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稳健基调下频显紧缩意图
随着2月份多数大中城市新房均价上涨,加之此前2月份CPI同比上涨3.2%创10个月新高,市场担忧央行的货币政策或开始收紧。对今年通胀目标的设定,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指出:“当前通货膨胀率设定合理,但物价上涨核心不在于通货膨胀,其核心在于核心物价的上涨,也即核心通胀率。
随着2月份多数大中城市新房均价上涨,加之此前2月份CPI同比上涨3.2%创10个月新高,市场担忧央行的货币政策或开始收紧。
春节后央行于公开市场连续进行资金回笼操作,市场资金面由极度宽松转向紧张,引发了市场对央行货币政策出现拐点的猜测。在准备金补缴以及月末等制约因素消失后,虽然央行依然延续正回购操作,但货币市场利率重新回落,7天回购利率重回3%以下。
这一资金利率水平低于央行调控目标,主要原因在于:伴随国内经济的逐步企稳,央行的核心调控目标开始由稳增长转向控通胀;近期房价等资产价格快速上涨也使得央行有意收缩过于宽松的货币供应;今年以来外汇占款的超预期增长客观上要求央行增加资金回笼力度。
那么,2013年,货币政策应该如何转向?从国际国内环境看,短期的流动性收紧和政策微调并不改货币政策总体稳健的主基调。
警惕通胀
2月份CPI增速再一次达到了3.2%,呈现出反弹的迹象,考虑到从去年底以来流动性的宽松态势和央行巨大的货币存量,业界无不警惕随时复发的通胀风险。
对此,央行行长周小川认为,关注CPI数据除了同比以外,还要注意观察环比变化,同比的物价会受到去年基数的影响,去年的基数如果不平稳,今年这个数字的变化就会比较大。“特别是去年春节是在1月份,今年春节是在2月份,这都对基数会产生一定影响。”他说。
对今年通胀目标的设定,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指出:“当前通货膨胀率设定合理,但物价上涨核心不在于通货膨胀,其核心在于核心物价的上涨,也即核心通胀率。”
事实上,如果剔除农产品与石油价格上涨因素,实际物价上涨幅度有限。而当前,促使农产品等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因素在于成本的上升。因此,相比货币因素,成本因素对当前通货膨胀具有更大的影响。
也有分析认为,从目前的形势看,农副产品方面的价格压力将是今年通胀面临的首要压力。现在是农业转型期,农副产品价格调整的势头还没有结束。其次就是劳动力成本。另外就是资源价格的上涨。这些因素将成为今年控制通胀必须面对的压力。
M2的质疑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我国M2规模已达99.86万亿元,业界普遍对于消化这一存量引起的通胀风险十分警惕。
对此,周小川解释,“GDP要增长,生产要增加,就业的工人要增加,工资要增加,所有这些都需要有货币去支持,但是货币数量过大就会导致通货膨胀,货币支持的量要是小了就会抑制经济的正常增长。”
今年M2目标为13%,但考虑到今年经济增长势头较去年更为强劲。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钱颖一认为央行要实现既定目标,会有较大压力。不过,央行在过去一年频频使用公开市场操作以调节流动性的做法,给市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钱颖一表示,比之令市场惊恐的调息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央票回购及逆回购在调节货币流动性、控制通胀方面更为温和、慎重而且灵活。从过去一年控制通胀的成绩看,公开市场操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考虑到今年GDP、M2与CPI三者既定的目标,不排除央行会重启价格工具(比如加息)来调节货币流动性,不排除会比较早地出台一些避免通胀大起大落的措施。
政策如何转向
从国际、国内环境看,短期的流动性收紧和政策微调并不改货币政策总体稳健的主基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货币政策主基调不变,这是内外复杂环境所决定的。
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外汇占款实现6000多亿元的增长,创出历史最高纪录,导致年初市场流动性呈现过度宽松状态,外汇占款增量回升降低了准备金率下调的必要性,从二季度开始,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逐渐增多,准备金率下调的可能性较小。在贷款利率已趋于下行、物价重新上行的复杂格局下,出于对中外利差过大加剧资本流入的担心,央行不大会轻易动用利率杠杆。
有分析认为,上半年从形势上看,降准的可能性很小,降低利息的可能性还有。降准是释放货币的流动性,会给通胀带来压力,降息则是刺激了货币的需求,同时也降低了投资成本,有利于投资。(记者郭钇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