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向产业链上游转移
前不久在上海举行的第23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华交会)上,不少参展出口企业表示,在原材料、用工成本、人民币汇率三价齐涨的挤压下,企业正在寻求向价值产业链上游转移之路。” 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抬升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中国制造业所依赖的成本优势正逐渐消失。
前不久在上海举行的第23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华交会)上,不少参展出口企业表示,在原材料、用工成本、人民币汇率三价齐涨的挤压下,企业正在寻求向价值产业链上游转移之路。
外贸企业艰难维持运转
“要不是靠着12%的出口退税,企业很难保本。”泉州兴泉礼品有限公司经理于世雄表示,300人的工厂从2011年开始就遭遇劳动力成本高企的重压,主要依靠长期的老客户订单才得以维持微利运转。
华交会参展商以华东地区服装纺织和装饰礼品出口企业为主,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我国大幅提高相关行业出口退税率。不少参展商表示,出口退税让许多企业得以维持经营。“如果没有出口退税,很多企业都死掉了。”经营出口文具的杭州展商葛刘平说。
以生产手工灯具为主的上海云坤工艺美术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董立坤说,这两年外贸利润都很薄,但是他预计今年会比去年好,“最坏的日子应该已经过去了,我们对未来持谨慎乐观态度”。
不少业内人士分析,2013年国际市场并不具备显著好转的条件,但不会继续恶化,因而服装纺织、礼品装饰等轻工行业的出口形势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
一达通外贸运营平台的数据显示,去年年末以来,中小企业外贸景气指数逐渐回升。“出口额在增加,但坦白地说,我们监测到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利润并未随着出口量的回升而增加,部分企业的利润反倒呈下滑趋势。”一达通副总经理肖峰坦言。
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外贸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诚如参展商所言,出口退税的扶植政策成了不少企业度过外贸“寒冬”的“救命稻草”。
“三价”齐涨企业受“煎熬”
“我们东莞工厂的工人月工资是3000元,而越南是300元。”春藤工艺礼品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夏春华说,不少同行已经把工厂搬到了东南亚,寻求更低的用工成本。
马仕集团副总经理季长中表示,和去年相比,今年工人工资涨了近20%,而且招工越来越难,且工人以中年人为主,年轻人并不喜欢服装纺织业的相关工种。
生产女士丝袜、假发等产品的江西丝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斌说,“人力、原材料、人民币都在涨。跟客人去讲价,可以承受的我们就做,谈不拢这单子就飞了。”
经营塑料制品的温州参展商林晓文直言,现在企业的心态就是“熬”,活下来就好,“这两年很多温州老板跳楼的跳楼,跑路的跑路,我们能够撑着不倒闭,未来就还有希望。”
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抬升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中国制造业所依赖的成本优势正逐渐消失。
分析人士认为,近1/4的中小外贸企业正在经受“煎熬”。这和企业创新能力弱、企业主学习能力差有很大关系。落后的产能以及生产方式,使不少外贸企业在这一轮结构调整中被淘汰。
应升级到“世界工厂2.0版”
虽然“洼地效应”使得夏春华的不少同行将工厂迁至东南亚,但她还是选择在本土坚守。而依靠产品花样、材料翻新,开发苹果产品辅助用品和宠物用品,夏春华的企业在逆境中生存了下来。
制造业升级的话题在国内常谈常新。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并不需要走到产业链的最前端,只需要有限度地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为“世界工厂2.0版”,即可应对当前新一轮制造业转移的趋势。
在安邦咨询研究员陈功看来,“世界工厂”的转移并不像搬一条生产线、建个厂房那样简单,牵涉到很多复杂的产业环节。从这个角度看,即使有部分低端制造环节移出中国,中国在那些需要一定技术,以及大量产业配套的环节中,仍具有相当的优势。
汇丰银行在其最新发布的贸易展望报告中认为,中国的出口正逐步向高附加值行业转移,预计工业机械和信息通信设备将是未来十年推动中国出口增长的主要行业板块。与此同时,由于竞争优势逐步丧失,纺织和木材制品在中国整体出口增长中的贡献率将逐步下降。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工商金融服务部总经理何舜华表示,经济结构转型、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外部需求转变等都是推动中国出口向价值产业链上游转移的原因。这一转变过程虽然不乏挑战,但最终将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影响力。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应抓住转变的机遇,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在全球贸易中争取更高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