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G20是全球不合作的悲伤迹象
共同国际行动需求的增长,与国家一起行动能力的减弱之间的差距,或许就是全球最危险的赤字。少边主义由聚集最少数量的需要作出重大改变的国家组成,比如说,十大污染国、二十大濒临秘诀鱼类消费国、十二大非洲援助捐赠国或受援国,等等。
北京时间2月17日,《金融时报》刊登题为《G20是全球不合作的悲伤迹象》的评论文章,现全文主要内容摘要如下: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叙利亚国内政权纷争以及全球气候变暖,有什么共同点?
共同点就是没有人有阻止上述危机进一步恶化的能量!
实事求是地讲,以上三种危机,是全球大趋势的一部分: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类似难题。当全球化和国家、社团以及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时,靠一个国家(即使是超级大国)的一己之力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数量就会随之增多。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旨在解决包括上述三种危机在内的一些重大问题。据了解,此次峰会已成包括全球经济形势、“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框架”、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控制负债、促进就业、金融监管等重要议题展开讨论等。显然,这些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它们的解决方法目前仍是令人难以捉摸的。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尽管一些国家领导人做出了很多承诺,但是,国家和国家之间对各自回应进行协同合作的能力减弱。换言之,问题越来越全球化,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政治却始终保持地方化。对于政府来说,很难做到努力克服国内一系列障碍和其他国家精诚合作以消除种种挑战。如此一来,国内那些令人痛苦的难题依旧存在。
全球政治蓝图的改变,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难理解,坐在谈判桌前共同商讨解决方法的与会者数量和利益要求不断增加时,达成一致和采取共同行动的机会就会逐渐缩小。一些新兴力量诸如“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新的国际联盟,以及有影响力的非政府玩家,现在都想要拥有在国际大事件上的话语权。然而,当这些不同且存在冲突的利益需要通过合作达成共识时,最终得到的却不是他们需要的。这是为何各个国家做出合作的承诺越来越多而全球多边协议却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
回想一下,你上一次听到全球大多数国家就一种协议达成共识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我认为,应该是13年前的事情了:2000年,联合国制定人类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自那以后,几乎所有国际峰会的结果都可以用“贫瘠”来形容,而几乎所有的会议议程都是围绕贸易自由化和全球气候变暖等展开。
共同国际行动需求的增长,与国家一起行动能力的减弱之间的差距,或许就是全球最危险的赤字。
在经济领域内,需求超过供给时,价格就会上涨。在政治领域内,当国家满足解决跨国界问题需求的能力减弱时,就会催生出一系列危险的不稳定因素,比如说索马里海域海盗猖狂作案、金融崩溃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速度加快、捕捞过度以及核扩散等。
那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一种可能的方法就是“少边主义”。
少边主义由聚集最少数量的需要作出重大改变的国家组成,比如说,十大污染国、二十大濒临秘诀鱼类消费国、十二大非洲援助捐赠国或受援国,等等。
本评论作者莫塞斯 奈姆(Moisés Naím),是《金融时报》的专栏作家。(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