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2013年中国经济运行

傅苏颖 |2013-01-28 09:04694

编者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原有经济平衡已被打破,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都面临结构调整,全球经济重心从西向东转移,中国成为焦点。曾培炎指出,“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换挡期,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更加尊重经济发展规律”。

  编者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原有经济平衡已被打破,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都面临结构调整,全球经济重心从西向东转移,中国成为焦点。一直以来,“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究竟能达到多少”都是学界、市场、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事实上,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特征是――经济进入“转型期”,改革进入“攻坚期”,增长进入“换挡期”。
  曾培炎:中国经济进入换挡期可保持7%-8%增速
  厉以宁:应修改或取消工资标准和级差
  ■本报记者 傅苏颖 

  受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和国内人口红利逐步消失、房地产调控等综合因素影响,中国经济由多年保持或接近两位数的增长回落到2012年增长7.8%,经济增速进入“换挡期”似乎在业界已经达成了共识。多数专家26日在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由于基数增大和发展方式转型,长期保持GDP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并非常态,但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仍然较高,处在重大战略机遇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表示,中国长期保持GDP两位数增长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中国经济开始进入到个位数增长的阶段,保持年均7%―8%的增长速度,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完全有可能的。
  曾培炎指出,“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换挡期,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更加尊重经济发展规律”。
  对此判断,社科院财贸所所长裴长洪表示赞同。他从学理的角度分析,经济增长分为潜在的经济增长和实际的经济增长。基于此,裴长洪预测,中国潜在经济增长会在7.5%左右。
  裴长洪指出,在未来若干年甚至十年内,中国潜在经济增速仍然会比较高,大约7%到8%,但实际的经济增长有时候会背离潜在经济增长,多数情况下,实际增长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这是一个重大的机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并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长8.2%,2014年增长8.5%,与上一次预测持平。报告指出,中国为了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须继续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结构改革,拉动私人消费,从而重新平衡经济。为此,与会专家在金融领域、城镇化问题以及收入分配制度等三大突出问题都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陈锡文:
  城镇化不要使用“虚胖”的口径
  ■本报记者 傅苏颖 

  城镇化是今后中国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的动力、最大的源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曹文炼表示,要解决城镇化问题,首先就要解决整个国家的资产负债表的健康财务问题,才能解决可持续发展。
  “我们现在提出新型城镇化,就是要解决这些年来出现的人口城镇化落后于土地城镇化、还有农民的市民化落后于工业化等几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解决地方投融资的资金来源问题。” 曹文炼表示。
  中央农村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指出,衡量城镇化率使用不同的统计口径得到的结果也不同,不要使用虚胖的口径,我们要更多的关注城镇化的质量。
  陈锡文还指出依法依规推进城镇化,不会牺牲农民的利益。依法是法律有一系列规定,依规是土地利用建设规划。如果严格按照土地规划来办,按照法律来办,从土地所有形态来看,农民会受到损失。但是从其他方面,比如说经济补偿、生活改善、住房、社保等来看,城镇化则可以改善当前生活,保障长远生计。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对此表示认同,他还指出,当前城镇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大城市化要转为小城市化。城市化的根本是要创造更多的非农的就业岗位,让我们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原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也指出,“中国的经济要持续健康发展,首先要使中国的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现在中国的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必须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现代工业化,走出这样一条路子来,现在我们强调经济要转型升级,实际上我们城镇也要转型升级。我们现在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方式要转变,实际上城镇的发展方式同样也要转变。”
  王国平指出,未来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把破解城市竞争力放在突出的地位,这样中国的城镇化才能得到广大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而在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要把发展放在解难之中。
  杨凯生:不应把实体经济与金融业对立起来
  ■本报记者 傅苏颖

  对于金融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将会发挥什么样的重要作用?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认为,不应该把实体经济和金融业对立起来。这一轮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一些国家,主要是美国,所谓要更多关注实体经济的声音多起来。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是因为在此前美国金融市场上衍生品的交易量过大,一些衍生产品层次过多,结构过于复杂,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越来越模糊,许多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众多投资者对金融衍生品、交易活动、内容和风险,大多是不甚了了,有的只知其然,而没有深究其所以然。
  他还指出,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运行提供更有效、更完善的服务,这样才能把实体经济和金融业的关系处理好。因此,不应该把实体经济和金融业对立起来。
  “目前中国的社会融资仍然是高度依赖银行的间接融资,虽然在过去十年中这一现象有很大的改观。”中国银行行长潘功胜认为,建立一个合理均衡的社会融资结构,对于金融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未来我国金融业改革重要的内容之一。
  他同时表示,未来金融业改革的重点是要积极地推动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优化组成社会融资结构,建立多层次的融资体系,推动了金融产品的创新,加强市场制度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了市场运行机制,逐步形成层次合理,功能互补的金融市场体系,更好地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服务。
  ■本报记者 傅苏颖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在论坛上表示,受历史原因、行业垄断、劳动力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尚未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初次分配体系。因此,未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初次分配上,应从七个方面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厉以宁认为,目前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中,所形成的初次分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平。针对收入分配改革重点,他提出了七点建议:
  首先,健全完善市场,早日形成生产要素的供方、需求方公平竞争的环境;形成商品生产者之间公平竞争的环境,打破行业垄断,消除所有制歧视。修改或取消部分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初次分配的规则,包括工资标准、工资级差等,以贯彻市场经济规律作为初次分配的基础条件。
  第二,让农民成为清晰的产权主体和市场主体。让土地的流转在各个产权主体、市场主体之间有序地进行,制止土地使用中的寻租行为,保证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第三,在劳动力市场上促使买方和卖方的地位趋于平等,消除不对称行为。厉以宁建言,应该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促使第一次分配趋于完善。
  第四,在二元劳工市场存在的情况下,应该促使低劳工市场向高劳工市场转变,同时,提高职工的受教育程度,给予其更好的升迁机会。
  第五,鼓励农民和低收入家庭的成员自行创业,创办小微企业。
  第六,在当前要加大职业技术教育,给予更多的人受教育的机会。
  此外,对于二次分配,厉以宁认为,在中国现阶段,二次分配的重点应该放在社会保障的城乡一体化上。此举涉及到教育资源的分配、文化资源的分配、卫生资源的分配的均衡化。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谈就业、谈金融、谈预期...大咖把脉中国经济,最全实录不容错过

2019-02-18 15:36
36615

智库把脉中国经济:应将资金引向长期价值投资

2013-07-02 13:14
699

国研中心夏斌:把脉中国经济大问题

2013-02-19 10:30
886

十智囊把脉中国经济 明年调控环境更加复杂

2009-11-06 09:39
930

摩根大通:中国经济温和增长,复苏态势稳固

2024-05-23 17:26
88489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