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企借贷危机仍在发酵
温州民营企业民间借贷危机至今仍在发酵。” 温州银监局统计,截至2012年12月末,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3.75%,环比上升了0.3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额达262 .84亿元,比年初新增了175.89亿元。
温州民营企业民间借贷危机至今仍在发酵。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温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金彪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坦言现在借贷危机主要转向了企业的互联、互保。具体而言,一些小微企业出现了资金链问题,由于之前它们是靠龙头企业担保,一旦暴露风险,银行就要追溯到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其实本身经营情况都比较好,但是一旦银行把资金抽走,它们就将受到影响。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齐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2012年浙江法院受理的这类案件同比上升50.3%。浙江企业互相担保的现象突出,尤其需要防范地方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相对有点规模的企业,一旦陷入财务危机,还不出贷款就会连续发酵。往往是一家企业资金链断裂,十几家、几十家企业受到致命影响。”
温州银监局统计,截至2012年12月末,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3.75%,环比上升了0.3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额达262 .84亿元,比年初新增了175.89亿元。今年1月,温州地区银行业不良率继续小幅上扬达3.79%,环比上升了0.04个百分点。
事实上,不少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温州地区针对小企业的贷款,在去年下半年就有大量不良暴露,平安银行温州分行不良率去年11月份一度升至9.48%,同样,广发银行温州分行的不良贷款也在去年末一度达到了10.10%。国有大行中,建行、工行在温州地区的不良贷款都有增加。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温州区域内的经济状况尚未恢复,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尚未完全缓解,在去年年中,入驻各家银行的政府金融协调小组至今还没撤离。有消息透露,去年政府通过转贷基金,累计为企业银行续贷等垫资已达到10亿元。
“我们希望政府、银行、企业联动,不抽贷,并给予适当的支持。”陈金彪说:“我认为晚一年或半年,这些企业就能够化解这些不良贷款,就能够缓解自身资金链的问题。现金流分期还贷,也能够解决危机。”
对于不良资产处置,陈金彪表示将主要有三个方式:一是引入一些社会资本来处置不良资产,这个已经在做了;二是依靠政府的力量做一些整合重组来化解不良资产;三是通过银行的核销来解决这个问题。整体来说,就是通过核销一点、化解一点、处置一点,来降低不良贷款率。
在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看来,当前的迹象表明,民间借贷危机已向金融机构蔓延。“基于此,温州当地成立了多家民营资本管理公司,其中三家已开始向金融机构收购不良资产。”周德文表示。民营资本管理公司正是陈金彪所说的引入的社会资本。
据悉,温州市金融局监管三处对该市开业的瑞安华峰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6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进行约谈。目前,温州的瑞安华峰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已收购了工商银行温州分行2.7亿元银行不良资产;华夏银行温州分行也已与苍南润丰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达成1亿元银行不良资产转让协议;海螺民间资本管理公司与工商银行温州分行亦达成1亿元的不良资产收购协议。
除了应对借贷危机之外,不少业内人士也寄希望于今年温州金融改革能有所突破。全国政协委员、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建议:“温州应加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创新,国家需要进一步支持推进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更好地在浙江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这其中包括,优先支持民间资金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新兴金融组织;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发起设立、认购新股等多种方式投资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争取开展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试点,开展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试点。”
在金改推进方面,陈金彪坦言:“现在有几个落差,一是社会的期许与实际的进度有一个落差,二是企业的需求与金融的服务有一个落差,三是现在活跃的民间金融与我们监管的力量有一个落差,所以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改革。一是推进监管体系建设和信用体系的建设;二是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把民间资本引向支持小微企业;三是要不断创新地方金融机构,尤其是除银行之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如小贷公司、担保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等。四是要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的作用,目前在国内商业银行还是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