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神秘的私人银行圣地 保密制度备受挑战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陈秧秧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内瓦作为“国际离岸金融中心”,在国际金融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史蒂夫·伯纳德则表示,苏黎世是比日内瓦更大的金融中心,在保险业、再保险业中表现突出,而日内瓦则国际化程度更高,是私人银行业、商品贸易金融服务业的国际典范。
“银行家都太谨慎了,几乎从来不跟媒体接触。”当《国际金融报》记者试图让瑞士日内瓦官员推荐几位银行家谈谈当地金融业时,对方有些为难。
要从瑞士日内瓦的官员和银行家口中套出一点信息,真是太难了。这是记者数天越洋电话采访时的最大感受。日内瓦太保守了,保密制度太严格了。但这也或许是私人银行扎堆于此的原因。曾有外国银行家笑称,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持续多年最难取得进展的就是调查日内瓦金融机构的运营情况。
国际评级机构 Z/Yen Group 2012年公布的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中,日内瓦名列第九,次于东京、芝加哥,而上海排名第十九位。可以说,在全球金融中心的队列中,日内瓦是朵“奇葩”,包括美国政府、欧洲许多国家的政府,甚至世界经济贸易合作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在内的各界,多年来都不停向瑞士政府施压,逼迫其公开更多信息,而这个拥有500年历史的小城,却以其低调、严谨、值得信任等金字招牌,坚持自己特色,吸引着全球顶尖富豪和各界名流的争先“托付”。
金融篇
金融与贸易比翼双飞
与伦敦、纽约等金融中心相比,日内瓦的风格更像“小家碧玉”、“小桥流水”,但丝毫掩盖不住其在世界金融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日内瓦是全球私人银行业之都,是不计其数专注为超级富豪服务的本土及外国银行的总部所在地。
私人银行业“典范”
尽管瑞士最重要的两家银行——瑞银集团和瑞士信贷的总部位于苏黎世,但日内瓦以其全球性氛围,以及与阿拉伯世界强大的联结,成为一个领先的私人银行业中心。特别是对于那些渴望在瑞士建立财富管理桥头堡的外国银行来说,这是个理想的“天堂”。
但由于瑞士几百年以来举世闻名的保密制度,连银行工作人员之间都不会交流所管理资产的相关情况,外人更无从得知其中的具体数目和来源。
所幸的是,凭借多年银行业的经验,日内瓦金融中心总理事长史蒂夫·伯纳德(Steve Bernard)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全球约27%的跨境储蓄私人资产由瑞士管理,而瑞士全国所管理的全球跨境储蓄私人财产中,至少1/3由日内瓦掌管,即全球至少10%的跨境私人财富被托付给日内瓦。
据计算,日内瓦管理资产的这一数目约等于2012年中国GDP的1/10,即5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日内瓦全市银行业只有约2万名工作人员(根据日内瓦金融中心统计数据),若按平均数算来,日内瓦每个银行工作人员管理的私人资产达2.5亿元,而这仅仅是跨境储蓄的私人资产管理服务,还不包括其他私人服务、全球商品贸易金融服务及其他业务。
国际离岸金融中心
据上海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介绍,18世纪的欧洲革命风暴后,日内瓦成为了绝对的金融避风港。1934年,瑞士国会通过了银行保密法,这使得瑞士对于银行客户资料的保密有了法律依据,瑞士良好的银行保密制度吸引了很多投资者来到这里。随后,日内瓦的私人银行逐步开始走向专业的高端资产管理,成为世界资产管理中心。
“日内瓦是国际资产管理业的发源地、现代中心。”陆红军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日内瓦直接或间接管理着瑞士3万亿美元资产中的40%,从而使日内瓦成为世界资产管理中心。现在日内瓦的创新性在全球综合创新指数(GSII)中排名第三。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陈秧秧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内瓦作为“国际离岸金融中心”,在国际金融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截至2005年,日内瓦管理的资金,至少50%都属于离岸金融业务。其中,私人银行业务在整个离岸金融业务中所占的比例至少是60%。”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在我眼里,日内瓦是个极具特色的金融中心,与伦敦、纽约等综合性金融中心有着明显区别。其次,它的小国模式非常突出,金融业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支柱性、主导型地位。再者,因为日内瓦几个世纪以来的谨慎作风,它不追求创新、不追求利益,而是求稳、求精、安全、诚信、严谨。”
全球商品贸易中心
如果仅仅把日内瓦作为各种国际组织的总部、全球私人银行业的中心,我们将失去对日内瓦更重要、更深入的认识,它还有重要的另一面——全球商品贸易中心。
“也许大家都知道日内瓦以私人银行业闻名全球,不过你知道俄罗斯的出口石油业务中,3/4的贸易金融服务都由日内瓦操作完成吗?在全球的商品贸易金融服务(CTF)中,日内瓦同样以其专业性,扮演着重要角色。”史蒂夫·伯纳德介绍。
史蒂夫称:“CTF是日内瓦经济支柱中的第二条腿,日内瓦不仅仅依靠私人银行这一条腿走路。”
通过研究日内瓦贸易与海运联合会2012年的统计报告,记者发现,全球1/3的石油及衍生品贸易、全球22%的海运贸易都由日内瓦操作,日内瓦在粮食、糖类、棉花、油籽的全球贸易金融领域同样占据欧洲乃至全球的顶尖地位。
特色篇
国际化与家族式特色显著
据史蒂夫·伯纳德介绍,日内瓦是高度国际化的金融中心。例如,日内瓦总共有130家银行,其中2/3是外资银行,在总共2万名银行从业人员中,超过一半为外资银行服务。有人戏称“日内瓦不属于瑞士”。
家族式管理
除了联合国的总部在美国外,全球几乎所有国际组织的总部都设在日内瓦,这其中包括了大名鼎鼎的对冲基金。瑞士也是风险资本家和私人股本专家的重要目的地,特别是在制药、医疗技术和生命科学等专业领域。
日内瓦还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高度国际化的人口组成,而且瑞士各州愿意向富有的外国人提供一次性税收减免。这也是日内瓦湖及其周边地区会成为许多外国运动明星、演艺人士和亿万富翁首选的原因。
除了国际化,家族式是日内瓦最明显的特征。在日内瓦,做生意、与人合作,从来不是用一两年来衡量的,而是用多少代人来计算。常见的情况是,某个客户经理同时服务多个家族,而这位客户经理自己的家族就世代为多个家族提供资产管理服务。简而言之,客户经理与客户之间,是世代合作的关系,常常延续数代人。
对于日内瓦为何能成为全球私人银行业之都,史蒂夫·伯纳德认为主要有三大原因:第一,服务范围广。日内瓦私人银行家服务的对象非常广泛,上至各国国王,下至普通商务人士,近至市内家庭个人,远至地球另一端,只要客户提出需求,就不存偏见,尽心服务。第二,量身定做。拥有世代合作的优良传统,为每位客户量身定制,制定并执行合适的资产管理方案,并随时作出调整。第三,质量至上,声誉为王。客户经理严守最严格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水准,不断更新和改善知识结构,始终保证最新最及时的服务。
保持严谨态度
根据国内学者研究,日内瓦银行家们基本都是勤奋工作、埋头苦干、不尚空谈。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富而不露、富而不奢、富而不骄。虽然家财万贯,数以亿计,却从不显山露水。
几天采访下来,记者也体会到了日内瓦人闻名已久的严谨、平和。每次谈到日内瓦与其他城市的区别,他们都非常谦虚,都对其他城市的建设表达出崇敬,在大篇幅地夸赞其他城市之后,末尾才加上一两句对日内瓦的简单总结。几乎每个判断性的语句,史蒂夫·伯纳德都会用具体数据来表达,并严格指出数据来源。
史蒂夫·伯纳德表示,为了减少语言间翻译可能造成的失真,最好做成中英对照的书面稿,他来负责审阅。在记者写完稿件后,史蒂夫·伯纳德用周末的时间,半夜里亲自审阅,一字一句地修订,而不是由部下代劳。他坦言自己经常工作到很晚,但即使是如此繁忙的工作,几天采访下来,却从未见他显露出任何的急躁不安。对事严谨、仔细,但对人却热情洋溢,非常幽默风趣,更难得是对人的体贴周到。
日内瓦非常明白自己的特点,并且把自己的特点发挥得更有特色。史蒂夫·伯纳德坦言,日内瓦并不是如纽约、伦敦那样的综合性金融中心,日内瓦也并不会试图去模仿。
苏黎世与日内瓦同样作为国际私人银行业务的“领袖”,那么,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区别和联系?
对此,陆红军表示,从《2012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报告》来看,苏黎世和日内瓦在综合排名上分别位列第9位和第15位,整体来说苏黎世的金融中心综合实力更强。
史蒂夫·伯纳德则表示,苏黎世是比日内瓦更大的金融中心,在保险业、再保险业中表现突出,而日内瓦则国际化程度更高,是私人银行业、商品贸易金融服务业的国际典范。
挑战篇
保密制度备受挑战
谈到日内瓦的私人银行,最受世人关注的问题,便是它最引以为豪、却也招致最多挑战的保密制度。
几百年来,日内瓦始终客户至上,银行家们都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地管理着惊人数目的财富。“日内瓦是如此的忠诚于对客户的承诺,从1934年以来,就坚守保密制度,以致任何一个金融从业人员都将为客户保密奉为圣旨,只对客户负责。”史蒂夫·伯纳德说,“因为任何原因泄露客户信息,从业人员都将面临入狱重罚或者巨额罚款(最高5万法郎)。”
近年,不断有传言称,瑞士将迫于美国和欧洲其他政府的压力而放弃保密制度。对此,史蒂夫·伯纳德表示,“瑞士重视遵守国际公约,达到国际统一标准,努力提高透明性,因为我们不希望在我们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出现任何犯罪行为”,“加入OECD(经合组织)后,自2009年瑞士逐步开放与各国的信息交流”。但他同时强调,遵守国际公约,达到国际统一标准,并不意味着对保密制度的放弃,“我们坚决打击犯罪,特别是严格控制逃税,但这与继续严格保护客户的利益并不冲突。我们特别要防止非法调查,“外国政府必须向瑞士政府提供正式请求,并提供充分的证据和理由”。
当被问到与国际社会进行信息交流后,日内瓦的国际私人银行业务是否受到影响时,史蒂夫·伯纳德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日内瓦吸引客户的是全球第一的服务质量,日内瓦的私人银行服务始终是全球的典范。”
虽然拥有几百年的牢固根基,但日内瓦私人银行业与离岸财富管理仍然面临挑战。陈秧秧分析,一是避税价值削弱,瑞士在欧盟等国际组织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压力下,就相关优惠税务安排作出调整;二是税负优势下降,欧洲邻国调整税率,与瑞士的税率差距大为缩小,向瑞士输出私人财富的激励减弱;三是信息披露要求强化,瑞士已接受经合组织关于税务信息交换的规定,私人银行业的保密性质可能会被弱化;四是财富后代理财模式转变,新富阶层的财富积累方式、时间及投资偏好等与传统相异,或将减少利用瑞士为离岸存放地。
借鉴篇
“小国模式”不可复制
日内瓦金融中心常年保持对世界各主要金融中心的研究,但《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史蒂夫·伯纳德和日内瓦国际金融中心项目经理Cécile Lermarin,是否对上海金融业有所了解时,他们都礼貌地表示,目前还未开展对上海的研究,希望将来有机会进一步了解上海。
领域外业务一概不介入
日内瓦银行(BCGE)首席执行官Blaise O. Goetschin在对《国际金融报》谈到中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同质化问题时称,业务上的同质化是无法避免的,能够区分的是每家银行的投资理念和方向,例如BCGE在贸易金融业务上非常活沃,但对冲基金绝对不碰等。
如今中国私人银行业务也正蓬勃兴起,许多私人银行都通过派对、红酒会、高尔夫旅行等方式吸引高端客户。对此,Goetschin表示,他们完全没有类似服务。
“我们是非常严肃的金融服务者,我们只负责对客户进行理财和咨询,领域外的业务一概不介入。”Goetschin说,“我们对很多家族客户已经服务三代人了。”Goetschin表示,BCGE近两百年稳定的发展是由于其产品的透明度、投资责任感以及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
加速引进国外机构
陈秧秧表示,日内瓦主要的金融机构都以外资为主,中国要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必须加快速度、高比例地引进国外机构,并且注意这些机构的结构,包括国家、性质、各自比例、质量和地位等。例如,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务,是从2007年中国银行设立私人银行部才开始的,目前只有12家银行开设私人银行服务,无论从数量还是经验上都远远不够,“我们应该积极向日内瓦学习”。
“高净值人群是个非常大的市场。”陈秧秧称,引进国外机构,一是可以施加压力,刺激国内私人银行业的发展,提高服务和盈利水平;二是国外机构在中国设立私人银行,可以吸引中国高净值人群将资产留在国内。
低调稳健文化
谈到离岸金融中心,陈秧秧表示,根据其对国际离岸金融中心的研究,物理距离和政治环境是最核心的成功因素,例如东京和新加坡。研究表明,世界各主要离岸金融中心的资本,基本都来自本国附近。
陆红军则强调,根据上海国际金融学院的研究,财富管理中心可以分为高财富高管理的交易型和低财富高管理的交融型,前者以纽约、香港为代表,具有功能强、容量大、产品多、聚集高的特点,富裕人士往往是在此处进行瞬息万变的买卖交易,后者以日内瓦为代表,旅游环境独特、自然资源或服务资源独到,易于吸引富裕人士度假居住、并深思熟虑地进行人生重大财富决策。
“上海应该学习日内瓦的宜居旅游特色、低调稳健文化。”陆红军指出。
为实业发展服务
在孙立坚看来,中国金融中心建设必不可简单复制日内瓦的“小国模式”,更不能以金融业为主导产业,中国的金融业发展必须为实业发展服务。日内瓦充分利用了自己小国高度自由的优势,稳定、风险小,政府对金融业基本属于完全放开、不加管制的状态,并且有几百年的历史积淀,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的高度忠诚的客户,产品和服务覆盖全球。而目前中国市场若开放太快,必然对产业发展造成巨大冲击。中国必须以实业为支撑,特别要学习德国,让金融为实业服务。
孙立坚同时表示,当然,中国从日内瓦身上可以借鉴的也非常多。第一,日内瓦高度稳定的政治环境,作为几乎所有国际组织的总部,日内瓦是国际金融信息的核心,是信息最集中的平台。第二,日内瓦坚持把新事物做强、做精、做特色、做个性、做到不可取代,这种思路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第三,金融城的建设还需要良好的人才制度,为优秀的人才提供最佳的生活、工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