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中国资本市场的春之声
过去, 春节前夕的资本市场都是“信天游”,无人过问,而今年却暖风频吹。中国A股过去5年的变化说明,一个错误的治市思路如果得不到纠正,将足以开启通向混乱和崩溃的大门。
过去, 春节前夕的资本市场都是“信天游”,无人过问,而今年却暖风频吹。上周,网络传闻IPO重新开闸,相关方面立即予以澄清。近日,两个交易所又宣布,扩大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范围,其中深市标的股票数量将由目前的98只扩展为200只,沪市标的股票从180只扩大至300只。
在这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上,市场原教旨主义的迷思长期困扰着监管当局,即“指数不该是监管层关心的事”。但中国A股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市场起落频繁,指数大涨大跌关乎千百万投资人的利益甚至身家性命。所以,郭主席以极大的勇气矫枉,在总方向上坚持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但不是简单地放羊,撒手不管。
新的监管理念的提出,对于解放思想,走出误区,打破盲目迷信市场化的桎梏,走出市场大涨大跌的魔咒,让监管回归市场“守夜者”的角色起着积极作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是一个负责任政府的应尽之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旗帜鲜明地支持香港特区政府动用土地储备基金狙击以索罗斯为首的沽空港币和港股的国际投机势力。“9·11”事件后,美国政府表态,在任何时候、不惜用任何手段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所以说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政府完全放任的金融市场,当内在机制失灵时,政府有形的手必须果断进场干预。
中国A股过去5年的变化说明,一个错误的治市思路如果得不到纠正,将足以开启通向混乱和崩溃的大门。资本市场是公众投资理财的重要选择,而信心和公平是证券市场的基石。一个能给投资者真实回报的资本市场才是健康的,如果无度索取,只会让市场日益式微,使投资者对长期投资失去信心。股市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饱经磨难的中国股市关系着逾亿家庭的财富管理,如果这个市场长期没有“财产性收入”,只靠投资者“无偿献血”,那么它将是看不到前途的。
让人欣慰的是,中国资本市场在付出惨痛代价后,正在走出长期困扰的治理误区,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一系列有利于长期稳定发展的建设性共识正在形成,市场也在瑟瑟寒冬中迎来了久违的暖意。始于沪市1949点的这一轮反弹,以银行股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充当了领军者,银行股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平均涨幅近40%。
过去数年间,以银行股为代表的大盘蓝筹,受制于资本充足率、财务透明度和潜在不良资产的困扰,被市场视为洪水猛兽。以至于此轮行情发动前,最赚钱的4大行股价都在2~3元,中小型银行在5~6元。有人戏言,一盒盒饭的钱可以把主要银行股点一遍——工农中建各一股,也就十块钱。这是长期迷信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思路,任由市场下跌,最后则落得一地鸡毛,而投资者信心崩溃。
当然,救市是治标,治市才是根本。以沪市1949点为发端,蓝筹股的崛起为标志,短期让指数告别了“解放前”,但从长期看,还需要科学监管理念和治市思路的落实和深化,因此市场近期的暖风频吹也自然被赋予更多含义。大盘蓝筹是市场稳定的基石,在蓝筹股带动市场价值中枢上移后,如何进一步活跃市场,形成新的候补梯队和板块轮动效应,激发市场价值整体理性回归。
中国股市十年零增长的囚徒困境,让一代投资人价值投资理念几近崩溃,而市场盲目大跃进,造假、圈钱、变脸、内幕腐败行为都是市场的毒瘤,可谓“物必先腐而虫生”。对股市中的老鼠仓、内幕交易等腐败问题,也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1929~1933年美国大萧条后,罗斯福政府就对证券监管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严惩股市的操纵、欺诈和内幕交易行为,重树投资者信心,美股也由此从1933年股灾后不足百点迈上了朝向万点之上的伟大复兴之路。希望2013年回响在股市上空的春之声,是中国股市一次深入心灵和骨髓的救赎和觉醒。(作者系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