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创新驱动将获多方政策扶持
近年来,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为此,“十八大”提出要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加大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今年经济结构调整将从何处着手,力度如何?《经济参考报》特组织多路记者采访相关部门和业内专家,梳理矛盾,分析难点,力求作出前瞻性判断。从今日起本报将推出一组三篇“产业转型升级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编者按:
近年来,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为此,“十八大”提出要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加大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今年经济结构调整将从何处着手,力度如何?《经济参考报》特组织多路记者采访相关部门和业内专家,梳理矛盾,分析难点,力求作出前瞻性判断。从今日起本报将推出一组三篇“产业转型升级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在近日召开的多个部委年度工作会议上,产业转型升级都被当作2013年重点工作进行部署。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今年政府将通过兼并重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大力推进发展服务业。其中,创新驱动可能将被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获得多方政策支持。
信号
部委强调创新驱动
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提出,发展改革系统2013年要重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其中包括“强化创新驱动,启动"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实施一批高新技术重大专项,加快推进重大信息化工程。”
随后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创新驱动是今年转方式调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工作。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指出,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进一步增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快完善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只有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和创新,才能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工业制造基础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我国工业要实现由大变强,应抓住世界新一轮科技变革的战略机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创新。
科技部的工作会虽然还没有召开,但是在此前召开的科技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党员干部大会上,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表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十八大”报告一个重要的亮点。要把推动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作为关键环节,把推动经济实力和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作为首要任务,把推动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为根本目的,把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作为重要动力,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解读称:中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我国能否建成全面小康,进而实现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发展阶段的跨越,关键不在于经济增长速度,而在于增长质量,这取决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于依靠创新驱动作为支撑,首先在于技术创新,包括原始、集合、借鉴吸收再创新等。
目前我国已是全球工业大国,但我国产业仍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全球化品牌,特别是一些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设备受制于人,产业安全面临风险。
利好
将获多方政策支持
在2012年,我国经济减速导致了企业创新意愿下降。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徐策介绍说,2012年前三季度,我国高加工度行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3 .5%,较上年同期减缓11 .5个百分点。这一方面受需求端整体趋弱的大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新一轮固定资产设备更新的意愿不高。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指出,我国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少、企业创新能力薄弱,这不但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问题所在,也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逐步解决这一问题,发改委提出要重点推进五项工作:一是超前部署,支撑核心产业发展技术和研究水平;二是形成产业链发展的系统集成技术能力;三是促进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和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四是大力推进高校和科研单位机构的技术转移;五是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向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的产业区域积聚。
张晓强还表示,发改委将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包括启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牵头实施产业目标明确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其中包括,出台生物、卫星导航、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等发展规划,启动实施医疗器械、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重大专项。推进重大信息化工程,强化信息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
杨学山也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为了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工信部将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并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到“十二五”末,我国将努力争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重点企业要达到3%以上,一批骨干企业要达到1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知识产权创造优势和知名品牌的中小企业。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透露,今年国家将考虑对企业的技改研发投入进行所得税抵扣。
寄望
制度创新亟待跟进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部署的创新驱动战略,被认为对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黄群慧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从研发投入看,2008年美国、德国和日本的研发强度分别为2.89、2.64和3.42,我国只有1.54,到2010年也只达到1.71;从关键技术自给率看,中国的纺织机械、高端机床、高速胶印机、集成芯片制造设备和光纤设备制造设备产品进口分别达到70%、75%、75%、85%和100%;从专利看,2010年我国申请的国际PCT专利12337件,仅相当于美国的1/4、日本的1/3。由于我国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缺乏,导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困难,从而严重制约了经济结构调整的进展。
对于如何推进创新驱动战略,黄群慧强调,“创新驱动战略”的创新不仅仅包括科技创新,还包括制度创新。由于制度创新是完善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根本手段,制度创新的意义在于发挥“改革红利”的作用,因此,对于“创新驱动战略”而言,制度创新更具有根本意义,“也就是说改革才是实现创新发展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根本动力”。
他认为,为了达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目的,未来三年应逐步实施三项具体工作:第一,积极推进政府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第二,积极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有效发挥国有经济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作用;第三,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刘伟表示,效率提升是创新的函数,而结构变化又是效率变化的函数。但制度重于技术,技术创新从来都是以制度创新为基础,现阶段我国制度创新的核心历史内涵即通过改革深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以提升国民经济的竞争性和公正性。
“经过30多年改革,改革的核心已从初期的国有企业改革为核心转变为政府改革为核心,包括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以及教育、卫生、社会管理等诸多市场失灵领域的政府公共管理机制改革。”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