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进入“微利时代” 中国制造如何寻求新竞争优势?
有“中国外贸风向标”之称的第23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5日在此间闭幕。记者在展会上采访了解到,中国虽已逐渐成为更多国家重要的贸易伙伴,但“中国制造”仍未摆脱“价廉物美”的标签。
新华网上海3月6日电(记者郑钧天、吴宇)有“中国外贸风向标”之称的第23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5日在此间闭幕。据官方数据,今年到会境外客商和出口成交出现“双降”,2013年的外贸形势仍不容乐观。
记者在展会上采访了解到,中国虽已逐渐成为更多国家重要的贸易伙伴,但“中国制造”仍未摆脱“价廉物美”的标签。
专家认为,在外贸逐渐进入“微利时代”的大环境下,中国欲实现从外贸大国到强国的转变,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在低端方面与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竞争,也要在高端方面和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竞争。
“华交会”出口成交下降 2013年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据“华交会”组织者统计,本届“华交会”五天展期里,到会境外客商20016人,比上届下降5.25%;出口总成交28.14亿美元,比上届下降9.87%。其中,纺织服装类商品成交额降幅更是高达15.68%。
“华交会”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顾军分析,本届“华交会”出口成交降幅明显高于到会客商降幅,说明境外客商的采购量在减少、观望情绪明显,今年出口前景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记者在展会上采访多家企业了解到,今年来自欧美的订单平均下降了20%-30%,众多外贸企业只能一方面以更优惠的价格留住老客户,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来自日本及新兴市场的客户。
山东省潍坊市进出口有限公司业务员何究深告诉记者,原来公司主要以出口欧美为主,由于欧美订单持续缩水,公司已着力出口日本市场和做内贸。今年“华交会”订单锐减,让他对今年的外贸形势“没有什么信心”。
尽管很多参展企业都表示希望把日本市场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但作为“华交会”传统“大主顾”的日本客商,今年到会数量却大幅下降19.7%,与中国企业达成的出口成交额也下降了17.2%。
外贸“微利时代” 实用式创新渐受青睐
近年来,由于外需的萎靡不振和发达国家陆续实施货币宽松政策,使其采购商花起钱来更加谨小慎微,我国出口企业利润不断遭到蚕食,中国外贸行业俨然进入“微利时代”。
南京三角洲玩具礼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楚建平表示,与往年相比,今年其产品的订购情况明显遇冷。“外商压价压得厉害,我们现在只能争取薄利多销。这几年,我们的贸易额虽然没怎么下降,但是净利润却下滑得厉害。”
然而,记者也注意到一家生产草苇制品的企业却门庭若市,其产品获得许多外商的青睐。一位采购商甚至拿出相机为产品一一拍照,并认真记录下产品型号、原料等信息。这位来自日本的采购商告诉记者,她觉得这家公司的产品工艺及设计非常值得学习,她回国后将对其进行研究借鉴,以设计出符合日本国内市场需求的产品。
据介绍,虽然近几年外贸形势不佳,但该公司却保持了净利润的逆势增长。其秘诀就在于,该公司的设计团队善于做“实用型创新”,“我们的产品附加值比较低,只能每年在产品设计款式和花色方面做点引人注目的创新,以满足更多国家客户的审美需求。”公司业务经理韩咏雪告诉记者。
上海市对外贸易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张大雷认为,无论经济形势如何,普通日用品永远是刚性需求,其市场体量非常庞大,但技术含量的提升空间有限。“在外需整体疲弱的环境下,只要在保证质量过硬的基础上,坚持设计常新,总能生存下来的。”
从外贸大国到外贸强国 “中国制造”仍任重道远
对于世界上很多国家来说,中国已逐渐成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然而,在诸多国际采购商和境外参展商的眼中,“价廉物美”仍是“中国制造”的标签。
日本AXIS株式会社采购代表滨田幸认为,中国目前尚缺乏自有国际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中国之所以能成为贸易大国,主要是因为能够生产大量廉价耐用的日常用品。
韩国DaDaint公司中国分社社长金永植表示,中国目前只能算贸易大国,但不是贸易强国。目前中国只是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土地和其他生产要素成为世界工厂,但中国在高端产品的研发上却难以与发达国家产品相媲美。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对外贸易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和价格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促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陆铭认为,中国要实现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目标,必须要通过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加速人力资本形成、技术进步和品牌创新,提高贸易增长的质量,形成中国外贸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和定价权。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王德培则指出,中国要成为贸易强国,今后既要能在低端市场与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竞争,也要能在高端市场和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