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3年财政赤字率或为2%
2009年至2012年,我国已经连续实施了4年的积极财政政策。至此,增量财政资金的投向已经轮廓渐显既沿袭“十一五”以来公共财政的“保民生”传统,又延展至“十二五”期间新兴的城镇化投资。
2009年至2012年,我国已经连续实施了4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我国的财政赤字相对规模远低于美国和欧盟的水平,也长期低于财政赤字占G D P的3%这一“安全警戒线”。由于近几年我国财政收入基本保持了两位数的增幅,再加上我国G D P规模已经“进二冲一”,因此在中短期内,我国财政赤字的绝对数还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
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拟安排财政赤字80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1.5%左右。由于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届中央政府的第一年,因此多数财政专家预判,2013年公共财政投入量仍可能适度扩大。
当然,考虑到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的“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以及2012年大部分月份的财政收入同比增速大幅下滑,为了“勒紧钱袋子,防着难日子”,我国2013年的赤字率不可能大幅度提升,预计会设置在2%。按照G D P预期增速8%计算,2013年的赤字规模在1.2万亿元左右(包括中央财政赤字和国债净发行)。据华创证券统计,在本世纪的头12年里,有7个年份的赤字率高于2%的水平,显示财政政策的进一步调控还留有较大空间。
那么,大部分增列的财政赤字将向哪些领域倾斜?
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增加并引导好民间投资,同时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又不会造成重复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域加大公共投资力度。此外,这次会议将推进城镇化作为一个工作重点单独列出,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
至此,增量财政资金的投向已经轮廓渐显既沿袭“十一五”以来公共财政的“保民生”传统,又延展至“十二五”期间新兴的城镇化投资。再说得简单些,那就是“民生”和“城乡统筹发展”这两大主题的交集最具投资空间。我国预算内投资的潜在方向包括:未完成工程、三农、环保节能及其他重要产业、区域性(尤其是西部地区)安排,比如保障性住房、中小城市改造、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