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业信息技术短板急需补齐
众多期货业高管认为,目前期货业在信息技术方面还存在短板,期货公司想与其他金融机构甚至国外金融机构竞争,急需补齐在IT方面的短板。期货公司想扮演国家风险管理工具的角色,就要面临和国际金融机构竞争的局面,在最为关键的信息技术领域,期货公司急需增加投入并补齐短板。
证券时报记者 秦利
近期和期货公司高管交流,他们常会提及两件事:其一是业内正盛传的,某期货交易所负责信息技术的总工程师因存在经济问题被隔离审查;其二是一些金融机构不惜重金进军电商领域,大举招聘信息技术(IT)人员,利用新技术开辟新的营销渠道,对此期货公司是否应该借鉴。
这两件事情乍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关联,但之所以能引起期货高层们普遍关注,其背后隐藏的是期货业对信息技术的极度渴望。众多期货业高管认为,目前期货业在信息技术方面还存在短板,期货公司想与其他金融机构甚至国外金融机构竞争,急需补齐在IT方面的短板。
目前国内期货公司在信息技术方面还与国际市场有很大差距。首先是员工数量方面的差距。数据显示,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CME)员工总数为2500名,而与IT岗位相关的员工数有1800人,占比达到了72%;高盛集团IT工作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为26.7%;韩国期货公司IT人员占比约在40%~50%。反观国内,较大的期货公司IT人数通常在30~40人,占比在10%左右。美国专注于网上交易的知名券商盈透公司董事长曾笑称自己就是个高级程序员,而国内真正懂信息技术的高管并不多。
其次,在投入方面期货业也存在很大差距。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目前160多家期货公司每年信息技术投入为10亿元人民币,而仅中国平安一家公司2009年在IT技术方面的投入就超过了2亿元,证券公司每年在这方面的总投入达到了50亿~60亿元。
再次,在信息安全方面,国内期货业也急需改善。媒体上时常曝出一些期货公司因为技术故障导致客户无法下单而遭投诉的新闻,近期又有外国财经媒体报道某期货交易所总工程师因为涉嫌受贿被隔离审查的消息,这些都加剧了期货投资者对期货信息系统安全的担忧。
去年底,监管层在谈及对期货及相关衍生品的认识时,将其视为“国家风险管理的一个基础工具”,并以“必不可少、十分重要、不可替代”来描述其重要地位。中国作为世界上的商品消费大国,要在世界上给出中国定价,必须要有一个发达的期货和衍生品市场,这已经成为期货业界共识。
期货公司想扮演国家风险管理工具的角色,就要面临和国际金融机构竞争的局面,在最为关键的信息技术领域,期货公司急需增加投入并补齐短板。
期货公司如何才能弥补IT短板?从国际期货市场来看,目前已经形成两大门槛,除清算门槛外,IT技术门槛也难以跨越。而国内期货公司想弥补IT短板,参与国际竞争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对于单个期货公司来说,这笔庞大的开支无疑难以负担,期货公司期待期货交易所能承担更多责任。四家期货交易所旗下的信息技术公司,应该从维护国家经济信息安全的高度出发,帮助期货公司早日完成信息技术的升级。
其次,期货公司在IT部门定位上应该打破后台部门的概念,应将IT部门推向前台,密切和各个业务链条合作,以IT技术推进业务创新。国内目前将IT技术与金融产品服务结合较好的是中国平安,早在2008年该公司就将IT部门单独进行公司化运作,IT公司成为了促进各项业务创新的发动机。
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打造中国价格体系,期货公司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这种情况下,补上IT短板是期货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