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什么与不涉及什么
不久前,吴敬琏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3年年会”上再次呼吁,当务之急是深入研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明确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关键是明确哪些方面要“顶层设计”,哪些方面应当“自然生长”。
不久前,吴敬琏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3年年会”上再次呼吁,当务之急是深入研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明确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他说,改革总体方案不能像过去那样“打草鞋”,“草鞋无样,边打边像”,不能任由各个部门、各个地方各自做“顶层设计”,形成向他们利益倾斜的格局。
央行副行长易纲则对设计大改革方案提出疑虑。他说,制度是设计出来的,还是在产权界定清晰的情况下生长出来的,存在探讨的空间。他对设计一个改革的“大系统”感到“诚惶诚恐”,“心存疑虑”。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关键是明确哪些方面要“顶层设计”,哪些方面应当“自然生长”。
笔者的看法是,越是贴近政府、政治体制方面,对“顶层设计”就越是依赖。因为这些改革都涉及既有利益格局的调整,特别是对管制权力的压缩,某种意义上属于抑制型、收缩型、调整型的权力改革。让揽权部门、垄断势力和地方政府捆住利益的手脚,谁会自觉自愿,束手就缚?所以必须统一规划,立足长远,痛下决心,深化改革。
而在和市场更为贴近的那些领域,则不应强调行政色彩强烈的这个那个设计。原因在于,相比于企业,政府无法掌握足够的市场信息以支持决策,很多政府“设计”都带有主观主义和想当然的成分。比如城镇化,某些地方的“设计”,本质上就是让农民“被动上楼”、耕地“占优补劣”。相反,近十年来,不少城市远郊兴起了大规模的住宅区、“卫星城”,拉开了城市空间,都是房地产开发商为主开发的(政府则主要在大的规划和市政配套方面发挥作用),这种“城镇化”是将城市中心城区人口转移到周边集聚,同时带动周边发展。
开发商名声不太好,但这十几年,如果不通过他们,不通过基于市场判断、依靠市场力量去形成一个经济上可持续的模式,都交由政府去设计和投入,可能吗?
要言之,无论改革还是发展,设计还是不设计,涉及还是不涉及,首先还是要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谁更有条件接触和搜寻充分的信息,谁就更应拥有决策权和资源配置权。要是该设计的没有设计,不该涉及的又去涉及,那就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