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金融组阁后须有“大金融”治理框架

2013-03-22 10:30314

改革是与危机在赛跑,对于新一任金融监管当局而言,建立中国大金融治理和风险监管体系,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已经刻不容缓。改革是与危机在赛跑,对于新一任金融监管当局而言,建立中国大金融治理和风险监管体系,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已经刻不容缓。

  头条评论

  新一届政府正在开启新一轮改革的大幕。毋庸置疑,相比其他领域的改革,中国金融改革正在提速,而且也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然而,面对着越来越复杂的金融结构和金融环境,中国亟待突破既有的思路,新一届金融组阁后,中国更须有“大金融”的治理框架。

  改革是与危机在赛跑,对于新一任金融监管当局而言,建立中国大金融治理和风险监管体系,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已经刻不容缓。

  央行在金融体系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从央行自身职能看有三大职能,即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其中,发行的银行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于垄断发行货币的特权,成为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银行的银行即指向银行提供服务,包括集中存款准备金、对银行融通资金、组织银行间的清算以及主持各外汇银行的外汇头寸抛补业务等;政府的银行即为政府提供服务、代理政府金融事务、代表国家从事金融活动等。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央行将更多地承担金融监管和金融调控的职责。如何完善统计口径,更全面地反映货币的创造,如何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以解决机制不完善所带来的信号传导不畅的问题,如何有效监控影子银行风险,建立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等,都需要货币当局有大金融的思路。

  中国的金融结构已经不再是几十年前的金融结构。随着全球金融结构演变,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出现,给传统货币创造带来非常大的挑战。在过去20年里,银行业、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金融资产呈数倍地增长。目前M 0占全球G D P的比重为10%左右,占全球流动性的比重只有1%;M 2占全球G D P的比重为122%,占全球流动性的比重只有11%;证券化债务占全球G D P的比重为142%,占全球流动性的比重只有13%;金融衍生产品占全球G D P的比重为802%,提供了全球75%的流动性 全球形成了“流动性倒金字塔”。

  未来五年内,中国最大的金融风险很可能来自于“影子银行体系”。数据显示,中国“影子银行”融资规模总计约为人民币20万亿元,相当于目前中资银行放贷市场规模的三分之一。一旦出现局部违约或资金链断裂,势必冲击整个金融体系。目前,中国金融体系仍然以银行为主导,金融市场在资金配置过程中处于从属和次要的地位,但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壮大,金融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比二十世纪90年代初和目前的国内金融资产结构,可以发现流通中现金相对于经济基础的比率在减少,而金融债券、政府债券、股票等占总金融资产的比率都有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深化”、“金融脱媒”以及“金融资产替代”的发展,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规模迅速膨胀(目前尚无准确估算,还是一笔“糊涂账”)。尽管影子银行部分满足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但影子银行创造的流动性并非中央银行所能直接控制,并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事实上,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躁动与中国金融转型相伴而生,中国要约束“影子银行”的过度发展,也要正确处理正规金融体系和“影子银行”体系的关系。

  此外,“货币”与“财政”的关系也亟待厘清。当前中国的“货币”与“财政”关系变得越来越模糊:一方面货币过多承担“准财政”职能,“低政府债务、高货币信贷”即是突出表现,国有银行改革、持有外汇资产并由此承担冲销成本、通过票据置换和购买资产管理公司债券并承担银行体系坏账,不仅恶化了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也大大限制了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另一方面,财政也过多承担“准货币”职能,中国从1994年首次公布货币统计口径开始,政府部门一直没有作为货币持有者进行统计,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商业银行的财政存款并没有纳入到货币统计口径中。2010年末,财政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为24277.32亿元,占M 2的比例达到3.3%。财政存款规模较大,并且随着政府收支的变化而波动,对货币供给的冲击不容忽视。在货币调控和金融调控中必须约束这类货币的超发。

  大金融必须有大监管。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实行数量型和价格型相结合的金融宏观调控模式,中央银行既重视利率等价格型指标变化,也重视货币信贷增长状况,并运用信贷政策、差别准备金、调整按揭成数等手段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注重通过窗口指导等方式加强风险提示,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相比越来越大的“敞口风险”而言,仍旧缺乏比较系统的金融监管框架,未来加快构筑金融风险的“防火墙”。

  未来中国金融监管当局需要从宏观审慎监管的角度,将银行系统的风险与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微观治理以及金融安全网构筑等方面综合起来考虑,建立新型监管框架,切实提高防范和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要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强化央行与各专业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合作,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三大宏观调控部门之一,应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中发挥主导作用,着眼于整个金融领域,负责监管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特别是跨市场、跨行业的风险。

  改革是与危机在赛跑,对于新一任金融监管当局而言,建立中国大金融治理和风险监管体系,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已经刻不容缓。

  张茉楠(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何平:存款保险制度与金融安全网

2019-02-25 11:45
632

西农东鉴之二——世说中国农业金融安全网

2014-01-02 13:57
782

共同构建全球金融安全网

2013-09-17 10:48
1078

亚洲谋划构建区域金融安全网

2013-09-05 11:48
1238

日媒:日本向东南亚扩展“金融安全网”

2013-07-26 14:23
833

金砖国家要沟通合作 加快金融安全网建设

2013-06-26 17:14
864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