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保:与出口企业共度时艰
今年以来,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本届论坛以“共度时艰,转危为机”为主题,邀请商务部与人民银行专家对2009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投资政策与金融环境做出了前瞻性的预测与描述。面对2009年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经贸环境,论坛嘉宾与参会代表还重点探讨了在当前国际金融经济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应对之策,在危机中寻找机遇,树立信心,共度时艰,并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
12月19日, “第三届国家风险管理论坛”在北京举办。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保监会等国家部委的领导、行业商协会、银行和企业界人士以及知名专家学者300多人出席了本届论坛,财政部李勇副部长、商务部傅自应副部长、保监会陈文辉主席助理出席论坛并发表重要讲话。主办方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在论坛上发布了2008版《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并对年度全球风险态势进行了深度分析。
今年以来,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本届论坛以“共度时艰,转危为机”为主题,邀请商务部与人民银行专家对2009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投资政策与金融环境做出了前瞻性的预测与描述。面对2009年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经贸环境,论坛嘉宾与参会代表还重点探讨了在当前国际金融经济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应对之策,在危机中寻找机遇,树立信心,共度时艰,并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保增长,促进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活动的发展。
《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全球国家风险水平显著升高
12月19日,中国信保连续第四年发布了《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和全球风险地图,对全球100个主权国家的风险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评估以及前瞻性的预测,并对除中国以外的191个国家的风险水平等级进行了重新认定。
2008版《国家风险分析报告》从“国家基本情况”、“政治状况”、“经济形势”、“投资状况”、“双边关系”以及“总体风险评估”六个部分详细分析了100个主权国家存在的风险。由于在考察国家政治、金融、经济、制度、社会等领域风险的同时,还充分地考虑了中国与其的双边关系以及中国的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因此,可以说其内容反映了独特的中国视角和中国公司的利益。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风险地图,直观地判断各国风险水平,并对不同国家进行横向比较。
与2007年全球整体风险水平趋于降低的局面相比,2008年的形势发生明显扭转。全球国家风险水平显著升高,局部出现急剧恶化,系统性风险特征显著。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与金融的正常秩序,使世界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衰退迹象。全球风险地图显示,在全球62个风险参考评级发生变化的国家中,有48个国家的风险水平上升,风险评级调降,调降规模之大已创出纪录;另有部分国家的风险评级虽未被调整,但由于风险水平已出现异常波动而进入观察状态。总体来看,2008年全球最发达的30个经合组织成员国中有近半数风险增加,遭遇降级;而在评级调升的14个国家中,却无一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
在具体调整原因方面,中国信保国家风险评价更加侧重于对基本面风险的认定与把握,同时科学参考实时风险变化的直接影响。对于评级调降国家,政局不稳、社会动荡、增长乏力、金融体系紊乱、国际收支失衡、偿付能力下降是风险上升的主要原因。作为金融风暴的策源地和中心地带,美国被首次调降;欧洲因遭受金融危机全面冲击,并催生内部风险,包括法国、英国、西班牙等成熟市场国家在内的一批国家被调降评级。对于评级调升国家,导致风险降低的主要原因有政治与社会局势继续由乱转治、金融危机直接冲击有限和国际收支状况好转。此次评级调升国家集中于非洲和拉丁美洲,尽管这些地区的国家绝对风险水平依然较高,但一年以来其国内政治社会形势相对好转,经济形势基本平稳,仍然得到了积极认可与客观反映。
随着我国出口和海外投资的飞速发展,理性考量海外国家的风险水平已经成为企业权衡成本收益、做出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中国信保成立七年来,已经逐步建立起以国家风险信息库为基础、多元化信息渠道为支持、专业化队伍和技术为保障、国家风险分析报告为载体的国家风险预警和管理体系。作为中国信保的核心信息产品,《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和全球风险地图的发布将有利于引导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贸易和投资活动,满足各类企业和机构对海外市场国家情况和商业环境的信息需求。
中国信保:多策并举支持企业抵御金融风暴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金融危机,中国信保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切实履行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职责,积极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保障经济稳定、促进出口增长作用,坚定出口企业信心,共度艰难时刻。今年1-11月,中国信保承保金额达到565.2亿美元,同比增长63.6%;支付赔款2.1亿美元,同比增长174.5%。前三季度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约570亿元,累计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超过3000亿元。
在此全球信用风险水平显著增高的危急时刻,中国信保郑重承诺:不缩小保险责任范围,不提高保险基础费率,积极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服务,及时提供海外信用风险预警信息,帮助企业防范出口收汇风险,巩固传统出口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帮助广大出口企业渡过这个“寒冬”。主要有三项应对举措:
深化服务,加大信用保险支持力度
中国信保将继续执行积极的出口险承保政策,秉承一贯的专业风险评估原则,响应企业投保需求,提高业务审批效率,在信息完备的基础上,将对海外买家的信用限额审批工作压缩在一周之内完成。加快赔案处理速度,及时补偿企业收款损失。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信保进一步简化理赔程序,提高理赔效率,对企业提出的可损或赔案,迅速采取相应措施,第一时间介入,对符合赔付条件的企业,实行快速理赔。
积极推广融资新模式,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和出口
中小企业在改善我国经济结构、提高就业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当前严峻形势下,中国信保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特别是对符合国家宏观政策的高科技、高附加值、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面对中小企业抵押、质押和担保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积极利用信用保险项下的“融资便利”这种新的融资模式,与98家中外资银行开展合作,今年前三季度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约570亿元,累计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超过3000亿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融资问题,而且有效保障了银行信贷安全。为更好地服务出口企业,中国信保正与多家银行洽谈,争取在利用信用保险协助企业扩大授信额度、享受更低的融资利率等方面提供帮助。
促进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分散市场风险
目前,非洲、中东、南亚、南美及部分独联体国家等仍具有较大市场开发潜力。面对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政治不稳、效率低下、法制不健全、外汇管制苛刻等不利因素,以及企业在开拓新兴市场时面临信息匮乏、风险无法保障的难题,中国信保充分运用专业化和国际合作优势,帮助企业全面调查、分析和把控出口风险,结合国家外交和外经贸政策,倾力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
同时,中国信保建议国内出口企业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海外信用风险的防范:
采取稳健发展策略
受金融危机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出口和海外投资企业总体上将处于比较艰难的商业环境中,贸易条件趋于苛刻,交易对手偿付能力下降,贸易摩擦和商业纠纷更为频繁,信用风险整体升高。因此,采取更为稳健的业务发展战略、更为谨慎的业务规模、更为稳妥的支付手段、更为完备的合同条款、更为积极的风险防范措施,对于企业来说显得十分必要。
强化内部应收账款管理
一是要做好事前防范。通过对买家进行资信调查和评估,严格把好第一关,了解买家最新财务和整体经营状况,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再做交易决策。
二是要重视事中管理。对金额较大或回款周期较长的业务,最好专人管理,紧密跟踪货物及货款进展情况,建立买家客户档案,搜集买家信息,一旦发现风险信号时,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寻求专业机构帮助减损。
三是要加强事后跟踪。对即将到期的应收帐款应及时提醒买家准备付货款,若发现买家到期未付,要主动向买家了解不付款原因,及时追讨,以降低损失。经验总结证明,一般来说,买家拖欠一个月内追讨成功率高达90%,而拖欠时间越长,追回款的成功率就越小。
四是建议出口企业在合同缔结、单证制作和审核时要更加慎重,保证单证规范操作,并完整保留相关业务单证及与买家的往来传真、函电等资料,以免出现风险后维权时缺失有效的法律依据。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许多企业陷入资金短缺的窘境,无力按期支付货款,更无力履行正常贸易合同项下应尽的义务,因此买家拒收货物的风险显著上升。中国信保建议出口企业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密切关注买家的风险异动,切实做到“前款未收,后货不发”。
关注银行信用风险
在国际贸易中,大多数出口商认为,采取信用证进行交易风险较低。然而在外贸实践中,开证行以种种借口拒不履行付款义务的情况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银行与开证人有着密切的经济利益关系,尤其在中东、东欧等信用风险级别较高的国家或地区,银行信用等级较低,其开出的信用证的可信度也较差。而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欧美地区银行信用证风险也不断增大,银行不良贷款增加的风险可能加大。因此,即便采取信用证作为结算方式,出口商也要高度关注其安全性。
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安全“出行”
全球信用风险环境不断恶化,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采用信用保险进行风险控制和财务保障的重要意义。2008年以来,尽管出口成本大幅提高,但中国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积极性在明显上升,许多对出口信用保险一直持观望态度的客户也在此时纷纷迅速下定决心选择投保。在全球信用风险逐渐升高的情况下,信用保险的作用以及重要性日渐凸显出来。目前,中国信保已在全球范围内拥有77条追偿渠道,为国内企业追回海外欠款提供了帮助,今年1-11月,共向出口企业发出《出口风险预警信息》80余期,出具资信报告54000余份,并与全国11个省、市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有利支持了出口贸易的安全发展。
2008全球风险态势呈现四大特点
随着政治外部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国家风险变化既是政治、社会、经济和金融等内部因素直接影响的结果,更是全球及区域性系统风险因素深刻作用的结果。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家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受到广大外经贸企业的关注。总体来看,2008年全球国家风险特征变化表现出四大特点:
第一,系统性政治风险对具体国家的影响更加持久。进入2008年以来,地缘与局部风险事件此起彼伏,持续作用。美国与伊朗全面对抗,巴尔干半岛危机,委内瑞拉、厄瓜多尔与哥伦比亚三国外交冲突、拉丁美洲国有化浪潮、泰国政治危机、巴基斯坦政局动荡、印度恐怖袭击等,迄今为止仍未平息。
第二,新兴市场国家风险状况趋于分化。中东欧过度依赖国际资本的国家,外资抽逃现象严重,外债偿付能力受损;巴基斯坦、韩国等国家经常项目赤字规模较大,短期外债比重较高,本币面临贬值危险;俄罗斯、巴西、阿根廷等资源类国家,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国家收入锐减,赤字压力急增,存在货币贬值甚至经济下滑的危险。
第三,全球贸易环境普遍恶化已成既定趋势。目前,为保护本国经济,转移危机压力,美国、欧本、日本,甚至印度、俄罗斯等新型市场国家已经表现出明显的贸易保护倾向。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有目的、有选择、泛政治化的贸易保护主义必然导致国家风险水平在局部范围内非正常升高,使企业在商业层面难以承受、化解。
第四,能源食品安全等非常规因素的影响更加深刻。能源利益博弈加剧地缘政治摩擦,食品供应紧张导致政治社会动荡;而环境污染则招致国际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全面干预,而且诱发国际信誉危机;此外,社区关系维护、企业效益增长与当地社会发展平衡、负责任贷款和负责任投资等问题愈发突出。对于仍然处于“走出去”初级阶段的中国企业而言,非常规因素不仅会直接触发风险异动,而且增加了显性或隐性成本,甚至导致市场萎缩或机遇丧失。
此轮金融危机的后续发展仍是决定全球经济未来走向的核心因素。在金融危机和经济动荡的全面冲击下,全球政治力量对抗出现形势变化和加速态势,经济全球化有待调整,贸易保护趋于升温;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引擎已陷入困境,新兴市场国家则面临全面考验。
在另一方面,危机爆发意味着风险集中释放,虽然导致近期风险水平剧烈波动,但有助于稳定长期风险趋势。同时,危机意味着对既得利益的全面调整,意味着对市场格局的重新安排,意味着潜在机遇在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的集中展现,为我们主动实施战略性布局提供了重要的“窗口期”。而且,由于发展规律与基本特点大相径庭,具体经济体受系统危机作用时,反应方式、程度、速度和周期存在显著差异,实际风险表现会出现分化,风险表现节奏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外部风险水平普遍升高的情况下,企业与金融机构稳固合作,积极面对,优化经营策略,强化风险管理,通过客观研究和审慎分析,找出规律,把握时机,必然能够在“弱市”中寻找到“风险洼地”和“价值高地”,将风险控制有效转化为价值提升,并获取相对稳定的长期利益。
北美地区短期信用风险明显升高
今年1-11月,出口企业在美国市场的损失大幅增加。从中国信保接到的企业报案情况来看,纺织类和机电类商品报损金额最多,均已超过千万美元;报损案件普遍具有金额较大、纠纷严重、破产频发和诉讼案多等特点。今年以来,美国80%以上进口方不付款的案件中均存在各类争议。争议类型主要包括产品与合同要求不符而影响可销售性;不按合同数量供货导致索赔;延迟出运引起销售过季、库存积压或订单取消;以及不正当竞争和侵权纠纷等。为最大可能减少风险隐患,出口企业应细致订立合同条款、严格履行合同义务。同时,考虑到美国企业破产概率上升,变相破产出现,出口企业在风险出现后应当积极应对,灵活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
今年1月,国内多家出口企业向中国信保通报美国同一买家项下出现大额拒收风险损失,涉案金额累计近600万美元。该买家系美国经营运动品牌服饰的知名企业,企业规模较大,在全美拥有100多家连锁店,并且每年新开30余家店铺。中国信保经调查发现,美国买家此前快速扩张的原因在于得到了一家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的投资。然而,受次贷危机影响,该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受到很大冲击,直接导致了买家流动资金紧缺。同时,次贷危机导致美国消费者信心受挫,购买力下降,买家原定于圣诞节期间的销售计划未达到预期水平,致使大量库存积压。在资金短缺及销售业绩下滑的双重冲击之下,买家无力提取到港货物。目前,中国信保已协助受损的几家出口企业追回了部分损失,并对实际损失部分进行了赔偿。
美国第二大电器产品零售连锁店“电路城”于今年11月申请破产保护。这个具有59年历史的销售巨人因为无法支付众多连锁店的租金,终于轰然倒塌。受此影响,这家公司在全球 范围内的供货商共有6.5亿美元的货款面临“血本无归”的危险。遭受损失的不仅包括惠普、三星、索尼等国际品牌,也涉及到多家中国供货商。国内某出口企业利用中国信保的买方信用监控系统对电路城的危机做出了提前判断,顺利在电路城申请破产前收回了最后一笔货款523万美元,避免了重大收汇损失。
欧洲为出口风险第二大“重灾区”
中国信保的统计数字显示,当前,欧洲市场已成为国内纺织出口企业受损最为严重的地区,中国信保接到的纺织企业报损金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超过百万美元;欧洲地区机电类案件报损金额也激增,为2007年同期的近5倍之多。今年以来,我国与欧洲发达经济体的出口贸易纠纷案件日益增加,且有复杂化和多样化趋势,涉及知识产权、产品标准、环保因素、代理协议、保密协议等多重领域。另一方面,在当地解决纠纷的法律成本较高,而在欧盟之外获得的仲裁裁决在当地执行困难。欧洲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政治制度、文化背景、法律体系相对复杂,法律制度仍处于过渡阶段,司法效率低下、腐败严重。在进出口交易中,海关、税收环节操作普遍不规范,信息透明度较差。
在中长期业务领域,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经贸结构等客观因素制约,中国信保承保业务集中在俄罗斯、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国家。业务开展中,在国家层面需要密切关注经济环境影响,特别是外汇储备、创汇能力等直接反映偿付能力的指标变化。对于债务负担沉重,履约记录欠佳,政府管理能力差的国家,需要谨慎考虑主权担保的实际效力;银行层面,应当首要关注金融体系受危机影响的程度,包括政府救市措施和银行并购重组,以此为背景分析银行个体风险;在项目主体层面,应当审慎评估参与主体的资质和相关风险。
德国某公司向中国某新能源企业采购产品,用于在西班牙的一个能源基础设施项目。按计划,德国公司将通过向苏格兰皇家银行申请贷款解决项目资金短缺问题。然而,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向全球银行体系蔓延,苏格兰皇家银行也受到重创,导致德国公司现金流吃紧,造成国内企业2500万美元到期货款被拖欠。中国信保通过运用独特的政策性资源、有效利用德国和西班牙追偿渠道,终于迫使西班牙项目方在今年11月将被拖欠的2500万美元全款和利息直接汇入企业帐户。
今年上半年,温州某企业向意大利买家出口了价值71万美元的牛皮制品。受次贷危机的影响,该意大利厂商制成的牛皮沙发积压在仓库中无法出口美国,致使资金周转不灵,无法按时付款。目前出口企业已获得中国信保赔款63.9万美元。
亚洲出口市场面临较大结算风险
中国企业在亚洲所面临的风险全面而复杂。亚洲经济对美国及欧洲市场依赖程度较高,外需下降、贸易保护给亚洲带来了直接而显著的影响。其一,亚洲国家货币体系总体脆弱,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加之外汇政策不稳定,由此带来较大结算风险;其二,亚洲地区众多企业实力不强,或高度依赖银行贷款,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经营困难或濒临破产,由此造成信用风险急剧升高;其三,当前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市场价格急剧波动,诸多重要产业景气度急剧下降,亚洲国家及企业深受影响,由此造成的拒收风险及违约风险迅速升高。部分国家高负债经营企业或贷款率偏高企业过多,受危机影响显著。
2008年9月,国内某钢铁企业向中国信保报告,其向叙利亚出口的一批钢材被对方公司拒绝付款,面临300万美元的损失。中国信保经调查发现,国际钢材价格剧烈波动导致叙利亚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大幅下滑,因此买家拒绝按原价执行合同,反而要求我国出口企业降价或延期付款,从而转嫁市场价格下跌的风险。在中国信保的积极协调下,经过几轮艰苦谈判,出口企业最终同意给予叙利亚买方小额折扣,双方达成和解。
2008年5月,国内某出口贸易公司向越南买方出运一批工业材料,货值近12万美元,双方约定货物发运后90天内付款。应付款日到了,越南公司表示资金紧张,需要延期支付货款。随后,越南公司自2008年9月中旬开始陆续支付11万多美元的货款。但是出口企业一直没有收到这笔货款。原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越南盾大幅度贬值,越南政府已经介入外汇管控,控制外汇流出。直到9月底,出口企业才收到一笔回款,但仅有1万多美元,其余9万多美元仍然在越南银行的管制下。最终,由中国信保按照保单的约定支付了相应的赔款,弥补了企业的损失。
今年上半年,我国某公司出口约旦的蚕豆贸易相继遭遇了买家拖欠、拒收货物等信用风险,致使出口企业面临巨额损失。接到企业报案后,中国信保立即启动案情调查机制,通过调查发现,导致企业受损的主要原因在于约旦当地的蚕豆市场销路不畅,价格下降,买家已无利可图。由于农产品易腐烂、保质期较短,最终出口企业不得不作弃货处理,中国信保按照全损的标准赔偿了企业损失。10月6日,近百万美元赔款汇到了企业账户,为企业解了资金困难的燃眉之急。
拉丁美洲交易主体偿付能力普遍下降
中国企业在拉丁美洲地区所面临的风险呈升高态势。政治社会方面,拉丁美洲民族主义思潮盛行,各国执政党多为左翼或中左翼,近年中推行相对激进的政治和经济改革,但政策缺乏连贯性。此外,该地区局部冲突和政治暴力冲突事件时有发生。经济金融方面,拉丁美洲面临风险急剧升高。其一,金融体系脆弱,各国货币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大幅贬值;其二,该地区出口基本上以初级产品或者原材料为主,极易受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急剧下跌的影响;其三,部分国家对美国市场依赖程度较高,受金融危机和市场需求影响较大;其四,内外债负担沉重,还债压力巨大。在商业环境方面,一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并有在国家与行业之间蔓延的趋势;二是工会势力强大,普遍注重环境、劳工权益保护,劳资纠纷难以解决;三是法律体系不健全,诉讼成本较高且效率低下。
在实际发生的案例中,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导致农药价格暴跌,拉丁美洲买家收货意愿急剧降低,出现大量拒收和拖欠;在巴西,由于雷亚尔急速贬值,买方持币观望而导致拖欠,已在化工等行业引发多起赔付案件;在古巴,由于持续经济封锁致使汇款路径不畅,已导致数千万美元货款不能正常汇出。
2008年7月,国内某著名企业向中国信保通报阿根廷某买家项下出现大额可能损失,报损金额累计逾千万美元。该买家为阿根廷重要的农药生产企业,与被保险人合作多年,且付款记录一直良好。然而,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负面效应的不断显现,阿根廷国内经济逐渐受到冲击,特别是石油、钢铁,农药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下滑,使农牧产业有很大优势的阿根廷的经济发展承受很大压力。加之阿根廷农民罢工对国内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买家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无法按期履行付款义务。目前,中国信保已启动海外追偿程序,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挽回损失。
非洲风险波动小 绝对风险水平仍然最高
由于金融危机的直接与短期影响相对有限,非洲地区风险水平波动性较小,仍以基本层面的风险为主要特征。具体而言,进口商规模普遍较小,经营持续性和稳定性较差,非法关闭公司的情况较为多见;海关工作效率低下,腐败严重,且对本国进口商的保护倾向明显;政府干预严重,油气和矿产项目面临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征收和政府违约风险;项目拖期、配套工程滞后、效率低下等问题普遍存在,难以有效解决,部分国家由于财政实力有限导致财政担保有效性不足,由于外汇短缺导致不同程度的汇兑限制。此外,自2007年起,非洲国家整体进入外债还款高峰期,未来较长时期内还款压力增大,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面临严峻考验。
相对于其他地区,非洲整体风险的绝对水平仍然最高。政局脆弱、经济落后使中国企业在非洲地区的经贸实践长期面临全方位风险。政治方面,虽然非洲各国已基本告别大规模战乱,但部族矛盾、党派纷争和军事政变等均在一定范围存在,恐怖暴力活动也时有发生。经济方面,非洲国家受金融危机直接冲击相对较小,但对外资依赖性较强,随着全球银行惜贷严重,投资者资金紧张,非洲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速将大幅放缓。同时,非洲国家对外出口主要以自然资源和农产品为主,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影响,多数国家外汇收入持续减少,国际收支恶化,偿付能力削弱。根本而言,非洲经济增长点单一及产业结构失衡的特点并未转变,非洲经济在全球经济动荡的背景下愈加脆弱。商业环境方面,非洲地区“软、硬”环境仍待整体提高,法律环境、行政效率和基础设施等仍是重要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