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撬不动二次反攻 四月行情或已有决断
而在经济弱复苏背景下,短期内市场或继续呈现结构性特征,更具说服力的3月经济数据将帮助市场选择方向。在经济弱复苏背景下,短期内市场呈现结构性行情仍是大概率事件,而更具说服力的3月经济数据将帮助市场选择方向。
热点栏目资金流向千股千评个股诊断最新评级模拟交易手机看股
□本报记者 曹阳
上周,沪深两市先抑后扬,沪综指连续三天考验2250点的支撑,特别是上周五,沪综指在最低探至2250点后一度在银行股的带动下发动反攻,奈何后继无力,指数冲高回落。有分析指出,上周五盘中的不时异动,或只是资金的一种自救行为,银行股强拉指数的行为并未获得资金的共鸣。而在沪综指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低于60日均线的情况下,60日均线已从支撑位转为压力位,未来沪综指下探年线寻求支撑的可能性较大。而在经济弱复苏背景下,短期内市场或继续呈现结构性特征,更具说服力的3月经济数据将帮助市场选择方向。
靠银行推不动“二次反攻”
上周沪综指累计下跌1.73%,周三沪综指便宣告跌破60日均线,由于60日均线决定了中期市场的多空格局,因此对多空双方而言,60日均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遗憾的是,在上周四和周五,沪综指收盘均未能收复60日均线。特别是上周五,多空双方在60日均线附近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沪综指一度盘中大涨逾40点,但收盘前指数冲高回落,最终沪综指仅上涨8.12点,在连续3个交易日收盘低于60日均线后,60日均线已被“有效”跌破。在政策面与基本面均相对真空的背景下,指数大概率将退守年线以寻求支撑。上周后两个交易日的超跌反弹,更多体现为下跌中继。
从具体盘面特征来看,上周五市场存在三个较为明显的特征:一是地产股“砸盘”,上周五中信地产指数下跌1.66%,在各行业指数中跌幅居首,成为拖累指数下行的“罪魁祸首”;二是银行股不时“护盘”,上周五指数一度加速反弹,龙头股民生银行(600016)、兴业银行(601166)、平安银行(000001)盘中均有明显异动,必须承认,银行股对大盘的影响还是“立竿见影”,午后银行股高位回落也直接导致了大盘的冲高回落;三是成长股热度依旧,各类题材股与医药股继续“吸睛”。
从上述细节可以看出,当前市场心态极为纠结。一方面,地产调控政策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广大A股投资者头上,压抑了投资者对地产相关板块的投资热情,这也就致使银行板块对整个市场的号召力显著下降。当平安银行与民生银行盘中涨幅接近或超过5%后,获利盘的抛压明显增强,市场又迅速转为弱势格局。但另一方面,当前的基本面情况理论上确实属于适宜出击的阶段。尽管多项数据显示经济复苏力度在降低,这其中不能排除春节错位的季节性干扰,毕竟当前经济并未出现复苏终止的迹象;即使是自然周期的经济复苏,也至少有三个季度以上,因此从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二季度,经济复苏的态势不会改变。而2月份通胀“超标”明显受到了春节因素的影响,预计3月份通胀将重回“2”时代,在此背景下,股票的投资价值仍然存在。因此投资者在TMT、医药等成长股驻足良久,期望收获超额收益。可以明确的一点是,在经过了反复的拉锯之后,市场对于银行股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市场的全面复苏需要新热点或者多个热点的集中爆发,如地产、煤炭、有色、机械制造等旗帜性板块的重新崛起,但短期内市场暂时缺乏这种催化剂。
短期调整仍未到位
从技术角度而言,当前市场的调整仍未到位。目前沪综指的60日均线在2294点附近,沪综指上周五本有机会收复60日均线,但午后的冲高回落,再度宣告了沪综指的由弱转强。理论上,连续三个交易日沪综指收盘低于60日均线,意味着60日均线已被有效跌破。在缺乏外力的刺激下,60日均线将由支撑位转为压力位,短期内空头将占据上风。下一个支撑点位在2250点整数关口附近,但其实际支撑作用有限,一旦本周沪综指收盘跌破2250点,那么最重要的支撑位——年线的得失将至关重要。
从沪综指日K线图来看,年线刚从下跌形态转为平缓,若后市沪综指在回踩年线后确认年线支撑的有效性,那么调整基本上可以宣告结束,而年线有望从平缓转头向上,并从中长线的角度予以多方支撑。此时前期获利了结的资金大概率将二次进场,进而推动指数重返“牛途”。反之,若沪综指有效跌破年线,即2220点附近,进而跌破2000点整数关口,那么沪综指“头肩顶”的形态则宣告确立,等待沪深两市的将是投资者最不愿看到的“二次探底”。
从基本面和政策面因素来看,上周末新一届决策层顺利实现交接,决策层务实求新、反腐倡廉、尊重市场等积极现象将对市场信心形成一定的提振,但仅靠“士气”的提振对A股而言,只是“治标”而不是“治本”,因此预计指数在短线冲高后又将陷入“观望期”。而基本面暂时看不到能够进一步印证经济复苏力度增强的数据,本周出炉的3月汇丰PMI初值或是一个观察窗口,但短期仍需偏谨慎。
中期反弹需回归基本面
短期的弱势调整并不意味着始于1949点反弹的彻底终结,因为支持本轮反弹的逻辑并未被破坏。一是经济的持续复苏还未出现结束的迹象,尽管力度稍弱,但不排除是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二是IPO尚未重启,管理层对股市的呵护之意一目了然。由于缺乏明确的观察窗口,投资者难以判断IPO重启的时点,因此随着时间的推进,投资者对IPO重启的担忧还是会与日俱增。不过管理层对股市呵护意图也较为明显,从扩大外部投资者进入A股的渠道到鼓励社保、养老金、公积金入市,可以认为,管理层对股市呵护所带来的提振效应与IPO可能重启带来的利空效应或大部分被对冲,这将对市场影响中性。
因此,真正影响股市运行的节奏或方向将来自于经济基本面的变化。从1-2月经济数据来看,经济复苏力度偏弱,这意味着市场并不具备持续上涨的条件;而复苏格局尚未打破,又铺就了市场回调的安全垫。在经济弱复苏背景下,短期内市场呈现结构性行情仍是大概率事件,而更具说服力的3月经济数据将帮助市场选择方向。
有分析指出,虽然经济复苏力度较弱,但经济弱复苏的趋势已然形成,这就为A股形成了“兜底”效应,指数调整空间并不会太大。与2012年相比,今年的经济环境确实在改善,这也意味着市场的中枢理应得到提升。因此,在经济弱复苏背景下,股市依然是大类资产配置中更具价值的品种。值得注意的是,A股素有“四月决断”的传统,因为剔除了春节扰动3月经济数据,而4月施工旺季又将到来,因而能较为客观地反映经济复苏的态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是重中之重。而在此之前,以成长股为主的结构性行情或将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