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国内市场需要多元化投资渠道
与美国情况不同,欧洲的问题仍未结束,但危机大规模爆发的概率已经降低,市场信息得到稳定,欧元区GDP增长将从2012年的零增长恢复到2013年的微弱正增长。“很多金融机构的客户已经习惯了GDP高速增长带来的资本高额回报预期,但是从现在开始,GDP增长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中速阶段。
稿件来源:王雪姣
本报记者 王雪姣
2月28日,2013中国成都财富论道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围绕全球经济弱复苏及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走势问题,发表了时长近1小时的主题演讲。“所谓的危机,可以视为原有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尚未建立的动荡过程。”此前,美银美林在年度策略报告中发出了“告别通胀、欢迎复苏”的声音,但巴曙松认为,即使复苏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现行趋势,但各经济体之间的分化将更进一步。
温和复苏成全球焦点
“从周期视角来看,考虑到 "去杠杆大周期"和"政策小周期"的叠加效应,2013年美国经济有望维持温和增长。尤其美国政府自动削减可支配支出1100亿美元的机制一旦生效,潜在的冲击可能会令全年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巴曙松表示,不仅如此,经济结构的转型也为美国经济再平衡提供一定腾挪空间,制造业重振、能源独立尤其是页岩气的大规模运用、基础设施投资等,均有可能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其中,经历6年的低谷轮回之后,美国房地产市场终于呈现出相对确定的复苏迹象。“空置房屋数下降、新增按揭贷款上升,并将进一步提升消费和改革。”巴曙松指出,地产业很可能再次成为带动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此前,瑞银、中金等机构均纷纷预测,美国GDP增速为2%左右。
与美国情况不同,欧洲的问题仍未结束,但危机大规模爆发的概率已经降低,市场信息得到稳定,欧元区GDP增长将从2012年的零增长恢复到2013年的微弱正增长。
至于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将预期反弹,走出周期性下滑趋势。IMF等机构预测,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率将由2012年的5%回升至2013年的5.5%。
基建与消费是可见推动力
有观点认为,2012年的出口冲击将在2013年逐步消化,出口业面临重振;不断下降的PMI产成品及新订单比率,表明库存压力与去年同期相比已经显著下降;甚至伴随着房地产资金面的好转及保障房投资的继续推进,房地产调控政策正在进入总结期。这一切,都促进了国内经济摆脱阴影。
“根据去年下半年的数字来看,发改委新批项目的总额已经接近15万亿”,巴曙松表示,基础设施投资将继续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支持之一。“从政治周期的角度看,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会进一步加大。围绕城市化布局,发展地上交通措施、通讯网络、地下基础设施将成为未来投资的重点所在。”
“过去我们一直强调扩大内需,但是消费对于增长的贡献,十年间反而下滑了10个百分点,但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倾向于储蓄的青壮年人口向倾向于消费的中老年人口调整,户籍、养老、保障房等将受益,消费对经济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大。”巴曙松指出,根据统计数据,国内居民的食品消费占比仍然高达40%左右,消费结构的变化会带来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新的投资机会,具有较大潜力。
“很多金融机构的客户已经习惯了GDP高速增长带来的资本高额回报预期,但是从现在开始,GDP增长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中速阶段。”巴曙松认为,与1985年的韩国、1968年的日本情况类似,沿海地区的结构性减速更加显著,进入制造业升级与产业化服务时期。
“2013年,在经济温和复苏的条件下,参照经济增长和通胀的水平,预计M2增速将保持14%左右的水平。”对比8%左右的GDP增速,会导致平均每个人会多出7万元左右的现金,“目前市场上缺乏简单、易投资的投资品,如何妥善安置这部分资金,需要更多元化的投资渠道。”
作者:王雪姣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