而很多台湾人在两岸来回跑,也有这个货币兑换需求。这些优势能帮助台湾快速累积人民币。
4月2日,首批无需经第三地银行而直接“登陆”的新台币在台湾银行上海分行柜台正式开启现钞兑换。大陆居民持身份证可以无需预约随到随兑,每人每天的上限是6万元新台币,约1.2万余元人民币。同时,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13家上海地区的银行做为台湾银行上海分行的参加行,大陆居民也可在这些银行用人民币现钞买新台币现钞。以前去中国台湾地区,如想带点现金,得先将人民币换成美元,然后再去换成新台币,相当于要承担两次汇兑风险和手续费损失。对于有两岸业务往来的大陆企业和台湾企业、台胞和赴台游客来说,两岸“货币直航”将为他们减少不小的一笔费用,对两岸经贸和投资的互动也大有帮助。
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3月27日公布的最新“人民币追踪”报告,中国台湾在过去六个月的人民币支付额增加120%,超越美国及澳大利亚,一跃成为全球第五大人民币离岸中心(全球共有136个人民币支付国家)。但仍然与新加坡(第二位)和英国(第一位)有很大差距。鉴于人民币在台湾的存量正在加速积累,台湾地区“央行”已经向“立法院”提起尽早签署两岸货币互换机制,规模将不小于3000亿元人民币。目前与大陆签署双边互换协议中,规模最大的前三位分别是香港4000亿元人民币、新加坡3600亿元人民币和韩国3000亿元人民币。显然,台湾与新加坡争夺第二大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的野心初现端倪,而首要的,台湾必须有一定规模的人民币资金池。
再看新加坡。今年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授权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担任新加坡人民币清算行,这是中国央行首次在中国以外的国家选定人民币清算行。新加坡的离岸人民币业务,首先可以得到这一区域与中国之间日益强劲并持续增长的贸易流动的支撑。数据显示,2012年中新双边贸易总额达1040亿新元(约835亿美元),中国已成为新加坡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2012年突破4000亿美元,而新加坡对东盟国家也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的很多大型企业把财务、运营中心设在新加坡,这些企业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贸易、投资联系。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民币流入东南亚,新加坡可以起到人民币流动的“枢纽”作用。新加坡如果成为人民币的离岸中心,对促进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的使用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人民币国际化的一大关键,是海外企业和民众愿不愿意接受人民币,接受程度如何。目前来看,和欧美相比,新加坡和东南亚国家的企业、民众接受人民币的程度更高一些,且因文化、语言等因素,对中国和人民币更了解。东南亚很多企业也由华人创办,和中国合作很便捷。华人占70%的新加坡对中华文化更不陌生,随着中新交流进一步扩大,普通居民以及东南亚华侨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也大幅上升。而随着人民币回流机制的建立,东南亚很多企业到中国投资肯定会通过大型银行,而新加坡银行可以提供这个重要渠道。
人民币结算的跨境贸易量虽然增长很快,但其中很多是由中国的相关企业完成的,如何推动非中资企业使用人民币是中国的另一大挑战,而新加坡恰恰可以成为东西方之间的“桥梁”。新加坡正利用13%左右的人口为穆斯林这一优势,积极打造伊斯兰金融中心,吸引中东资金。按照新加坡金融业人士的设想,人民币选择新加坡“落脚”、走向东南亚,下一步就可以考虑走向中东和北非地区。新加坡的目标,不仅是在中国与中东北非国家之间搭起一座人民币结算的桥梁,其最终目标是借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力,在新加坡这一“弹丸之地”建立又一个连结亚太与中东、非洲和欧洲的枢纽。
要想真正让人民币成为国际性货币,除了加大在贸易结算中的使用比例,还需要将人民币升级到金融资产交易和结算货币,新加坡有这个优势。新加坡还是全球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仅次于东京的亚洲第二大外汇交易中心,经济、法律和监管等软硬件环境较好,金融体系稳健高效,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金融管理和运作经验。新加坡还是亚洲石油和大宗商品的主要交易市场。拥有人民币清算行后,有利于扩大新加坡本地的人民币资金池,创造更多的人民币投资、融资乃至衍生产品,更积极地与香港展开竞争。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为新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充当试点,相信人民币将在区域和国际上扮演更大角色、对地区和全球金融市场将发挥重大影响---新加坡政府态度很坚决,也绝对有这个条件成为人民币的亚太中心。
除了香港、台湾和新加坡,下一个争取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就是伦敦、巴黎和悉尼,以及东京和迪拜等。汇丰预测,大约2万亿美元的贸易额或中国年度贸易总额的30%将以人民币结算。其中,到2014年全球人民币支付中的欧洲份额将增加1倍,达到14%,其中蕴含的经济利益可见一斑。届时人民币也将成为全球三大贸易结算货币之一。而伦敦是全球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金融中心之一,因为时区差异可与香港市场形成互补,还凭借其与香港的传统联系,通过香港的平台进行离岸人民币支付交易的结算,寻找自己的机会,这也引发新加坡的危机感。不过,伦敦还面临来自英吉利海峡对岸的挑战,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也期待着培育人民币离岸市场。另外,澳大利亚总理也将于本周末访问中国之际,与中国讨论澳元与人民币直接兑换的相关事宜,并暗露出争取悉尼成为下一个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野心。
当然,人民币国际化这么大一块蛋糕,不大可能只由单个地区或金融中心“吃独食”。人民币离岸中心的争夺,人民币海外资金池的积累和分散,也能避免离岸人民币资金过度集中在香港、对香港自身金融体系形成的资产泡沫和通胀等压力。各离岸中心的竞争,还会推动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开发和建设,推动人民币不仅成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更成为投资和交易的结算货币、甚至储备货币,让人民币真正成为“国际货币”。各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差别定位、优势互补,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健康、良性、积极稳妥发展。此外,人民币国际化这一长期过程,也将推动中国与相关地区和国家的贸易、投资和金融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实现良性循环;同时逐步削弱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改变全球贸易和金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