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看温州金改:困境中碎步前行
编者按:经历了2011年民间借贷危机肆虐后的温州市,于2012年3月迎来了国务院对于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批准设立,并推出了“温州12条”的金改任务。除了翁奕峰,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总经理徐智潜对温州民间借贷的回归正途也持肯定态度。
转眼已到2012年年末,温州金融生态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温州企业和金融机构如何评价一系列金改成果?证券时报记者踏上温州这片民间资本富饶的土地一探究竟。
“中小企业面临的难题并非仅仅依靠金融改革就能解决,温州中小企业的‘高烧’已退,但‘感冒症状’并未治愈。企业资金链仍很紧张,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过程。”
12月20日的温州,寒风中夹杂着毛毛细雨,温州市政府门前街道行人不多,但温州市人民大会堂国际厅内却座无虚席——温州市直属各部门的“一把手”轮流上台,在市长、市委书记以及媒体面前进行“互学互比”的年终工作汇报会。奇怪的是,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发言时却有些紧张,面对媒体镜头时一反常态,脸上不停冒汗。
回顾这次温州金改历程,不难理解张震宇的紧张和流汗。
2011年,温州爆发了民间借贷危机,一些企业资金链断裂,民企老板的“跑路潮”此起彼伏,由此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特批设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推出“温州12条”的金改任务。温州金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金改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张震宇为此承担了巨大压力。
证券时报记者发现,温州人对于9个月的金改成果,既有掌声也有嘘声。聚集了庞大民间资本的温州,犹如一头沉重的大象,在金改这条星光大道上碎步前行。
民间借贷回归正途
张震宇的发言内容丰富,他说,自金改开始至今,温州市在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地方金融服务体系等几大体系阶段性成效显著,取得了一些成果,包括新设立小额贷款公司26家、3家民间借贷服务中心、4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发布“温州指数”……
值得注意的是,在“互学互比”汇报会上,张震宇的发言对于民间借贷服务中心这一金改的标杆成果多有着墨,他表示,截至12月14日,温州市内3家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借出登记总额达到13.61亿元,借贷成交3.64亿元,借贷成功率26.7%,平均月利率1.4%。
“1.4%的月利率(相当于年化利率16.8%),意味着温州民间借贷回归到正常的市场利率了。”温州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会长、瑞安华峰小额贷款公司董事长翁奕峰对记者表示。翁奕峰说,去年年底温州融资环境较严峻的时候,民间借贷的月利率普遍在1.5%以上,甚至达到2.5%。
除了翁奕峰,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总经理徐智潜对温州民间借贷的回归正途也持肯定态度。
“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刚成立时,我们曾担心借贷利率会超过基准利率4倍,变成高利贷,但后来证明我们是多虑了,目前这里登记的利率水平为月息1分至1分半左右(即月利率1%至1.5%),利率水平回归正常,已基本形成市场化利率。”徐智潜对记者表示。
据徐智潜介绍,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的功能是向有借贷需求的双方提供登记、公证、评估等综合服务,然后由入驻中心的民间借贷中介机构撮合交易,整个流程类似二手房交易。记者在服务中心看到,目前已有人人贷、速贷邦、金算子民间借贷等全国性及地方性融资中介机构入驻。
至于为什么借出方肯接受低于以前的利率,徐智潜认为,过去是因为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中间隔了太多层资金中介,导致最后利率偏高,如今服务中心省去了过多中介的参与,“就如同农民在地里割完菜,直接拉到街上卖,肯定比超市里的便宜。”徐智潜说。
徐智潜称,从4月26日开业至12月20日,全市3家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共登记借出了700笔款项,总计3.8亿元,即笔均贷款54万元,全都是名副其实的小微贷款。
而张震宇提出的“市金融办2013年十大项目”中,第二项就是“全市新增3家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年底总数达到6家,确保服务全市覆盖”。
“以前温州人互相借贷是很讲诚信的,去年民间借贷风波让一些借出人害怕了,温州金改通过建立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恢复了温州人对民间借贷的信心。”徐智潜说。
村镇银行仍存困局
不少业内人士肯定了金改的成效,但记者发现,也有部分人士认为金改的成效与期望仍有一定差距,体现在中小企业仍然要面对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以及民资设立村镇银行的困局仍未打破。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虽然温州政府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但民间借贷“阳光化”的进程仍然缓慢,大部分民间资金仍没有很好的出路;另一方面,企业今年的融资环境并没有因为金改而得到很好的改善。
在周德文看来,虽然政府通过设立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疏导了部分民间借贷资金,但至今只贷出去3.8亿元,仅占温州整个民间借贷1200多亿元规模的0.3%,大部分民间借贷资金还没做到“阳光化”。而目前业内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包括民间借贷资金在内的温州民间资本容量已经从5年前的3000亿元累积到如今的8000亿元以上,容量之大宛如一头巨象。
至于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借贷金额增长缓慢的原因,周德文表示,这可能与缺乏法律保障有关,我国至今仍未出台关于民间借贷的正式法律,借贷人担心自己权利得不到法律保障,也担心暴露财务隐私,因此不敢登记。
周德文还认为,温州中小企业并没有从金改中太多受惠,其融资环境更加严峻:首先,小额贷款公司的数量仍不足以满足众多企业的融资需求;其次,自去年民间借贷危机后,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更加困难,银行抽贷、压贷时有发生;第三,民间资本投资设立地方金融机构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两家小贷公司申请改制成村镇银行仍未获得批复。
“既然中央批准设立了金融改革试验区,就应该大胆尝试,大胆创新。”周德文对记者说道,“例如,应尽快放开民间资本不能作为村镇银行主发起人的限制,这样才能破除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垄断,让民营银行门当户对地服务民营小微企业。”
顶层设计和创新的矛盾
对于上述周德文提到的问题,被喻为“温州金改智囊”的温州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张一力认为,这反映了顶层设计与地方金融创新的矛盾。
“民间资本作为村镇银行主发起人与银监会政策相抵触,估计实际操作有一定难度;顶层设计如何与地方改革的积极性结合起来?这需要银监会、人民银行下放一些监管权利,但是,如何下放?如何控制风险?这可能又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究。”张一力说道。
张一力指出,温州金改以浙江省政府提出的“三个坚持”为基本原则,其中一条就是坚持“监管先行”,这就意味着金改进度不可能太快;另外,金改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效果并不能简单地以短期内融资环境或者经济增速来检验。
翁奕峰则表示,规范民间借贷、设立村镇银行只是金改众多任务中的两项,还有其他任务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其中,“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发展”这项任务也十分重要,主要目的就是要借金改契机,把温州银行、温州鹿城农村合作银行等一批本地银行做大做强,间接地支持本地中小企业发展。
“金改的原意并不是把传统的商业银行排挤在外,毕竟民间金融只是银行的有效补充。”翁奕峰说道。
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今年不少银行都愿意配合金改,推出各种措施支持困境中的小微企业。温州银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今年该行小企业贷款占企业贷款比重超50%,截至2012年11月末,该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6.6亿元,比年初增长35.96%,增速超全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8.29个百分点;此外还设立了小微企业专营支行,如在以汽摩配加工闻名的瑞安塘下镇设小企业服务分支机构;简化审批流程也是其中重要一环。
另外,一些全国性银行也借着金改契机,大力拓展温州的小微企业业务,以在当地企业赢得口碑。浦东发展银行温州分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分行于今年7月下旬和11月上旬,分别安排了6亿元和2亿元的贷款规模,专项用于支持贷款金额为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截至2012年11月底,分行已完成小微贷款171.59亿元,预计分行全年可完成新增小微贷款13.8亿元,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增幅8.05%,高于全行全部贷款增幅2.52个百分点。
金改并非立竿见影
面对外界频频传出的质疑金改成效的声音,张震宇12月21日在北京举办的“2012中国国际金融展”上向媒体表示,温州金融改革是全面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
出身于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的张震宇强调,中小企业面临的难题并非仅仅依靠金融改革就能解决,温州中小企业的“高烧”已退,但“感冒症状”并未治愈。今年虽未再出现企业家跳楼、跑路和企业倒闭问题,但企业资金链仍很紧张,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过程。
张震宇坦承,目前温州金融改革效果离社会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在支持经济实体发展方面如何发挥金融改革的作用将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温州市政府显然对金改寄予厚望。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在“互学互比”会上点评市金融办工作时指出,国务院设立温州金改试验区,无疑对温州寄予了很大希望,整体看来,温州金改胆子不够大,步子不够快,进展不够明显,但也要看到金改的高风险性和复杂性,不过这不能成为放慢脚步的理由。
陈德荣还指出,全国各地的金融改革越来越多,温州要抢占先机;温州的金融改革,必须体现一个“民”字,以民间资本激发金融改革,要鼓励民资进入金融领域,加大民间资本开放力度,加大金改推进力度,争取在2013年金改1周年之际,取得阶段性的成果