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复苏,在路上

2013-03-14 10:031087

截至2013年3月初,全球主要经济体已经公布的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调查结果显示,制造业复苏状况并不乐观:虽然美国制造业持续复苏,但多数经济体的制造业仍处于收缩。

              随着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重新站上14000点并改写历史新高、欧元区外围国家融资成本大幅回落、中国经济成功避免了“硬着陆”,可以肯定的是,在经历了过去五年多痛苦的煎熬后,全球主要经济体已经在复苏的漫漫长路上启程。

  然而,在多数国家财政政策力不从心的情况下,全球央行却成为了孤单的、苦苦支撑经济复苏的“大力士”。而在使出全身解数刺激经济的同时,宽松货币政策也悄悄埋下了隐患。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条“复苏之路”注定坎坷。在金融市场阴晴不定、经济数据反反复复的环境下,全球经济是在等待拨云见日,抑或是正在酝酿一场新的危机?

  全球复苏图景

  IMF今年1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2013年的全球复苏图景:随着抑制全球经济活动的因素逐渐消退,全球增长将加快。IMF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长率将达3.5%,高于2012年的3.2%,但比该组织去年10月的预测低0.1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IMF预计美国今年将增长2%,明年增长3%;在欧元区,尽管尾部风险已降低,外围国家主权融资状况改善,但预计2013年欧元区经济仍将收缩0.2%。同时,IMF预计新兴市场今年将增长5.5%,中国今年仍将维持8.2%的高速增长。

  截至2013年3月初,全球主要经济体已经公布的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调查结果显示,制造业复苏状况并不乐观:虽然美国制造业持续复苏,但多数经济体的制造业仍处于收缩。

  制造业是本轮美国经济复苏中的亮点,2月美国制造业PMI连续第3个月扩张。但欧洲仍然是不景气的重灾区,不仅核心国与外围国的制造业状况分化,而且德法之间也出现类似分化。英国制造业PMI大幅下滑,制造业从扩张转为收缩,下滑幅度创下8个月以来最大。荷兰和挪威的制造业PMI小幅下跌。虽然中国的制造业理论上还处于扩张,但受春节因素影响,中国2月PMI跌至50.1——离收缩只有一步之遥。               美国:全面复苏减支冲击

  2013年以来美国股票市场“欣欣向荣”。标普500指数一路攀升至2007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纳斯达克指数达到了2000年10月以来的最高点,道琼斯指数更是创出历史新高,

  美国制造业形势也是一片大好。制造业PMI是衡量美国制造业综合发展状况的晴雨表。美国供应管理协会3月1日公布的报告显示,2月美国制造业PMI为54.2,高于前月的53.1,升至2011年6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

  另一个显著的复苏迹象是楼市,这是美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之一。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去年12月的S&P/Case-Shiller20座大城市房价同比大涨6.8%,创下自2006年7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今年1月新屋销售环比激增15.6%,达到43.7万套,升至四年半最高水平。

  大部分分析师认为,美国经济能否持续大幅回升取决于房屋市场的复苏情况。2012年起美国楼市就已开始好转,住房价格和销量均上升,止赎案减少且可用存量也下降,2013年美国房市复苏料将进一步增强。

  此外,2月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消费者信心指数升至69.6,远超预期,显示出“财政悬崖”不确定性导致的冲击效应已经有所减弱。

  不过,对于美国经济复苏前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则持谨慎乐观态度,他在参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发表半年度证词时称经济“持续地适度扩张,尽管步伐并不均匀”,预计“今年增长将再次加快”。

  与此同时,美国就业市场也出现改善。美国劳工部3月8日公布的美国2月非农就业增加23.6万人,大幅高于预期的增加16.5万人。2月失业率也从7.9%降至7.7%,创下2008年12月以来的新低,而预期为7.9%。

  不过,美国经济复苏将难免受到3月1日启动的850亿美元自动减支(Sequester)影响。

  根据自动减支机制要求,美国将在九年内削减支出1.2万亿美元。由于2012财年还剩7个月,这意味着7个月内就将减少支出850亿美元,占美国联邦年度预算3.55万亿美元的2.4%。IMF此前警告可能会因此下调美国与全球经济的增长预期。

  不过,市场表现显示,总体乐观的经济数据抵消了自动减支带来的不利影响,投资者信心并未受挫。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3月1日收盘时涨至14397.07点,再次改写历史收盘新高点位。               欧洲:内部分化紧缩难题

  与复苏势头明显的美国相比,欧洲的经济前景要黯淡得多。

  2007年到2010年左右,欧洲经济的遭遇与美国相差无几: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经历了一段严重的下滑期,随后开始回升。然而,2011年至2012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让欧洲经济开始与美国脱轨。

  欧元区今年恐怕将无法重返增长,而复苏被延后的原因在于:企业和家庭信贷条件紧张,失业率高企以及投资冻结。

  欧盟委员会日前发布冬季经济预测报告称,2013年欧元区经济将出现0.3%的负增长,欧盟经济将增长0.1%;2014年,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将分别增长1.6%和1.4%。欧盟最新经济预测数据意味着在欧债危机和紧缩财政政策影响下,欧元区经济今年仍会继续陷入衰退,欧盟经济也将会濒临衰退的边缘。

  同时,经济持续低迷将进一步恶化失业状况。欧盟和欧元区失业率在2013年预计会分别上升到11.1%和12.1%。

  从PMI数据来看,欧洲多数国家的经济仍在萎缩。继1月欧元区制造业PMI升至11个月高点以后,2月欧元区制造业PMI终值继续保持稳定,读数不变,为47.9。这意味着欧元区商业条件已经连续第19个月出现恶化。

  不过,Markit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威廉姆森(ChrisWilliamson)认为,虽然欧元区制造业部门很可能在今年一季度再次拖累欧元区经济增长,导致GDP规模连续四个季度出现下滑,但下滑速度相对于去年大部分时间已经出现了缓解。

  问题是,欧元区内部的制造业扩张趋势出现严重的分化:出口订单的复苏和国内需求弹性已经大幅支持了德国今年的经济增长,但国内需求的恶化却继续影响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经济。

  爱尔兰仍然是制造业PMI读数最高的欧元区国家,为51.5,连续12个月维持在枯荣线50以上。德国制造业PMI读数为50.3,有轻微的扩张趋势,结束了连续11个月的收缩。但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希腊的制造业仍然处于收缩,PMI读数分别为45.8、43.9、46.8和43.0。值得警惕的是,法国和希腊的制造业读数在欧元区中垫底。

  中国:复苏确认但不稳定

  去年,对于中国经济将遭受“硬着陆”的猜测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但那些对中国经济复苏过分乐观的人们也开始接受现实。

  2013年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出现回落。但仍连续数月处于荣枯分水岭上方,意味着中国经济仍在复苏途中,但仍然不稳定,且力度有待进一步确认。

  摩根大通中国研究信心指数(JSI)巨幅回落至39.4(1月份为57.2)。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将持续周期型复苏,这是受益于宽松政策的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去库存化结束和全球经济温和复苏。他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8.2%,去年为7.8%;但调控力度的加大仍是风险。

  酝酿中的新危机?

  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支撑本轮全球金融市场兴起的关键力量是全球央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本次危机后,在低增长和高失业的大背景下,全球央行俨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范式”:竭尽全力致力于确保经济复苏,而不再是恪守抗击通胀的传统教义。

  为了重塑市场信心并刺激经济复苏,美联储、日本、英国和欧洲央行都已将利率下调至接近零水平,并向银行系统注入巨额资金。

  在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过去几年中共推出规模约2.5万亿美元的资产购买计划以刺激就业和经济增长,在其双重使命下更侧重于“促就业”。接替特里谢执掌欧洲央行的德拉吉也是如此。如今,无论是即将从金恩手中接任英国央行总裁的卡尼,还是很快将接替白川方明担任日本央行行长的黑田东彦,都似乎符合这样的模式。

  然而,缓解危机的同时是否又为新一轮危机埋下了隐患?               货币战争隐忧

  日本最新的量化宽松政策犹如打开了全球新一轮竞争性货币贬值的潘多拉魔盒。尽管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已经承诺不会发动“货币战争”,但全球市场依旧嗅到了挥之不去的硝烟。

  黑田东彦本周一表示:“不可否认,宽松政策的实施将会有削弱日元的作用;但日本央行宽松政策的目的并不全是要削弱日元。”日本财务省财务官中尾武彦也表示:“近期日元疲软归因于全球经济基本面,货币政策的目标为抗击通缩,汇率贬值应是可允许的。”

  不认同“货币战争”一说的一方认为,货币贬值更多是量化宽松政策的附带结果,而非有意为之。

  但无论是有意为之也好,或是货币政策的副作用也罢,货币贬值终究是结果。将其称之为“竞争性”贬值还是其他,只是给意图贴上不同标签而已。

  全球主要央行的“量化宽松”可能会导致各国竞相贬值,这也是最近G20峰会的一个议题。G20成员国已承诺不会发动货币战争,但没有一个国家表现出要收缩货币刺激的迹象,而这些货币刺激已经导致大量现金涌入全球市场。

  新兴市场国家担忧的是,他们将为这种激进的货币宽松埋单:发达国家溢出的逐利资金将涌入新兴市场寻求更高收益,这将导致这些国家汇率升值进而削弱出口竞争力,或者政府将被迫降息或干预汇市。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3月1日表示,对于目前的全球“货币战”,中国央行已经做好了应对措施,无论是中国的货币政策还是其他机制的安排方面,都会充分考虑到国外主要央行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现实。

  发达经济体的QE和新兴市场的“被”QE,将成为全球经济复苏中一场极为危险的游戏。               新一轮泡沫袭来?

  德国央行前行长、瑞银集团(UBS)董事长阿克赛尔·韦伯(AxelWeber)在今年1月的达沃斯论坛上表示:“我很担忧的是,中央银行被视为唯一的行动者,我们需要预期管理: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央行可以买来时间,让金融系统有序地去杠杆化,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韦伯警告称:“我们已进入一个非常危险的环境:在私人部门已经过度杠杆化、过度扩张资产负债表的情况下,我们却在用更多杠杆,把问题当作解药来解决问题,这只是在买时间,因为我们正在用下一代的未来换取我们的现在。这是不可持续的。”他表示,央行的宽松政策对于应对2009~2010年的危机是有必要的,但未来央行必须回答的一个更大问题是:如何有序退出来建立一个更加可持续的增长环境?

  一贯持悲观态度的“末日博士”鲁比尼最近却难得放出了看多言论,他认为至少在短期内金融资产仍将保持牛市。鲁比尼说:“QE带来的风险并不是商品的通胀,也不是债券市场的崩溃,因为美联储,即使退出也应该慢慢地退出。如果联储不想引发通货膨胀,那么退出的速度就不会太快。”

  但他不认为当前美联储的宽松实验会有好结果。他认为,虽然短期内市场会出现牛市,但长期来看必将崩盘:“真正的风险是像2003~2006年那样,缓慢地退出,最终难逃资产泡沫。”

  鲁比尼预测,接下来的资产泡沫将比“2003~2006年的更大”。2003~2006年期间,虽然房地产和相关金融资产大量过剩,但美联储同时却通过不断的稳步加息来收回流动性,即便如此,依然没能避免2007年金融危机。然而,这一次美联储在退出宽松政策上却显得更加犹豫。

  “末日博士”大胆预测,新的金融危机将在两三年后爆发:“正如美联储理事JeremyStein所说,一个新的信用泡沫正在开始形成。我们可能创造了一个比从前更糟糕的泡沫,并最终导致另一个金融危机。如果我们继续这些政策,形势必然会恶化。我们正在将金融杠杆越升越高,终将导致崩溃。不是今年,也不是明年,而是两三年后。”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联合国专家:中国经济率先复苏有三大关键因素

2021-03-11 11:58
29534

为何经济强劲复苏,金融资产却崩盘了?——或许一切才刚刚开始

2018-02-06 22:53
11459

陆挺:中国经济处于复苏顶点,看好六大产业

2017-11-06 14:09
3527

总理都关注的经济杠杆,你了解多少?

2015-07-24 11:43
1040

英国经济强劲复苏 加息时机仍未到

2014-02-28 13:30
875

安倍称日经济走向复苏 力争年内实现良性循环

2014-01-07 13:16
865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