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瞄上上市公司
银行理财产品不仅仅面向个人客户发行,嗅觉敏锐的商业银行注意到,公司客户对理财产品也越来越青睐,上市公司尤其热衷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平安银行的研究报告认为,去年底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或是诱因。
晨报记者 刘志飞(理财主笔)
银行理财产品不仅仅面向个人客户发行,嗅觉敏锐的商业银行注意到,公司客户对理财产品也越来越青睐,上市公司尤其热衷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统计显示,截至3月15日,今年已有总计109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拟)使用闲置的自有或募集资金投资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公告,总计拟运用的投资额度达561.24亿元,接近去年全年。
1、季度抢购理财产品
上市公司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据平安银行(000001,股吧)金融市场产品部企划与研究团队统计,2010年仅有18家上市公司发布委托理财公告;2011年激增至85家公司和115条公告;2012年参与公司数量破百,发布公告数量高达300多条。其中除少量信托计划、基金外,绝大部分理财资金的投资标的为银行理财产品,今年前三个月更是呈爆发式增长。
平安银行的研究报告认为,去年底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或是诱因。《指引》放宽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使用范围。规定在保证安全和流动性的前提下,可进行现金管理。在此之前,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等均限于自有闲置资金,不涉及募集资金。
监管政策的放开,使得上市公司参与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的势头在2013年一开年就显得“来势汹汹”,而各家银行对这笔随之而来的庞大的对公存款,也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看重保本和流动性
统计显示,上市公司对理财产品的流动性和安全性都比较看重。从期限来看,上市公司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大部分在几天到一个月不等,超过半年的相对较少。从委托理财收益的确定方式看,主要分为保本固定收益和浮动收益两种,绝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在6%以下,个别公司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也可高达10%。超过78%的理财公告都要求产品须具备“保本”特性,或者即使产品本身是非保本类型,发行银行也针对该笔业务出具了保本承诺函。
股份制银行暂时领先
据统计,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共涉及23家发行银行,无论国有商行、全国性股份制商行,还是外资商行、城商行和农村商业银行,都积极参与到这笔庞大对公存款资源的争夺战中。
无论从理财产品被购买的次数,还是售卖产品的总金额来看,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目前在这场争夺战中都处于领先地位,金额占比和次数占比都超过了40%。五大国有银行和城商行以及农商行不相上下,外资商行的产品虽然被购买的次数最少,但单个产品涉及的投资金额最高。
平安银行研究报告认为,上市公司热衷理财产品为银行业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点。业界预测全年由于募集资金的加入,上市公司理财资金新增总投资规模将超过千亿元,并且由于大部分公司的投资额度都可以滚动使用,所选择的理财产品期限又多为3到6个月,购买理财产品的实际发生额可能远超1000亿元,预计2013年银行业将增加至少10亿元的手续费收入。
在结合银行自身的投资和资金管理能力的基础上,设计出满足上市公司资金管理和运用需求的产品,确定合理的收益率水平及期限结构,针对不同客户提供适合的服务,才是决定银行是否能在这块“蛋糕”中尽可能多地分得一块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