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监测 应对跨境资本流动冲击挑战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稳步推进,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不断扩大,我国已成为高度开放的经济体。与此同时,稳步、主动地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进程,降低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稳步推进,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不断扩大,我国已成为高度开放的经济体。受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影响,我国本外币跨境资本流动呈现出新的特点,也面临着新的风险。2013年,对于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仍需高度重视。
为什么会出现大规模的资本跨境流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新兴市场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利差扩大、国际产出对资金流动的双重效应、风险传染效应、避险和逐利本能、新兴经济体金融环境深化、汇率预期变化等因素都有可能推动资本的跨境流动。对于我国来说,“热钱”跨境进出与人民币汇率预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对外贸易、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债务等都是国际资本跨境进出以寻找最大收益的常见渠道。
来自申银万国证券的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处在低位运行,为确保经济复苏,自去年9月以来,美联储、日本央行、欧央行相继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全球金融局势逐步企稳,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增大了资金流入新兴市场的动力。该分析人士进一步预测,发达经济体长期实施低利率,与新兴经济体间实际利率不断扩大,无风险收益促使资金跨境流动,这将导致新兴经济体货币升值预期增强,加剧投机性资金的流入。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3年支持跨境资本持续流入中国的基本面因素依然存在:首先,在全球流动性宽裕、国内经济企稳的宏观背景下,国内市场前景广阔,有望继续吸引国际长期资本流入;其次,我国金融市场迅速走向成熟,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中长期升值预期仍未改变,为资本流入提供了较大动力。总之,我国跨境资金净流入规模反弹和双向变动的内外部因素依然存在,有效管理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宗良建议,加快建立健全可持续的国际收支平衡体制机制,构筑防范跨境资金流动冲击的有效防线。
今年全球流动性宽松的国际环境无疑对我国资本流动的管理提出了巨大挑战。央行副行长易纲在“两会”期间就“货币政策与金融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我们密切关注着各主要国家,特别是储备货币发行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分析过程中,我国非常注重分析这些量化宽松政策的外溢影响及其对全球金融市场和资本流动的影响。希望各国严格恪守G20达成的共识,避免QE外溢效应和对整个全球金融市场以及资本流动的冲击。同时,我们在考虑自己政策的时候,也要考虑到上述因素,在我国政策的考量中予以稳妥应对。
对此,业内专家分析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加快“调结构、扩内需、减顺差、促平衡”,夯实抵御跨境资金流动冲击的经济基础。下一阶段,应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状况,构建防范跨境资本流动冲击的体制机制,完善应对跨境资本双向流动的政策预案,着力构建防范跨境资本流动冲击的政策传导机制,保持对异常外汇资金的密切监测和高压态势,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培育外汇市场,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发展进程。
目前我国面对的主要风险是跨境资本大量流入的风险。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日前表示,坚决守住跨境资本流动的风险底线,下一步要继续坚持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双向监测,但现阶段要更侧重于对流入的监测。为此要进一步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管理应急预案,梳理跨境资金异常流动的渠道。同时,要注意提高政策和数据透明度。与此同时要引导市场主体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稳步推进人民币外汇金融产品创新,按照均衡管理思路健全监测预警体系以及稳妥有序推进资本输出渠道多元化。
对我国来说,全球性货币贬值竞争将带来的外部输入性通胀,导致我国“稳增长、控通胀”等多重政策目标实现难度加大,使货币政策陷入两难困境。未来我国的调控政策要更加及时、审慎、细致,更加具有前瞻性、准确性和灵活性,尽可能使用数量手段对冲流动性,避免本国货币过快升值。要始终对抑制通胀和房地产泡沫采取高压态势,防止通胀水平和房地产价格的借机反弹。与此同时,稳步、主动地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进程,降低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