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GDP增长7.5%靠谱?

2013-03-06 17:41 1133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提出了2013年中国经济的主要预期目标,而且囊括了房价、户籍改革、大气污染等热点问题。今年2月初,国务院批转《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物价:CPI涨幅为3.5%

  温家宝:我国今年GDP增长目标为7.5% CPI涨幅为3.5%。

  基本医保参保:13亿

  温家宝:全民基本医保体系形成,参保人超13亿。

  耕地红线:18亿亩

  温家宝:过去5年守住了耕地面积18亿亩红线。

  5年GDP增速:9.3%

  温家宝:过去5年物价相对稳定,GDP年均增9.3%。

  5年人均收入增幅:8%

  温家宝:过去5年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超8%。

  教育支出GDP占比:4%

  温家宝:过去5年教育经费支出年均增速超20%,达GDP4%。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提出了2013年中国经济的主要预期目标,而且囊括了房价、户籍改革、大气污染等热点问题。

  GDP:预期增长目标为7.5%左右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5%左右,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要继续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另一方面,要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放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权衡,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为7.5%左右是必要的、适宜的,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据证券日报消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表示,7.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比较符合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形势和预期。目前政府正在逐渐淡化速度指标,这也符合我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要求。从资源环境和各方面因素看,已经不能支持我国继续以超高速的经济增长来发展,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七上八下”的经济增速对我国是相对合适的,民众以及各级政府应该逐步适应转型升级的经济增长目标。不过,7.5%的经济增速在全世界主要经济体当中也是一个比较快的发展速度。

  据广州日报消息,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称,关于2013年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预期,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基本上对中国预期都是超过8%增速。我认为,报告中提出GDP增速7.5%是比较务实,比较靠谱,没有夸张,没有唱高调。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有所回落,7%到8%的增长区间已成为新常态,7.5%左右的目标与潜在增长率相协调。放眼全球,7.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还是很高。

  温家宝总理在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时提到,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6.6万亿元增加到51.9万亿元,跃升到世界第二位。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认为,这样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扩大内需政策,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政府在改善民生上采取了许多措施,增加了财政的投入,包括提高了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的国家补贴数额,并在教育、医疗、养老院等这些方面也增加了硬件的投入,因此老百姓可以放心的消费,所以这几年居民消费的增长是最快的。

  对于扩大居民消费,王军表示,传统的消费包括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此次所强调的扩大居民消费方面,可能会将政府所占有的社会资源以及经济选择权越来越多的让渡到居民个人手中,这是和整个国家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优化是息息相关的,这就需要收入分配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各方面体制改革的共同努力来推动消费的增长。

  房价:应建长效机制防止房价反弹

  3月1日,新国五条细则的发布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细则中,国务院要求各省市一季度出台今年房价调控目标,可提高二套房房贷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对个人出售住房的,按照规定,征收房产增值20%为个人所得税。

  报告称,坚持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动摇,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抓紧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健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据京华时报消息,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动摇,是今年以来中央以及北京多次重申的态度。从北京市相关部门了解到,在新国五条细则出台后,北京也正在针对新国五条研究落地措施,京版新政有望尽快出台。

  对于房地产调控政策,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表示,2011年颁布的国八条和京十五条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最大,2011年底房价比2010年降幅较大,不过2012年又有所反弹。北京房地产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北京的限购政策,打击了部分投资投机需求,去年九成以上购房为首次置业需求。

  对于未来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多名业内专家表示,应该有稳定且长效的机制,避免一时的政策之后导致房价反弹。

  保障房:今年新建630万套

  新的政府工作报告将2013年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的新开工量定在了630万套,基本建成470万套。过去5年,全国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800多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1200多万套。

  与2012年相比,今年保障房建设目标较为稳健。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新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781万套,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601万套。

  保障房供应规模扩大,并不能降低商品住宅的价格,但是,可以调整住宅供给结构,保障中低收入人群有房住。在北京等不少城市,保障房建设采取“捆绑式”,即在商品房小区中配建一定的保障房。与纯保障房小区相比,该保障房项目享有与商品房同等的城市配套条件,这大大增强了保障房的吸引力,并成为保障房成交比例上升的主因。

  2011年与2012年合计基本建成1000多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这类住宅的入市,对楼市成交格局的影响,已经显现。根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2011年以来,我国新房住宅成交量中,保障房占比在30%左右,随着竣工量上升,保障房对住房需求的影响会更加明显。

  在城镇化“引擎”中,保障房同样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城镇化进程必然伴随着农民进城、居住条件改善等,这个过程不仅对保障房,也对相关的配套设施有大量需求,成为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作为加快中西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住建部日前出台《关于支持大别山片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协调加大对片区财政困难地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补助力度,指导片区三省(河南、安徽、湖北)在任务安排上对片区各县给予倾斜。

  持续高位运行的保障房新开工数量对建设资金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坦言,由于2011年、2012年新开工量累积至今的在建项目过多,预计今年保障房的资金需求将超过去年,而去年住建部公布的资金需求预测数据为2万亿元。

  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保障房资金到现在为止没有发生大的问题,住房建设部门将注意资金安全,防止出现资金管理上的问题。

  保障房建设规模的加大,也促使相关制度完善。随着大量保障房项目的陆续入市,保障房建设任务中潜藏的质量、分配、管理等问题也会放大,其融资、监管都需要更加严格的制度。此外,保障房的流转问题也需要地方政府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措施。

  户籍改革:首次提到自由迁徙

  去年年初,国办对外公布《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今后,户籍迁移实行分类政策,即县级市、地级市、直辖市落户条件不同,落户难易程度不同。县级市落户比较容易,而直辖市的落户须“合理控制”。

  报告称,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村庄建设要注意保持乡村风貌,营造宜居环境,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据京华时报消息,“第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自由迁徙’这个词。其实自由迁徙已经是中国大规模城镇化进程中的现实,农民工虽然实现了自由迁徙,但没有享受到公平的待遇,背后是制度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农民工超过2.6亿人,其中到本乡镇以外地方打工的农民工超过1.6亿人。

  迟福林说,户籍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尽管一些城市有顾虑,提出承载能力有限,但其实这些农民工已经在这些城市里了,不能无视这一事实。中小城市的户籍制度要尽快全面放开,大城市至少第一步要做到,城市里有稳定工作的农民工享受与市民同样的基本公共服务。

  收入分配改革: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

  今年2月初,国务院批转《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温家宝指出,我们已经制定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据京华时报消息,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贾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主要是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这就要求政府在适当地优化提高各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同时,更多地要考虑怎样为低端劳动者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此外,社会保障体系也是惠及社会大众特别是低端弱势阶层的一种手段。

  贾康表示,所谓收入再分配主要是抽肥补瘦,但是对于高收入阶层,不是和他们过不去,而是按照现代调节制度下的支付能力,让他们更多地向国库作出税收贡献。在共享过程中缩减收入差距,使中等收入阶层得到壮大,使特别困难的人群明显地减少规模。争取把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的财产配置形成一个阶层呈现总体上的“橄榄形”,两头小中间大,只有中间阶层比较壮大,这样才有利于全社会的稳定和谐。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金昌表示:“过去五年,我国收入分配领域所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一是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二是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救助方面的投入大幅度增加,科教人员、离退休人员、城镇和农村福利救助人员的待遇水平均有大幅度的提高;三是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各城市最低生活救助标准均有大幅度的提高。这些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在总体上缩小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为进一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稍早前,国务院批复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 提出,深入推进“十二五”规划实施,完善收入分配结构和制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今年收入分配改革将步入深水区,预计可能将分别从纵向、横向推进改革。从纵向层面来看,《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 明确提出继续完善初次分配机制,并且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生产要素价格的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该以初次分配为重点,由于行业垄断等因素,中国尚未形成以市场经济规律为主导的初次分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海南)院长迟福林表示,收入倍增,不是贫富差距扩大基础上的倍增,而是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下的倍增。尤其要盯住中低收入群体,通过“提低”与“扩中”,实现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整体扩大。

  在横向层面,《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快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收入改革分配意见提出"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完善财产税,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这一点非常重要。”

  贾康建议,今后应完善高收入者的个税征收、管理和处罚措施,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征收范围;改革完善房地产税,逐步扩大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细化住房交易差别化税收政策,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提高资源税税负水平;将部分高档娱乐消费和高档奢侈消费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

  食品安全:实现从生产到消费全程监管

  2012年与食品安全相关话题层出不穷,从年初的明胶到岁尾的白酒塑化剂,再到最近的香港奶粉限购等事件,都直接反映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失望和担忧。

  报告称,食品药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突出问题,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北京市卫生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从政府工作报告和酝酿已久的大部制改革中,都可以看出国家高层对食品安全“重点监管”的态度,旨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从田间到餐桌的无缝衔接管理。

  目前国内已经有地方在进行探索。如深圳和顺德进行的“大部制”改革试点,将分散于原工商、质检、药监等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进行整合。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姚克表示,目前网络食品市场监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销售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网络食品维权保障难、网络食品经营安全监管失控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网络食品经营销售安全监管,防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落实20种大病保障试点

  报告称,全面开展儿童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25元提高到30元。

  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有8.12亿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今年,新农合制度要完善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以省为单位,全面推开儿童白血病、肺癌、胃癌、终末期肾病等20类重大疾病的医疗保障工作,并将儿童苯丙酮尿症、尿道下裂等病种纳入大病医保试点范围。根据新农合基金的承受能力,起步阶段可以从中拿出5%,按照人均15元左右的标准,为参保农民购买大病保险。同时,卫生部鼓励在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率先开展大病保险工作。

  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多层次市场建设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实际上,无论是去年债券市场的繁荣发展,还是今年初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揭牌运营,都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金融业改革的关键一步。

  对于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参加两会的代表们也纷纷建言献策,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及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证监局局长王明伟表示,从主板、中小板再到创业板,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下一步,新三板不断提速,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步入规范发展轨道,债券市场和各种金融衍生品市场也在蓬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正从交易所市场全面拓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长城证券研究总监向威达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进一步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他说,比如,创业板应该向场外市场靠拢,不要给上市设立高门槛,应该先挂牌交易,把上市和融资脱钩,经过一定的期限并满足一定的条件再允许融资。并且上市不设盈利指标,只要主营业务和财务信息真实全面,只要有一定的持续经营的历史,就可以上市交易。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联手造假的动机和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更多的企业有公平融资的机会。此外,他还建议,通过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来加快推动金融创新,这样既丰富了资本市场的品种和金融创新也解决了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效率。

  向威达表示,过去20年,中国资本市场为国企改制,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现在更关键的问题是要完善市场的一些制度设计和理念。

  营改增:适时扩大试点范围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办法,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

  随着结构性减税的进一步深化,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营改增”已经成为减税的重点突破方向。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表示,中国现行税制结构中,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税种,几乎涉及中国所有企业和行业,“营改增”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谈及“营改增”改革的试点成效,白景明表示,首先在减轻企业税负方面,“营改增”试点地区实现了总体减负。根据财政部的统计,2012年底“营改增”纳入试点范围的纳税人超过100万户,共减税426.3亿元,其中试点纳税人减税189.1亿元,同时小规模纳税人税负下降幅度平均达40%,有力支持了小微企业发展;第二,实行“营改增”改革后,为细化社会专业化分工提供了有效的税制保障,支持和促进了试点企业的创新转型;第三,改革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的局面,将营业税并入到增值税,实现税制的公平统一,将对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并由此推动经济转型实现稳定增长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

  从“营改增”试点情况看,扩大试点行业范围并尽快将改革推向全国,是未来的重点也是难点。业内人士指出,“营改增”的减税意义还在于它的波及效应。一方面,企业自身的业务网络的链条越长,波及效应越大,企业越得益;另一方面,“营改增”试点范围越大,覆盖的行业越广,波及效应越大,企业也会从中得益。

  按照国务院此前要求,今年或将推出铁路运输、建筑安装和电信通讯领域内的“营改增”试点方案。白景明表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适时扩大营改增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随着改革在试点的基础上循序推进,许多方面需要妥善处理,毕竟一项新政策的出台并非尽善尽美,在执行过程中必然有许多地方亟待完善,下一步要细化完善有关税制安排。另外,地区和行业范围扩大之后,还需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制度,防止出现漏洞。

  白景明表示,随着将来更多行业以及更多的地区纳入试点,抵扣链条将逐步完善,进项抵扣也将更加充分,可以预见营改增带来的市场推动力更加有效,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动力会更加强大,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进出口:更要注重增长质量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坚持把稳定出口和扩大进口结合起来,推动对外贸易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和价格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促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坚持把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结合起来,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展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这是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我国外贸的首次定调,作用和分量不言而喻。”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表示,上述内容都是我国外贸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在此前也有被提过,但是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后,它的分量和作用肯定不一般。

  霍建国指出,中国的外贸出口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就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过去促出口高速增长的三大因素,即外部需求旺盛、外资进入持续不减、民营企业发挥着巨大作用。就当前形势来看,前两个因素都出现了转向,并在短期内难以彻底改观,唯一的支撑增长因素就是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动能。而在整体环境不容乐观的前提下,2012年中国外贸不仅能维持一定幅度的增长,而且在全球市场的份额还有所上升,实属不易。

  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还指出,在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的情况下,我国10多年来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前提下的外贸增长方式对出口企业构成了压力。为了提高出口的竞争力,保证出口的稳定,我国亟须转变出口结构,通过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来实现。

  同时,庄健指出,我国还可通过更多的转向内需,一方面减轻对外需的依赖,实现外贸的平衡,减轻外贸摩擦。另一方面,也可减缓人民币单边升值的压力。

  为了稳定外贸、稳定出口市场份额,确保今年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霍建国建议重点考虑以下几项政策:一是稳定出口退税机制;二是稳定人民币汇率;三是继续实行自主降税进程;四是改变投资环境,扩大服务业开放;五是加大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六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霍建国指出,政府工作报告对我国外贸未来重点工作提出了一个高要求,也使得外贸的方向和目标得以明确。

  资源价改:健全价格形成机制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2013年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价格改革,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今年油、电、水、气和煤炭等资源的价格改革将提速,多项价格改革试点推进的力度较大。他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理顺能源资源价格需要留出一定空间”,暗示了2013年中国在资源价格机制改革上将会有所突破。并且,报告还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这为资源价格改革预留了空间。

  近年来,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问题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不过,总体进展一直很缓慢。以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为例,业内已经期待了多年,关于改革的方案的猜测也不时出现,但始终未见动静。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郁松表示,这已经指明了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方向。按照这一方向,结合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现状,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关键要解决四个方面问题。一是进一步推进资源性行业的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形成与资源性产品特征相适应的市场结构,充分发挥市场在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进一步完善价格监管机制。资源性产品的定价涉及面广、影响大,一些资源性产品还具有典型的自然垄断特征,这就要求政府根据资源性产品的特征,进一步完善价格监管机制。三是要完善生态补偿和代际补偿机制。四是进一步完善价格调整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

  虽然政府在确定通胀目标时已经为资源价格改革预留了空间,但大力度推进改革仍然存在难点。

  林伯强认为,最重要的难点就是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他表示,在资源价格改革大力推进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因为从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价格改革实际上就是涨价。这也是这么多年来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进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林伯强建议,应该用市场化的补贴手段而不是行政化压低价格来解决这一问题。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发布

2022-12-02 12:49
20673

缅甸仰光房地产市场销售额下降

2021-12-07 13:50
830

天津:八部门联合制订3年行动计划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2021-12-01 14:12
1781

多地发文规范房地产市场,三年整治行动陆续展开

2021-09-23 13:58
26747

广东涉嫌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问题贷款金额2.77亿元

2021-03-18 21:04
37590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坚定不移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2021-03-04 17:34
27643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