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出现结构性变化对经济拉动减弱

梁达 |2013-01-28 09:501007

从制约我国外贸发展的短期与中长期因素看,今年我国进出口贸易仍将低位增长。总体判断,今年外贸难现前些年的持续高速增长,进出口增速较去年虽有所回升,但难有大幅改善,仍将低于过去十年的平均增速。

  从制约我国外贸发展的短期与中长期因素看,今年我国进出口贸易仍将低位增长。由于外需不足的矛盾难以根本缓解,全球流动性宽松和贸易保护的风险有可能加剧,影响我国外贸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没有出现大的变化,这就决定了今年的外部需求难有起色。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GDP贡献率超过投资达55%,而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是-5.5%,下拉GDP负增长0.4个百分点。

  众所周知,2012年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减弱,一是由于欧债危机持续升级,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美国经济也出现减速迹象,整个外部经济环境不断恶化,导致外部需求疲弱;二是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内需疲弱、制造业低迷、投资收缩、产能过剩,以及政府宏观政策调控等一系列原因,外贸进口规模也随之收缩。

  从制约我国外贸发展的短期和中长期因素来看,2013年我国进出口仍将低位增长。虽然随着各国宏观政策力度加大,全球经济发展环境可能略好于上年,国内经济运行也将总体平稳,但国际、国内依然存在各种风险因素,世界经济复苏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外需不足的矛盾仍难根本缓解,全球流动性宽松和贸易保护的风险有可能加剧。由于影响外贸进出口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并没有出现大的变化,决定了新的一年外部需求难现大的起色。

  我国进出口低速增长,结构出现一定变化

  2012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深化、蔓延,世界经济复苏明显减速,国际市场需求下滑。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截至去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连续7个季度放缓。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进出口增速下滑至个位数,进出口企业困难增多。针对形势变化,我国政府及时出台一系列促进外贸稳定增长、优化外贸结构的政策措施,提振了企业信心,对外贸走势趋稳发挥了重要作用,结构出现变化。外贸的主要特点如下。

  1.进出口增速逐季回落

  去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体增速出现了回落,外贸进出口总值比上年增长6.2%,增速比上年回落16.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7.9%;进口增长4.3%。从全年来看,进出口增速呈现缓中趋稳的态势,表现在进出口规模逐季环比增长,增速在三季度探底后回升,与上年同期相比,一至四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7.3%、8.5%、3%和6.3%。

  从进口看,去年货物贸易进口虽然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出现较快回落,去年1-9月进口总值达到13471亿美元,同比增长4.8%,增速明显低于上年26.7%水平。特别是去年7、8两个月,进口增速急剧下滑,8月份进口值同比下降2.6%,9月份的进口增幅也只有2.4%,明显低于上半年的增长水平。而去年12月份进口同比增速有所回升,为6%,仍显疲弱态势。

  2.对发达国家出口明显分化,对新兴市场出口总体增长较快

  去年我国进出口增速回落至个位,其原因首先与传统出口市场需求低迷直接相关。受欧盟经济陷入衰退、市场需求明显萎缩影响,去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同比下降3.7%,降幅呈逐月扩大趋势,欧盟作为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已经被美国取代。

  随着美国经济温和复苏,零售市场回暖,去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增长8.5%。对新兴市场出口总体增长较快,我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增长10.2%。而中日贸易出现大幅减速,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下降3.9%。但我国与俄罗斯和巴西双边贸易总值分别增长11.2%和1.8%。

  3.民营企业进出口所占份额有所提升

  在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引导下,民营进出口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努力拓展营销渠道,深度开发国际市场,取得良好效果。从去年全年看,民营企业进出口势头良好,一般贸易增速持续快于加工贸易。

  去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8%,占我外贸总值的49%,所占比重较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占外贸出口总值的49.9%;进口占外贸进口总值的47.9%。

  同期,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9.6%,高出外贸总体增速13.4个百分点,占外贸总值的31.6%。出口增长21.1%;进口增长17.2%。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国有企业进出口同比下降1.2%,占外贸总值的19.4%。其中,出口下降4.1%;进口增长0.3%。

  4.中西部地区出口保持快速增长

  去年重庆、安徽、河南和四川等中西部省市的出口增速分别为94.5%、56.6%、54.3%和32.5%。广东、江苏等7个省市对外贸易合计占8成。其中广东外贸进出口增长7.7%,江苏和北京(含中央在京单位)进出口总值分别增长1.6%和4.7%;上海下降0.2%。此外,浙江、山东和福建进出口总值分别增长0.9%、4.1%和8.6%。上述7省市进出口值合计占外贸总值的79.9%。

  5.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稳步提高,出口商品结构继续优化

  去年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稳定增长,机电产品出口额比上年增长8.7%,高出同期外贸出口总体增速0.8个百分点,占外贸出口总值的57.6%。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放缓,其中服装、纺织品、鞋类、家具、塑料制品、箱包和玩具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增长8.6%,占外贸出口总值的20.4%。此外,钢材出口增长14%;汽车出口增长20.1%。

  6.进口商品结构有所变化,能源和资源性产品进口量增加

  从进口的商品结构看,去年我国矿产资源商品进口量升价跌,进口铁矿砂7.4亿吨,同比增长8.4%,进口均价为每吨128.6美元,下跌21.6%;能源类商品进口量价齐升,原油进口2.7亿吨,增长6.8%,进口价上涨;农产品进口量大幅度增加,2012年大豆进口增长11.2%,进口均价为每吨599.3美元,上涨5.8%。

  另外,多数工业原料进口量和进口额均有所收缩,如钢材、钢坯、合成橡胶、树脂、合成纤维等,机电产品进口比去年同期增速降低。同期,机电产品进口增长3.8%,其中汽车进口增长9.1%。

  7.进口加工贸易有进一步向中西部转移的迹象

  从进口的区域看,去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受外部经济冲击较大,进口呈现低速增长,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经济大省进口增速大幅回落,整个东部地区进口增幅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中西部地区进口增长相对较快,其中河南、广西、云南、重庆的进口额比上年同期增长速加快,显示加工贸易有进一步向中西部转移的迹象。

  从进口的来源看,由于欧洲经济陷入衰退,去年我国来自欧盟的进口增速大幅度缩减,来自日本的进口也明显下降,来自东盟和韩国的进口微增。相比之下,来自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的进口增长较快。

  多种因素导致出口低迷与进口萎缩

  1.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直接导致外需疲软

  去年由于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需求低迷,尤其是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持续萎缩,失业率屡创新高,拖累了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市场需求明显不足。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贸易整体陷入低迷之中,我国难以独善其身。据《国际贸易环境发展概览》年度报告,2012年全球贸易增长率仅为2.5%,增速比上年下降50%。

  2.生产成本增加削弱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

  一是成本上涨直接导致出口企业订单减少。截至去年9月底,全国有18个省市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的工资增幅为19.4%;二是全球资本流动放缓与国内要素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吸收外资除5月微增之外其余月份均为负增长,全年规模预计比2011年下降,外资企业进出口约占我国外贸总值的半壁江山,外资减少对出口的拖累已经显现。去年前11个月,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仅增长1.9%,低于我国外贸总体增速3.9个百分点;三是由于人民币升值使企业经营成本增加。调查数据显示,有7成左右的企业反映2012年的生产综合成本比较2011年同期在上涨,企业经营的综合成本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

  3.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形成内需减弱、进口动力不足

  国内经济的持续减速和直接利用外资规模的减少,导致了对进口需求的抑制。去年国内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一季度GDP增速从去年四季度的8.9%降至8.1%,二季度下滑至7.6%,三季度进一步降至7.4%,创三年来新低。经济增速放缓直接导致投资、消费减弱,进口需求萎缩。据商务部统计,如果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我国实际进口的货物量仅增长了5.7%,这比2011年回落了5.9个百分点。

  4.外贸环境恶化对进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去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在全球的主要经济体当中,我国外贸出口是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也在频频效仿,贸易壁垒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涉及的产业在不断扩大,对我国国际贸易产生不利影响。

  今年进出口仍将维持低速增长

  从制约我国外贸发展的短期和中长期因素来看,2013年我国外贸形势仍不容乐观,进出口仍将低位增长,增速恐难回归两位数。

  综合分析,影响今年外贸增速快慢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影响外贸发展的外部环境难有明显改善

  从未来的经济发展形势看,不少国家处在经济危机后艰难的调整阶段,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现,高债务、高失业率成为西方国家短期内难以摆脱的困境,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为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一步下调了2012-1013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预测为3.3%和3.6%,其中欧元区2012年将出现0.4%的负增长,整个发达经济体仅有1.3%的增长;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将增长5.3%,明显低于前两年7.5%和6.2%增速。

  分区域看,美国失业率依然偏高,财政问题远未解决,经济缓慢增长态势难以改变;欧元区2012年月失业率升至纪录新高,去年12月制造业延续之前走势再次萎缩,显示出欧洲经济复苏仍难乐观;日本经济增速逐季下滑,重陷衰退可能性较大;新兴经济体将面临应对通胀的巨大挑战。因此,2013年我国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仍较严峻,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仍将影响进出口的增速。

  二是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在经济复苏没有明显起色的情况下,一些国家为缓解就业压力,对外采取部分关闭国内市场的办法,扶持本土产业,阻碍了正常的国际贸易投资活动。一些国家将对新兴产业领域的跨国投资态度保守,想方设法加以限制。在选举政治的催化下,部分国家经贸政策甚至出现“去全球化”的危险倾向。

  三是国际金融和商品市场仍可能持续动荡

  近期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均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巴西等也降息刺激经济,可能引发各国货币汇率频繁大幅波动,国际资本大规模跨境流动,冲击全球金融稳定。美国、俄罗斯等粮食主产地遭受重大干旱,导致全球小麦、玉米减产,中东地缘政治持续紧张极易冲击石油供应,加上全球货币政策宽松,投机资本涌入商品市场炒作牟利,农产品和能源价格面临较大上涨压力。

  四是推动商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增加

  从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看,由于美国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将引发更多国家出台新的经济刺激政策,未来国际市场通胀预期抬头,将推动商品价格上涨。同时,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有增多的趋势,自然灾害造成的供应紧张在2013年也将会继续对农产品市场价格构成冲击,再加上国际政治局势动荡的影响,估计未来世界商品价格有逐步走高的趋势。

  五是外贸竞争力有所削弱

  从中长期来看,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减少,我国外贸难以再现前些年20%以上的持续高速增长。据测算,2000至2007年,月度出口增速均值超过月度进口增速均值约4个百分点,而2008年至2012年,月度进口增速均值则反超出口增速均值约1个百分点,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明显回落。

  六是中国经济增速趋于稳定,并出现积极变化,有利于进出口增长

  去年以来,工业生产、商品零售、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增速提高,呈现稳中趋升;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实现4个月以来首次回升,在去年12月份达50.6%,超过50的荣枯线;其中新订单指数为51.2%,连续3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继续回升。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至100的荣枯线以上,达100.8。

  去年9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在做好出口退税和金融服务、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贸易环境、优化贸易结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如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提高通关效率,调减法定检验检疫目录,规范和减少进出口环节收费等。这些政策措施正在陆续落实到位,将强化前期出台的稳定外贸增长政策效果,进一步提振进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信心,缓解企业经营困难,推动外贸增长企稳趋升。

  综合国内国外情况,2013年各种风险叠加因素仍将对我国外贸发展造成较大压力。新的一年全球经济发展环境可能有所改善,外贸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可能略好于2012年,但总体看,弱势增长的态势难以根本性改变。

  就国内经济看,2013年我国经济增速可能较2012年有所改善,随着稳增长和促外贸一系列政策效果的逐步释放以及后续配套政策的陆续出台,预计2013年我国出口增速缓中有升,但难有大幅改善,仍将远低于过去十年的平均增速,进口增速将有所提高。

  尤其不容忽视的是,经济企稳的基础还不稳固,国内需求增长受到一些体制、机制因素的制约,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较为突出,要素成本上升较快,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力,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较多困难。

  总体判断,今年外贸难现前些年的持续高速增长,进出口增速较去年虽有所回升,但难有大幅改善,仍将低于过去十年的平均增速。

  努力提升外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针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应继续着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外需对经济的拉动力。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外贸企业要从全球市场视角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一方面从生产加工环节向产品研发、设计、品牌推广等高附加值的环节延伸产业链;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鼓励引导,规范市场秩序。

  鼓励流通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整合外贸进出口公司、中小加工贸易企业,形成有实力的内外贸一体化流通企业集团或综合商社。通过整合,一方面可以借助外贸进出口公司对国外市场的了解,推动流通企业集团“走出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一体化整合,推动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实现内外联动。

  立足当前,密切跟踪形势变化。确保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帮助企业克服订单不足、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困难,努力将外部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全力以赴稳定外贸增长。

  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要着眼长远,充分利用市场环境趋紧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要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结构转变,扩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外向程度,培育品牌,重视营销网络和研发设计,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继续稳定和扩大中国出口在国际市场中份额,发挥进口对结构调整的支持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加快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促进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增强外贸长远发展后劲。可以鼓励流通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整合有实力的外贸进出口公司、中小加工贸易企业,形成有实力的内外贸一体化流通企业集团或综合商社,通过一体化整合,推动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实现内外联动。

  继续做好资源性产品的进口工作。资源性产品进口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提前办理有关进口程序,给企业一定的进口自主权,以便企业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回落时,国际油价、粮价、有色金属等初级产品价格下跌时,抓住时机组织进口。

  同时,政府还可以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企业、机构形成进口预案,以政府采购和民间购买相结合的方式,择机购入石油、矿石、有色金属等稀缺资源。

  一是要制定有效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加快企业机器设备的折旧、技术改造投入,是保持企业技术进步的关键,而加大引进关键技术设备是一条有效的捷径。与此同时,应鼓励企业形成消化吸收和自主配套能力,对此应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如对提前进行设备折旧的企业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对进口的关键设备提供减免关税的政策等。充分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提高我国的自出创新水平。

  二是要高度重视我国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设备进口,特别是节能环保型设备的生产和制造能力。有必要通过引进高端技术装备等,逐步形成我国自主的研发制造能力,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同时,通过扩大某类商品的进口,激发该类商品的国际市场需求,从而促进出口。

0
标签:中国 外贸 出现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中国外贸出现积极变化但形势依然严峻

2009-05-08 11:16
536

中国外贸出现“转正”拐点 外需低迷之势短期难改

2009-12-11 17:24
658

魏建国:美联储加息对中国外贸影响不大

2022-10-09 22:09
17136

魏建国:要抓好9月外贸的重要节点,预计下半年中国外贸会实现两位数增长

2022-08-23 16:59
14259

5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9.6%

2022-06-10 15:28
21900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