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成增收亮点 监管加码后如何延续增长
随着11家上市银行年报公布,银行盈利放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往年引以为傲的中间业务也遭遇了“滑铁卢”。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末,农行非保本理财业务占比达60%以上,而中信银行“非标”业务1515亿元占整个理财产品的64%。
随着11家上市银行年报公布,银行盈利放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往年引以为傲的中间业务也遭遇了“滑铁卢”。不过,2012年不少银行的理财业务却成为增收亮点。但随着监管加码,不少人担心,去年势头高涨的理财业务还能否一路高歌猛进。
中间业务下滑 理财增长迅猛
近年来,中间业务常以30%左右的增速为银行业绩带来亮色。不过,去年包括大行在内的多家银行中间业务增速遭遇“滑铁卢”。
年报显示,去年四大行的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增幅下滑至个位数,其中工行同比仅增长4.4%,较2011年39.4%的增幅差距不言而喻;而农行的增速更是较2011年下降40.1个百分点,降幅最大。
与此同时,一直以创新、活力著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幅更是下滑明显。年报显示,平安银行增速下滑最快为75.1个百分点,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和中信银行分别下滑了46.28、35.67和28.29个百分点。
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表示,去年治理银行乱收费等一系列政策监管措施对银行中间业务影响不小。“但去年理财业务发展保持平稳,为银行增收出力不小。”
年报显示,光大银行2012年理财服务手续费收入同比增加5.54亿元,增长55.79%,对全年手续费收入的贡献度占比超过15%;平安银行2012年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达6.54亿元,同比增长130.28%。
光大银行零售业务部总经理张旭阳表示,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的背景下,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间竞争的一大“利器”,自然不敢放松。
理财风险浮出水面 监管施力治顽疾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银行业理财产品余额已突破7万亿元,较2011年末的4.58万亿元大幅增长。迅速膨胀的理财市场加快了银行金融创新的脚步,也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2012年,常被诟病的理财产品“资金池”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部分银行员工私售理财产品,个别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巨亏,接连曝光的风险已经获得监管层重视。自2012年7月,银监会已着手清理理财产品,对新发行的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实行单独核算。
尽管多家银行高层在2012年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政策收紧对理财业务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也表示出了对理财风险的担忧。建行表示,2012年该行根据审慎原则对理财风险计提了亿元准备金,并将理财作为类授信纳入信贷风险管理。
日前,银监会发文,再次重拳治理理财产品乱象,希望通过控制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总额,对“资金池”运作模式下的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加强管理。
“监管层此举并非叫停银行理财业务,而是采取"先规范再发展"的方式为银行理财业务健康发展铺平道路。”中信银行副行长张强表示,理财产品仍将是推动银行创新、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
理财增长最终要靠质量
“目前,超过监管要求的"非标"理财业务总量并不多,对银行整体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和资本计提等影响不大。”赵庆明说,但这类产品往往是获得高收益的主要来源,因此短期内仍将对银行理财收益有所影响。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末,农行非保本理财业务占比达60%以上,而中信银行“非标”业务1515亿元占整个理财产品的64%。
民生证券最新研究报告认为,新规意在引导理财业务合理增长。短期内,可能对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产生影响,但长期来看,银行可通过管理改进、产品创新、做大理财、调整结构等方式对冲。
“银行理财产品是否会出问题,不在于期限错配,而是取决于投向标物的质量。”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银行应坚持低风险、稳健型的投资风格,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
此前,不少理财顾客购买理财产品时,常会遇到理财经理也说不清“钱到底投到哪里去”的情况,往往在得到“过往产品都实现了预期收益”的介绍后,就放心地将钱交给了银行。
“此次理财新规强调了理财的资金来源与运用对应,甚至要求每款理财产品需要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加强了信息透明度,有利于实现"卖者有责,买者自负"。”赵庆明说。吴雨、陈雯瑾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