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极似80年代初美国
中信建投今日发布研报称,十八大之后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与李克强总理最近在多个场合阐述的经济施政方针和上个世纪八十年的里根经济学的主张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中信建投认为中国当下的宏观经济管理特征与里根经济学的相似不是巧合,而是客观的形势与追求的发展目标所迫的结果。
中信建投今日发布研报称,十八大之后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与李克强总理最近在多个场合阐述的经济施政方针和上个世纪八十年的里根经济学的主张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认为这种政策主张的相似性不是历史瞬间的简单巧合,而是两个时期两国宏观经济背景的相似性所决定的。
报告中写到,现有中国经济版本的特点大致有:规模巨大、增速可观、投资拉动、损耗高、低附加值产值大等等。升级版是在现有版本基础上的升级,应该是具有更高质量与效益,更具可持续性,使人民享受更多增长成果的增长。
中信建投指出,升级版的中国经济不再是规模的简单扩张,更主要的是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微观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升级,显然这方面仅靠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需求管理的调控模式所作不到的,过去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成绩与瑕疵也对此作了有力的诠释。
联系正在试点并快速推进的营改增改革;广义货币预期增长目标从2011年的16%到2012年14%,再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目标拟定为13%左右”,中央对M2预期增长目标出现了逐年回落,中国政府宏观调控的方式和当年美国的里根经济学的相似性越来越高。
中信建投认为,尽管中国经济的近况还远没有达到美国当年的那种困难程度,但是从发展方向上看相似之处却也越来越发的明显。
首先,就宏观政策而言,多年来为了实现“保八”的目标,不断地寄出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利器,通过大规模的“铁、公、机”等基础设施建设来挽救增速回落的经济,“四万亿”刺激计划更是把这一需求管理模式演绎到了极致。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通过大量发行货币来刺激经济增长,导致货币大量超发,资产价格(房地产)持续膨胀。近10年来中国的M2增长率平均值高于GDP 达7.5个百分点,M2/GDP 一直维持在150%~160%之间,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
其次,就政府对经济管理活动参与的深度与方式而言,近10年来,中国经济的垄断程度越来越高,“国进民退”现象十分严重,政府对企业的微观干预越来越多,企业活力在明显减退。对于政府管制对经济活力的严重制约,李克强总理在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就已经就有表示。
第三,虽然民生建设和当时的美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是政府部门的铺张浪费和低效率却比当时的美国要严重得多。虽然普通民众的民生福利还有很多方面有待提升、完善,但是企业和居民的税负负担确实已经不轻,有调查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的高税负国家。
第四,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萎缩和中国工业体系的日渐完备,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在不断地减弱,经济增长中枢下移已成为经济学界的共识。而劳动力价格的快速上升和资源价格改革将带来的成本上升也进一步推升中国的通胀中枢。所以就经济的内生增长潜力而言,当下的中国面临着亚“滞胀”的挑战。
因此,中信建投认为中国当下的宏观经济管理特征与里根经济学的相似不是巧合,而是客观的形势与追求的发展目标所迫的结果。随着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工程在当前客观基础上的不断推进,未来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当年的“里根经济学”的相似性会越来越多。因为简单的凯恩斯式的需求管理很难实现中国经济的升级,现实的挑战将会迫使我们不得不去探索从供给的角度去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