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力避为产能过剩“埋单”
在产能过剩治理过程中,商业银行要避免“一哄而上”,更要避免“一哄而下”。从根本上看,避免商业银行为产能过剩“埋单”,需要我国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根本转变。日前,无锡尚德发布公告称,因拖欠银行债务71亿元已陆续到期且无偿还能力,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裁定对无锡尚德实施破产重整。
在产能过剩治理过程中,商业银行要避免“一哄而上”,更要避免“一哄而下”。一方面,银行的退出会受到来自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各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不少效益相对较差的企业,由于现金流已很紧张,在各家银行缩减授信额度的情况下,银行如果硬性退出,将会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从根本上看,避免商业银行为产能过剩“埋单”,需要我国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根本转变。
记者周萃长期以来,商业银行试图摆脱产能过剩“被绑架者”与“受害者”的角色,但无锡尚德破产事件的爆发,让社会各界普遍担忧,在新一轮产能过剩危机中,银行业将不得不再次为过剩产能“埋单”。
日前,无锡尚德发布公告称,因拖欠银行债务71亿元已陆续到期且无偿还能力,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裁定对无锡尚德实施破产重整。
无锡尚德轰然倒塌,留给银行的是满目疮痍的账单。据了解,目前已经有8家中资银行和一家外资银行共同向尚德追债。可以预见,与尚德有债务牵连的银行其利益将或多或少受到损伤。
“对产能过剩行业进行治理,将不可避免地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随着国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过剩产能进行压缩,淘汰落后产能,一批项目将因此停工、一批企业将因此破产整合,从而使商业银行前期投入的信贷资金面临风险,银行债务可能‘悬空’。同时,商业银行也将因此失去一部分客户和市场。”某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业内专家认为,曾经风光一时的光伏行业巨头命悬一线,产能过剩是致使其深陷泥潭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根本上说,产能过剩是由当前的速度效益型经济发展模式决定的,但坦率地讲,产能过剩也与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益型的经营模式有关,当前做大存贷规模仍然是银行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各金融机构争相向垄断性行业、大企业、大项目大量放贷,其结果往往是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继续失衡。”上述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一位地方银行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表示,面对那些已经通过审批、地方政府支持的投资项目所提出的实实在在的资金需求,银行没有理由拒绝向其发放贷款。从单个地方来看,单个商业银行向当地某行业中的某个项目放贷是理性的、合理的,但从全国角度来看,各地汇总在一起可能就变成了在相同行业大量上项目、重复建设、商业银行群体向该行业过量放贷的集体不理性行为。
令人担忧的是,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还在保持高速增长。2012年1月至9月,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3.5万亿元,同比增长22.2%。在银行信贷仍是融资主渠道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如何避免成为新一轮产能过剩的“被绑架者”和“受害者”?
“我国产能过剩问题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显得更加突出,不仅使企业的经营效益出现大幅下降,也困扰着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如何认识产能过剩,如何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行业引发的信贷风险,支持经济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国银行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工商银行首席风险官魏国雄表示。
记者了解到,严控产能过剩行业风险是今年金融管理部门和各家金融机构风险防控的重点任务之一。银监会在年初召开的监管工作会议上即强调,产能过剩行业风险是今年需要重视的四大信用违约风险之一。日前也有消息称,银监会再次强调大型银行要特别关注与经济周期变化密切相关行业、产能过剩行业及五类重点企业的风险暴露。多家大型银行年初也公开表示,今年要继续加强钢贸、融资平台、房地产、船舶、光伏等重点领域风险管控,高度关注过剩产能化解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行业融资限额是对一个行业融资的最大风险承受额,是避免行业融资过度集中风险的重要举措。银行应设置行业的融资限额,防范行业集中度风险;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其他金融资产服务’创新的金融工具和组合方式,积极帮助企业形成更有效率的组织架构和生产经营规模,淘汰落后产能。”魏国雄建议。
“在产能过剩治理过程中,商业银行要避免‘一哄而上’,更要避免‘一哄而下’。一方面,银行的退出会受到来自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各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不少效益相对较差的企业,由于现金流已很紧张,在各家银行调低企业信用等级、缩减授信额度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如果硬性退出,将会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从根本上看,避免商业银行为产能过剩‘埋单’,需要我国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根本转变。”上述商业银行工作人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